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淨率與市盈率高還是低好?投資理念重塑--為什麼說你看到的市淨率(PB)往往都是自欺欺人,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市淨率與市盈率高還是低好?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投資理念重塑--為什麼說你看到的市淨率(PB)往往都是自欺欺人
上一篇文章跟大家詳細的闡述了現金流在估值體系中舉足輕重的意義,很多朋友也在後台反饋原來自己這些年把某一個單一的指标的看的如此重視,卻又沒搞清楚估值指标背後的真實含義,始終被指标牽着鼻子走實在是有點汗顔。
那麼在投資流派裡主流的估值方法主要是兩種一種是以利潤派為代表的市盈率(PE)估值法,另一類是以資産派為代表的市淨率(PB)估值法,分别對應着買利潤和買資産。利潤端的邏輯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做了詳細的闡述,那麼今天就以PB為切入點,跟大家詳細的來闡述闡述,為啥你看到的市淨率指标大概率沒啥大的意義。
那麼在理解一樣東西之前,最好的方式是了解他是誰,從哪裡來,又将到哪裡去!所以請看大屏幕,市盈率的計算公式如下:PB=市值/淨資産或者PB=每股股價/每股淨資産,那麼可以看到市值和每股股價這玩意兒是公開透明的項目,随便一個軟件打開來都會清晰的顯示。所以pb 的計算過程中,分子端是沒啥可以深入研究的。因此可以看到問題的關鍵來自于分子的淨資産端。那麼還是同理,讓我們繼續深入,淨資産又是誰,從哪裡來,又将到哪裡去?根據淨資産的計算公式:淨資産=資産-負債,那麼從根本上來說一個公司的淨資産就是就是公司還完所有各種長短期負債之後剩下的清算價值。那麼這裡面就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邏輯缺陷了,清算價值是一個會計概念,并不等同于淨資産的真實價值(同理折舊也是),舉個簡單點的例子,比如某一個公司市淨率為1倍,那麼原則上來說你是當下1倍PB的價格買入這家公司,根據上述的邏輯即使這家公司破産倒閉清算了,你也不會虧錢。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很顯然大概率不是,比如上述這家PB一倍的公司,會計核算淨資産10億,其中應收賬款4億,存貨4億,貨币資金1億,在建工程1億,那麼試問一家已經面臨破産清算風險的公司,賬面上淨資産10億,但是這中間應收賬款的4億,你覺得能收回來多少?都已經要面臨破産清算了,存貨的4億,真的賣出去能賣多少錢?在建的工程,本就是個爛生意,要處理起來又能夠賣多少錢?最後你會發現10億淨資産中,除了1個億的貨币資金是不打折的之外,剩下的所有資産都不像會計賬面顯示的那樣值錢,那麼你以1倍PB買入,看上去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實則真實處理起來虧大了,完全不像會計賬目顯示的那樣。你會發現應收的都是收不回來的,存貨都是賣不出去的,在建工程都是破銅爛鐵,靠的住的隻有賬上真實的貨币資金,所以這就是會計和真實情況之間的差異!(同理你會發現财務造假往往就在資産端名目多樣的科目裡進行)。那麼對于投資者而言,隻是單一的跟随這些财務指标很顯然幾乎沒啥大的意義,需要你做的是摒棄表面的數字,透過現象去參悟本質,手動進行指标的真實計算。
那麼在資産端,容易出現問題的幾個科目主要是如下幾種
1:應收賬款,如果相比較于同行業而言,應收賬款的賬期,計提的标準,與關聯方的交易明顯和同行業不符,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有貓膩了,此時在進行淨資産計算時,很顯然需要打折扣了。
2:存貨,存貨數量顯著脫離行業發展和公司發展,并且計提标準完全寬松于整個行業。特别是那種存貨特别不好變現的公司而言,更要留個心眼。比如同樣五個億的存貨,其中一家的存貨是過時的智能手機,另外一家的存貨是鋼鐵等資源品,很顯然前者的變現難度極高,而後者變現則非常容易,那麼同樣是5個億存貨,兩者的真實價值很顯然并不能相提并論。
3:商譽,這個會計科目呢值得我們着重去講講,因為有很多人啊,容易選擇性的忽略經濟商譽(特别是品牌價值)對PB的計算,之所以會産生這一點呢,首先要理解一下商譽的概念,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産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并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并企業淨資産公允價值的差額。舉個簡單點的例子,比如說上市公司花20億購買了一個賬面淨資産隻有10億的公司,那麼就會形成10億的商譽,而之所以願意多花這10億,可能是這家公司有一個著名的商業品牌,這個品牌能在未來替公司賺到更多的錢,甚至最核心的資源就是這個品牌,所以多花10億。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到無并購,不商譽,也就是企業如果沒有進行過收購,是不會自動産生商譽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比如貴州茅台,從沒有有過任何的收購,那麼其淨資産端幾乎就不存在任何的所謂商譽問題,根據軟件顯示,目前PB11倍,再比如片仔癀同理也從未有過任何收購行為,目前PB19倍。那麼有很多人就說了,這個PB高的離譜啊,這兩個公司憑啥PB比輕資産的大型科技公司還要高!很顯然這就是犯了一個隻會看财務指标的僞價投思維,因為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沒有顯示商譽,不代表生意模式當中經濟商譽沒有産生價值,貴州茅台淨資産2000億,但是如果有人尋求收購貴州茅台,你覺得2000億會賣嗎?很顯然必須加上一個極大的商譽,才有可能促成這筆交易,那麼此時的PB是不是會顯著的變小,故你又會發現,脫離生意模式去談PB估值,又将是變成底層邏輯站不住腳的追随指标的瞎胡搞。
事實上能影響PB底層邏輯的思路還有更多的打法,此文姑且算是抛磚引玉,希望大家發動聰明的大腦,去思考更多不同模式下PB該如何去追根溯源。(比如分紅會如何影響PB,無形資産攤銷,固定資産折舊又是如何影響PB)。最後總結一下,你看的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那麼表象并不重要,表象背後的實質才是我們去分析公司,對公司進行估值的關鍵所在,切莫做那個跟着指标投投資的僞價值投資者!
給你最純粹的底層邏輯,沒有人雲亦雲,隻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投資不迷路,記得點關注!!!!
葉奇傑,申萬宏源證券投資顧問,執業證書編号:S0900618120034。本文所載信息及表述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薦。本人不對所引發的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須對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