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這兩首詩:
第1首是唐朝崔郊的《贈去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第2首是唐朝徐凝的《憶揚州》
蕭娘臉薄難勝淚,
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兩首詩中的“蕭郎”和“蕭娘”分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們都姓蕭?是巧合嗎?
1.蕭郎
在很多詩中,尤其是愛情相關的詩,女子稱自己喜歡的男子為“蕭郎”,這個傳統從唐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宋、清等朝代。
為什麼稱呼所愛慕的男子為“蕭郎”?最初“蕭郎”指南朝梁朝的創立者蕭衍。他風流倜傥,才思敏捷,博通文史,善音律,精書法,又會寫詩能作賦,還是一國之君,有貌、有才、有錢、有權,簡直就是女人完美的“夢中情人”,因此後人就用“蕭郎”代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尤其在詩詞中用得最多。
那除了“從此蕭郎是路人”,還有哪些詩詞中用到了“蕭郎”?請看以下幾個例子:
唐朝白居易《畫竹詩》中的“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
清朝黃景仁《感舊四首》中的“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
清朝朱彜尊《洞仙歌》中的“蕭郎歸也,又燒燈時節。”等。
2.蕭娘
同樣是從唐詩開始,男子稱呼所戀的女子為“蕭娘”。那為什麼非得姓“蕭”,不能稱之為“張娘”或者“李娘”,難道僅僅是巧合嗎?或是因為“蕭娘”比較好聽?“蕭娘”這一稱呼從何而來?
“蕭娘”之稱同樣來自南北朝時,出人意料的是,最初的“蕭娘”是個男人!此典故出自《南史 梁臨川靖惠王宏傳》:“宏受诏侵魏,軍次洛口,前軍克梁城。宏聞魏援近,畏懦不敢進。魏人知其不武,遺以巾帼。北軍歌曰:“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武。”
這裡的“蕭娘”确實是個男人,他就是梁武帝蕭衍的六弟蕭宏。蕭宏伐魏,他懦弱不敢迎戰,魏人就送給他女人的衣服,并嘲諷他和女子一般懦弱,即“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武”,其中的“蕭娘”就是對蕭宏的蔑稱。是不是想起三國時的諸葛亮和司馬懿了?
這個蕭宏被稱為“蕭娘”其實一點也不冤,他的所作所為很不爺們。蕭宏伐魏但不敢迎戰,最後大敗而歸,夾着尾巴逃跑。而且他平時懦弱無能,愛财如命,奢侈過度,沉湎聲色。曆史對蕭宏的評價就是“怯懦貪鄙”。
後來到了唐朝,唐人浪漫潇灑,“蕭娘”逐步失去了原本的意思,特指美貌多情的女子,這樣恰好就跟“蕭郎”匹配起來了。
除了“蕭娘臉薄難勝淚”,哪些詩詞中還帶有“蕭娘”?請看以下幾個例子:
唐朝楊巨源《崔娘詩》中:“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宋朝周邦彥《西園竹》中:“奈向燈前堕淚,腸斷蕭娘。”
宋朝吳文英《夜遊宮》中:“說與蕭娘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等。
朋友們,讀了本文,是不是對詩詞中的“蕭郎”和“蕭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有何感想,歡迎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