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一過就是夏,天氣再度降溫的概率也是越來越低,隻要不是遇到寒流,幾乎天天都是出門釣魚的好天氣,所以不管是新手還是老鳥,隻要條件允許,都是欣然而往;
在釣魚的圈子裡,有經驗的老鳥卻說,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話讓很多新手頗為摸不着頭腦,尤其是第二句,是什麼意思呢?
大肚子魚,就是指釣上未擺籽的雌魚要及時放生
每年的春末夏初,往往氣溫、日照都很合适,所以久而久之,淡水魚都養成了春末夏初才擺籽的習慣,而在這個季節出釣,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往往都是大肚子;
這是因為雌魚的肚子裡,全是魚籽,而有經驗的釣友,一般都會選擇将雌魚放生,因為隻有持續的資源延續,才會使我們的釣魚行為,能持續下去;
為此,民間還專門有個俗語,勸君莫食三月鲫,萬千魚籽在腹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而真正的釣魚人,往往是重釣而不重魚,往往都選擇将中鈎的雌魚放生;
紅尾巴魚,指的是有寄生蟲的魚
随着氣溫上升,不僅魚開始活躍起來,自然界的寄生蟲,也開始活躍起來,對淡水魚,尤其是鲫鯉來說,最容易被紅線蟲寄生,因為紅線蟲多寄生在魚尾,所以被老鳥們戲言,這是紅尾巴魚;
而紅線蟲,往往多發于4月底到5月底之間,主要在春末夏初流行,而紅線蟲卻又不僅僅寄生在鲫鯉的尾巴處,往往在魚鰓、魚眼、魚鱗中都有可能存在,但是,往往在魚尾上寄生,最容易被我們一眼看出來;
紅線蟲到底是什麼
紅線蟲,學名叫做嗜子宮線蟲,蟲體細長,通體發紅,屬于淡水魚典型的寄生蟲類,主要原因,是鲫鯉吞食了水蚤,且水蚤體内還有幼蟲,因為鲫鯉的消化器官無法将蟲卵消化;
所以水蚤的幼蟲會在鲫鯉的腔體内發育,當雌雄蟲交配之後,雌蟲會轉移到魚的鱗片、魚尾、魚眼處寄生,并以魚的養分為主要食物來源;
嗜子宮線蟲會引起鲫鯉皮膚發炎、肌肉充血、出血,進而導緻魚會有其他炎症,如水黴病、鰓炎并病症,雖然紅線蟲不會直接導緻鲫鯉死亡,但是其引發的并發炎症,會至魚死亡;
而一旦水域中,有部分鲫鯉發生嗜子宮線蟲病,用不了多久,真個水域内的鲫鯉,都有極大的概率得此病,如果是人工養殖的水域,還可以通過藥物投放來消毒;
而野外水域,基本上就隻能是靠魚通過自身免疫系統來硬抗了,當然,這種寄生蟲,不會對人體産生危害,就算是不小心進食了,除了感官上比較惡心之外,倒不會有什麼危害;
注:紅線蟲是寄生蟲,不能被魚進食,和紅絲蟲(水蚯蚓)是兩碼事,和我們垂釣用的紅蟲,更不是一回事
怎麼判斷釣上的魚是不是有嗜子宮線蟲病
因為紅線蟲多寄生在魚尾、魚鱗、魚眼,而我們隻需要注意觀察釣上的魚尾,是不是有紅色血絲狀出現,就可以判斷出來,釣上來的魚是不是被寄生了;
通常,得了嗜子宮線蟲病的魚,體型小一些的鲫魚,往往是魚尾上比較明顯,而體型略大一些的鲫魚、鯉魚,除了尾巴用明顯的紅血絲,魚鰓下方2~3厘米處鱗片,會有明顯的腫脹;
體型大一些的鯉草,甚至能直接在魚眼處看到盤旋的紅線蟲;而南方水域,黃鳝、黃辣丁的腹腔,也會寄生這種紅線蟲,但是可以從黃鳝的肛門處看到明顯的血線;
釣到了誘嗜子宮線蟲病的魚,該如何處理
雖然從醫學角度上來說,隻要将魚肉煮熟,也就是持續100度反高溫3~5分鐘以上,就能完全滅殺這種寄生蟲,而且,因為人是恒溫動物,紅線蟲無法長期寄生;
但是,紅線蟲自身攜帶了相當數量的真菌、病毒,而人體并不能百分百全部免疫,所謂為了安全起見,如果發現釣上的魚,經判斷,已經患上嗜子宮線蟲病,建議還是将魚放流,不要貪嘴;
最後
現在的經濟水平逐年提高,我們現在已經由吃飽轉為吃好、吃安全,雖說野生魚肉質确實比養殖魚肥美,但是,在春末夏初,沒次釣上來魚的,細緻的觀察一下,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将未擺籽的雌魚和得了寄生蟲病的病魚放生,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