北宋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當時北宋的市場需求量,經常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這和當時的手工業生産的規模、技術、工匠數量等都有着非常緊密的關系。
由此為了滿足政府以及百姓的日常需要,特别是為了滿足官方需求,北宋時期設立了一種匠籍制度,這是工匠走向職業化的開始。
所謂匠籍制度,就是與正常的戶籍和軍籍不同,政府将那些從事于官營手工業作坊優秀的工匠,或者有些技術要求極高、操作程序極為複雜的門類工匠集中起來,納入到匠籍之下,使他們直接成為為政府機構,甚至是為皇家直接服務的群體。
久而久之,這種匠籍所産生的工匠就是一門專業化的職業了,他們通常都會有世襲、家傳的特點。
《宋史》載:"鵩又有呵喝人員等二人,教馬官二人,職掌五人,專知官一人,庫子八人,裝挂工匠二人,諸作工匠十五人,蓋覆儀鸾司十一人,監官又三員。"
北宋時期被納入到匠籍的工匠與唐朝的番匠還有很大的不同,唐朝時期的番匠是在每年的規定時間年内履行規定的工匠任務,這屬于個人的勞役。
而北宋時期擁有匠籍的工匠則是有着職業化的分工特點的。他們常年入駐官營手工作坊,甚至是皇宮,為那些封建集團進行服務。
同時由于他們這種工匠職業化的特點,他們也會受到政府給予的經濟報酬,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待遇上,比如人身安置、衣食住行都會有相應的安排。
而且這部分工匠雖然人身自由和那些自由的工匠無法比,但是他們所獲得報酬卻是很高的。不過由于數量有限,這些擁有匠籍的工匠實際上隻是輔助性的,北宋重點還是使用那些官營招募的工匠。
工匠發展的細化和數量化造就了工匠勢力群體的壯大
北宋時期的手工業發展已經步入到全新階段,除了傳統手工業産業在繼續保持發展之外,前朝時期技術不成熟的一些手工業也在不斷完善,逐漸成為北宋王朝重要的産業體系之一。
如此一來,手工業生産規模的快速擴大,直接導緻了從事手工業生産的工匠數量在直線上升,當時大量的難民、流民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選擇民間手工業主貢獻自己的能力。
同時封建政府也會采取類似的方式來收留這些社會流民,以便保持基層社會的穩定發展,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
除此之外,在一些對手工業生産技術以及工匠個人素質要求較高的行業當中,那些工匠由于數量較少,因此在地位上也開始不斷上升,逐漸成為稀缺手工業生産的重要勞動力。
特别是在為皇家的服裝、日常用品等方面的手工業生産,由于需要突出等級高低尊卑,因此所需要的供需和原材料都是平常民間的手工工場所不能比的。
《宋史》載:"活石為灰,帷幕用百花錦。官有丞相、太尉,各領兵馬二萬餘人。馬高七尺,士卒骁勇。民居屋宇略與中國同。市肆多金銀绫錦。工匠技術,鹹精其能。"
因此北宋時期的工匠數量在整體上不斷增加之時,在工匠的整體素質上也是較于前代有着明顯的進步和發展的。
而這種工匠社會地位的提升,以及他們自身素質的提高,也為他們開始尋求較為寬松的人身活動空間提供了基礎條件。
而這種開始擺脫政府高強度的人身控制,實際上為北宋工匠在人身依附關系走向削弱,奠定了重要基礎。
工匠身份的變化,映照了北宋思想的變化
工匠作為中國封建曆史時期重要的手工業生産力量,實際上為統治者以及社會大衆的生活不斷豐富,以及使他們的基本生活獲得滿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西周時期的工商食官制度,那時的工匠還是完全屬于官營手工業所統治。到北宋時期工匠身份獨立性的加強,這經過了将近兩千年的轉變。
北宋工匠不僅規模龐大,數量衆多,而且在整體的綜合素質上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
這一方面凸顯了北宋時期手工業生産步入到了新的高峰,由于手工業産業的豐富和擴展,使得大量專業的工匠開始成為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産業則需要擁有專業素質更高的工匠來從事,由此使得北宋政府不得不選擇優待和優撫這部分工匠,以便發揮他們更高的積極性。
而工匠這種待遇的巨大變化,實際上就是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發展,造成人身關系不斷削弱導緻的。
因為北宋時期的社會思想比較開放,特别是在農業社會中,佃戶的廣泛存在實際上成為了北宋農業經濟的一種普遍現象。
農民有一定的自主權選擇自己的地主,不滿意的話随時可能會投奔其他的地主,這種情況直接延續到了工匠階層。
所以,從北宋工匠身份的相關變化,對進一步認識北宋人身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