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霞浦古縣村脫貧攻堅

霞浦古縣村脫貧攻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1:45:58

霞浦古縣村脫貧攻堅?據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5月31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刊登了通訊《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甯德脫貧紀事》,全文如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霞浦古縣村脫貧攻堅?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霞浦古縣村脫貧攻堅(滴水穿石三十年)1

霞浦古縣村脫貧攻堅

據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5月31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刊登了通訊《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甯德脫貧紀事》,全文如下:

從福建甯德市區到甯德壽甯縣下黨鄉,車向西北行,至少要經過15條隧道。白沙隧道、江家渡隧道、銅岩隧道、嶺頭隧道……每個隧道,都代表着閩東一座山。

1989年7月19日,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用另一種方式來到這裡。在坐車颠簸幾個小時後,路沒有了。他沿着山中小徑徒步兩小時才進村,現場召開扶貧辦公會,又用了3個小時披荊斬棘走出這片深山。

那是他就任甯德地委書記的第二年,是中國提出“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第五年。在甯德期間,他以腳步丈量了閩東的山容海納,開啟了帶領貧困群衆走出大山的“鑿空之旅”。三十年後,當甯德貧困發生率已降至百分之零點零幾,由閩東大地策源的扶貧思想,正在推動21世紀的中國邁向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标—

當年的“滴水穿石”,與今天的脫貧攻堅呈現着同樣的戰略定力;

當年的“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凝練為今天的扶貧思想;

當年的“要想脫貧緻富,必須有個好支部”,發展為今天的“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

當年的“把心貼近人民”,今天有了更為有力的表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三十年前赴後繼,三十年一以貫之。脫貧路上的甯德樣本,由此被曆史地放入了更大的時空坐标中。

“滴水穿石”“弱鳥先飛”

下黨鄉71歲的老人王光朝,至今記得1989年盛夏的那一幕。

以150多年曆史的文昌閣為背景,之字形的石徑上走下了一隊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頭上戴着草帽、肩上搭着毛巾、手裡拿着木杖的。“我都記得,走到下黨十一點多了,()一條毛巾都是汗哦,老百姓紛紛喊着‘地府(知府)來了’‘地府來了’,我們自己煮了涼茶,挑着擔桶給他送去。”

這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财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下黨鄉,第一次迎來地委書記這麼大的官。四戶極度貧困的家庭裡,坐下了知心人;連門都沒有的簡陋小學教室,成了扶貧現場會的會場。

“找了塊紅紙,寫上了‘會場’兩個字,貼上了。桌子上鋪的布,是不知從誰家找的被面。”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參與了現場會,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眼前,“老百姓找遍全村,找出僅有的一瓶罐頭給習書記送去了。習書記把裡面的罐頭倒在碗裡,送給了會場的一個老婆婆,自己用空瓶子裝涼茶喝。”

貧困,如大山圍困,如重石壓心。提出,要率先解決公路、水電和辦公三大問題。他還對帶去的地、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大家都是翻箱倒櫃、竭盡全力的,盡可能解決問題”。

山坳鄉村下黨的曆史,在這個見到“地府”的夏天翻開了新篇。在下黨之行的第二個月,拿着上面“翻箱倒櫃”下撥的72萬元,下黨公路和電站兩個項目先後動工。劉明華說:“馬上就幹起來了。當時考慮得非常長遠,要想富先修路,建電站則等于給我們抓一隻‘老母雞’,可以生蛋的。”1991年1月,13公裡的進鄉公路建成;同年12月,下黨電站建成。

一度被列入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甯德,同樣在這兩年時間中實現了深層變革。閩東九縣甚至比鄰的溫州、蒼南、樂清,都留下了的足迹,僅下黨鄉所在的壽甯縣,就曾經九次迎來他的訪貧問苦、基層辦公。他大力倡導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行動至上”作風和“四下基層”制度,不僅使當地貧困戶的溫飽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更深度雕刻了閩東大地,造就了今天的閩東氣質。

三十年久久為功,無數個下黨故事,千萬人的命運轉折,幾屆甯德黨委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接力攻堅,最終被曆史提煉成了一串數字:截至2018年4月,甯德市累積脫貧77萬多人、造福搬遷近40萬人。目前,甯德貧困發生率已經降至0.028%。同期,全國的貧困發生率是3.1%。

今天,當記者從那條改變曆史的公路進入下黨,每一處景觀都在無聲地講述着閩東從老書記那裡繼承的定力與幹勁。盤山路的起點,“撸起袖子加油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牌子立在路邊;沿途每隔幾百米,寫着“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小紅旗迎風飄動;中心村村口,“紅色旅遊開發建設系列項目推進計劃表”标牌背後,施工的村民人頭攢動,新的建築已經拔地而起。

王光朝老人,兩年前開起了一家茶館,起名“幸福茶館”。問及名字的淵源時,他說:“幸福下黨,難忘。沒有當年來下黨,沒有他牽挂着下黨,下黨的幸福從哪裡來?下黨人知恩,感恩。”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

