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碩複試真題集?《現代漢語》1.“被”字句——“他家被黃鼠狼叼走了兩隻小雞”——中的主語表( )受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漢碩複試真題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代漢語》
1.“被”字句——“他家被黃鼠狼叼走了兩隻小雞”——中的主語表( )受事。
【答案】間接
【解析】說“被”字句的主語表示受事,正如說“把”字句裡的介引成分表受事一樣,都是就最常見的情況說的,其中也有表間接受事的。例如“他家被黃鼠狼叼走了兩隻小雞”,丢了雞也是他家的遭遇。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94.
2.( )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叫連謂句。
【答案】連謂短語
【解析】連謂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叫連謂句。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94.
3.兼語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叫( )。
【答案】兼語句
【解析】兼語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語句。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94.
4.有指人和指事物( )的句子叫雙賓句。
【答案】雙層賓語
【解析】有指人和指事物雙層賓語的句子叫雙賓句。
Tips:也可以理解為述賓短語後面再加上一個賓語!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96.
5.雙賓句的動詞必須是( )動詞。離動詞近的叫( ),一般指人;離動詞遠的叫( ),一般指物或事。
【答案】三價 近賓語 遠賓語
【解析】雙賓句的動詞必須是三價動詞。例如在“我(施事)給(動作)他(與事)蘋果(受事)”裡,動詞“給”是有三個必有成分的三價動詞。離動詞近的叫近賓語(與事賓語或間接賓語),一般指人;離動詞遠的叫遠賓語(受事賓語或直接賓語),一般指物或事。
【出處】黃廖版《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下冊P96.
《文化要略》
1.《 》是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 )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抒發個人激情的偉大詩人。
【答案】離騷 屈原
【解析】屈原在詩中直抒胸臆,馳騁高遠,觀乎四極,求乎上下,使《離騷》成為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屈原自己也由此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抒發個人激情的偉大詩人。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96.
2.《 》與《 》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而被稱為“風騷”,構成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兩大源頭。
【答案】詩經 楚辭
【解析】《詩經》與《楚辭》以其巨大的藝術魅力而被稱為“風騷”,構成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兩大源頭。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97.
3.漢代獨尊儒術,注重詩教,專門設立“( )”,負責采集民歌,編制樂章,整理外來樂曲。後來把它搜集來的歌詞及魏晉六朝到隋唐時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模仿其古題的作品統稱為“( )”。
【答案】樂府 樂府詩
【解析】漢魏六朝樂府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漢代獨尊儒術,注重詩教,專門設立“樂府”,負責采集民歌,編制樂章,整理外來樂曲。後來把漢代樂府搜集來的歌詞及魏晉六朝到隋唐時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模仿樂府古題的作品統稱為“樂府詩”。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97.
4.宋代( )編輯的《 》主要收錄了從傳說中的陶唐氏之作到隋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
【答案】郭茂倩 樂府詩集
【解析】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主要收錄了從傳說中的陶唐氏之作到隋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97.
5.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具有強烈的( )精神,奠定了( )詩和( )詩的基礎。著名篇章衆多,其中《 》完整地描寫了一個愛情悲劇,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我國古代長篇叙事詩之最。
【答案】現實主義 五言 七言 孔雀東南飛
【解析】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比《詩經》有更強的叙事性。其詩體自由多樣,句式以五言為主,三、四、六、七言不等,奠定了五言詩和七言詩的基礎;其内容深刻反映了漢代以來社會生活的各種矛盾。著名篇章如《十五從軍征》《戰城南》《東門行》《婦病行》《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其中《孔雀東南飛》完整地描寫了一個愛情悲劇,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我國古代長篇叙事詩之最。
【出處】程裕祯《中國文化要略》第四版P297.
《對外漢語教學引論》
1.( )強調在一定的情景中( )感知與( )感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因它首創于法國聖克盧高等師範學院,所以也叫“聖克盧法”。代表人物是( )和( )。
【答案】視聽法 聽覺 視覺 古布裡納 古根漢
【解析】視聽法是50年代産生于法國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法。它強調在一定的情景中聽覺(錄音)感知與視覺(圖片影視)感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因它首創于法國聖克盧高等師範學院,所以也叫“聖克盧法”。代表人物是古布裡納和古根漢。
【出處】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P251.
2.視聽法的理論基礎是( )語言學和( )心理學。
【答案】結構主義 行為主義
【解析】視聽法的理論基礎也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掌握了一種語言的結構就是掌握了該語言,主張對目的語結構進行科學分析與描寫。第二語言習得過程被認為是刺激-反應過程,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相互聯系,同時作用于感官,可以增強刺激、加快反應并加深記憶。同時圖像與聲音相聯系建立起條件反射,一旦圖像(情景)單獨呈現時,學習者也能自動做出反應。
【出處】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P25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