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洗了個舒舒服服的澡,一照鏡子發現臉上被熱氣烘的粉粉嫩嫩的,連自己都被迷倒了。趕緊打開手機自拍一張,卻發現并沒有鏡子裡的自己好看。
相信大家都曾有過相同的疑問:明明看鏡子裡的自己還挺好看的,用手機拍出來怎麼就沒那麼好看了,甚至還有點不像自己了?特别是在别人的相機裡,就差了更多。
鏡面成像
照鏡子遵循光反射原理,呈現在鏡中的是虛像,也就是左右相反的像。但一個基本事實是,我們大部分的人臉都有或多或少大的不對稱,比如右臉稍微大一點,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看到的自己是左右臉相反的鏡像,這就形成了我們對自己的觀感。
社會心理學家紮榮茨曾經提出過“單純呈現效應”——當一個東西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越容易産生積極的情感。人們看慣了鏡子裡的自己,對面部的不對稱也會習慣上忽視,可是當别人拍我們的時候,照片裡就不是鏡像的自己了,這時候就更容易發現自己面部不對稱的問題。
心理美化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照鏡子時,鏡子中的你大概比真實長相好看30%。
也就是說,實際上你的長相比你自我感覺的要醜30%左右。
專家表示,從物理學角度來看,一些鏡子确實比真人會好看,但這更多是一種心理的自我暗示。不少科學家也曾經做過實驗,将人們照片中的影像和自己腦海中形成的影像做了一個對比,發現自己腦海中形成的印象往往會比實際的影像要更加漂亮,皺紋更少,并且也更有精神。
這是因為人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會有下意識的心理暗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看點,不滿意就會調整照鏡子角度、表情、距離,直到滿意為止。久成習慣,就會對鏡中自己越來越喜愛。慢慢的更加了解照鏡子的最佳角度和最佳狀态,所以就能看到更好看的自己。
如果近視眼的朋友在鏡子中觀察自己,沒帶眼鏡的情況下也會覺得自己比實際中好看,因為近視眼自帶磨皮效果,看不見臉上的斑點和痘痘,但是如果放到照相機中,自己五官上的瑕疵和問題就會全部暴露出來了,因此我們才會察覺到鏡子裡的長相和我們實際的長相多少是有些區别的。
照鏡子立體感更強我們在觀察鏡中的自己時,往往可以看到自己的臉部比較多角度的圖像,這樣自己的臉孔在腦海中所呈現的往往是比較立體的圖形,因此也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生成比較立體的印象。
同一個人,分别看視頻和照片,一般視頻的效果會更好看。類似的,鏡子裡的我們就像是視頻裡的我們,是動态的、立體的,而照片是靜态的、平面的,所以就會顯得照鏡子好看拍照難看。
此外,由于焦距和鏡頭距離,照片可能會産生幾何畸變,比如,如果焦距很短、相機離人很近,那麼就會出現近似于魚眼鏡頭的效果,如果是頭部照片,就容易把鼻子和前額變大了。
同時成像效果還會受光線、距離、拍照技巧、鏡頭畸變等影響,相機的性能也無法達到人眼成像的效果,因此照片往往無法真實反映出相貌。
情緒影響
從心理角度來看,家裡大概是我們最常照鏡子的地方,在家我們基本上是處于最放松的狀态,自然能夠展現最美最自信的一面,而拍照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想要更加上相而心情緊張,表情經常會僵硬不自然,成像也就變得差強人意。
這也便是為什麼出門前照鏡子,總覺得自己狀态很好,結果出門後拍的照片卻跟想象中的不一樣的原因了。
到底鏡子裡和照片中哪個才是自己?
其實都是你自己,但又都不是客觀的,不管你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自己心裡的判斷都會和别人眼中的你有差異。
因為别人眼中的你不是有統一标準的,喜歡你的人,不管你怎樣都是可愛和美的,而不喜歡你的人,就算你打扮的再美,也會覺得你不好看,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自信的姿态就是最美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