在甯德所屬的福鼎市赤溪村,如果你問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當年有幾畝地,他會忽然愣住。在這裡,土地不論“畝”,甚至不論“分”,隻論“能出幾擔谷子”。甚至,用兩隻手一劃拉,就能比量出自家田地大小。

赤溪村,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1984年,時任福鼎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的王紹據把赤溪村的貧困狀況投書媒體,引發了中央關注。和閩東絕大多數村莊一樣,它的土地資源被山與山擠壓到最低限度,北方動辄千裡沃野的景象,在這裡幾乎不能想象。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田地的稀缺與山海資源的豐厚形成了耐人尋味的對比。1988年9月,在閩東九縣深入調研後的,重新梳理了“山”與“海”的辯證法:小農經濟是富不起來的,小農業也是沒有多大前途的。我們要的是抓大農業。這就是說,在農業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穩住糧食,山海田一起抓,發展鄉鎮企業,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王紹據記得,針對赤溪村所在的福鼎市,還曾專門指出:抓山也能緻富,把山管住,堅持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們的山上就是“銀行”了。這段話,記載在1988年8月11日印發的《福鼎通訊》上。

因地制宜打開了閩東視野,也帶來了赤溪村對自身的再認識:路無一丈直、地無三尺平,14個自然村,有的甚至是“挂”在了山上,一方水土已難養一方人。由此,當地創造性提出“整體搬遷”思路,從最困難的22戶88位畲族群衆開始,将12個自然村陸續遷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進入新世紀後,赤溪更是在生态優勢和山地資源上做足了文章,背靠太姥山景區,把整個村莊變成旅遊景點,村就是景,景就是村。綠水青山就是“銀行”的預言,在三十年後得到印證:2017年,赤溪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16000多元,村級收入達到了80萬元。

“山海經”的哲學,在幾十年中賦予了每個脫貧緻富的閩東村莊以獨特的标識。今天的甯德人,會對各個村不同的發展模式如數家珍:下黨,定制茶園;赤溪,旅遊扶貧;柏洋村(福鼎市),産業緻富;下歧村(福安市),海蛏養殖;北岐村(霞浦縣),灘塗攝影……千村百景,月映萬川。

2016年2月19日,在人民日報社調研的來到人民網演播室,與赤溪村村民進行了視頻連線。他滿懷深情地說,看到甯德鄉親們很高興、很親切。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的實踐印證了現在的扶貧方針,就是要精準扶貧。

在視頻連線的另一頭,一輩子為赤溪脫貧奔走的王紹據眼睛濕熱。“這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再次号召。”他說。

“必須有個好支部”

福鼎市硖門畲族鄉柏洋村,是年社會生産總值超過20個億的明星村。寬闊的村文化廣場邊上,“群衆說事黨小組”的辦公室引人關注;整潔的村委會大廳裡,基層黨建“五心”工作法的牌子尤為醒目。

“五心”是指工作有信心、辦事有公心、發展有恒心、為民有愛心、團結有誠心,每一“心”有專門所指和細化内容。圍繞這一工作法,柏洋村形成了一整套周密的村務管理、公開、“話事”制度,統籌特色農業與工業企業,持續推動着“山海并進、産業富村”。

村黨委書記王周齊感慨:“當年在閩東工作時曾說過,要想脫貧緻富,必須有個好支部。柏洋村之所以能發展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關鍵就在于我們這些年狠抓黨建不放松。”

閩東父老都記得,兩年主政甯德,逐步建立了以“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為主要内容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堅決反腐倡廉、嚴懲違法亂紀、整頓幹部建房、造就了黨建大氣候。一句“(如果不講廉政)那麼我們的事業還有什麼希望,我們何以取信270萬閩東人民”,音猶在耳、擲地有聲。

以黨建引領脫貧,被實踐檢驗,以實踐傳承。在閩東,記者采訪過的每個鄉、村幹部,都會率先提到黨建的話題;走訪過的每個脫貧村,都有自己豐富的黨建經驗;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活躍度,從深層次上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精氣神。近年來,為貫徹“加強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的重要思想,甯德市選拔優秀“老鄉鎮”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從經濟能人、返鄉大學生當中推選8000餘名村“兩委”班子成員,選派了第五批365名機關黨員幹部駐村任第一書記、1640名幹部駐村蹲點,安排近8000名幹部包戶扶貧。看房、看糧、看有無讀書郎、看主要勞力強不強、看有無病人卧病在床,真正實現每個貧困村、貧困戶都“有人挂”“有人幫”。

擺脫貧困,已經成為寫在閩東大地上的當代史。

同時,也早已不僅是閩東曆史。

1992年,《擺脫貧困》一書即将付梓。在書後的“跋”中,寫道:“在這本書中,我隻提供一份我在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這對于閩東脫貧事業和其他事業之宏偉大廈或可成為一石一木,對于後來者或許也有些微意義——若留下探索,後人總結;若留下經驗,後人咀嚼;若留下教訓,後人借鑒;若留下失誤,後人避免。”

三十年奮力擺脫貧困,閩東已經别開生面。而十三億多中國人民,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終将在2020年徹底與絕對貧困揮别。(光明日報記者 張 政 劉文嘉 高建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