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DigitalCameraWorld
上世紀,柯達一直專注于完善其傻瓜相機,并利用110 Pocket Instamatic 格式實現了這一目标。對發燒友級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它并不是什麼大熱門産品,但在過去二十年裡,這些傻瓜相機銷量很大。
發展鼎盛時期的柯達為攝影業餘愛好者和專業攝影人士提供了各類攝影方案。柯達的目标一直是通過更簡便的流程和更小、更實惠的相機讓每個人都能去攝影……當然,這會增加膠片和印刷材料的需求。這也正是柯達獲取利潤的地方,随後再将利潤投入到那時全球最大和最複雜的研發機構中。
柯達不僅擁有衆多開創性産品,還有強大的工程實力。1885 年,喬治·伊士曼 (George Eastman) 創立的新公司發明了可以取代玻璃闆的膠卷,幾年後他想出了“柯達”這個名字。因為第一版膠卷是紙質的,需要複雜的顯影過程來生成黑白負片,所以伊士曼想出了一個聰明的應對方案,那就是把所有東西都整合為一個産品。
起步時期
1888 年,第一台柯達相機推出,這一相機有簡單的盒式設計,預裝了能拍攝 100 張照片的紙膠卷。膠卷用完後,用戶可将相機送回柯達進行膠卷卸載和沖洗工作。然後柯達将相機重新加載并與打印件一起歸還給原用戶,由此誕生了著名的柯達廣告語:“你隻管按下按鈕,剩下的交給我們”。
這種方式避免了膠片處理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畢竟當時真正了解這項技術的人很少,但這款相機非常昂貴,即使對當時的富人來說,也沒多少吸引力。
伊士曼仍緻力于讓大衆更容易接觸攝影。他的第一項措施是使用透明塑料(或賽璐珞)膠卷,這種膠卷更容易處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若将其裝在防光墨盒中,相機用戶就可以自行裝載和卸載膠卷。
下一步是發明出更實惠、更小、更容易上手的相機。1900年,這種“理想”相機以一種稱為布朗尼的新盒型模型機形式問世。其名稱源于模型機創造者弗蘭克·布朗内爾,布朗内爾的工廠從建立之初就一直為喬治·伊士曼生産相機。“布朗尼”還代表着神話精靈,這一寓意用于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營銷。這款相機大獲成功,在其生産的第一年,全球就銷售了約 25 萬個“盒裝布朗尼”,當然,這也是因為它僅需 1 美元(相當于如今28 美元左右)的極低成本。它預裝了足以容納六張9/4英寸方形負片的膠卷,而一卷新膠卷僅需 12 美分。1901年,第二代布朗尼相機推出了120 膠卷,能夠拍照12張6x6cm畫面。
第一代布朗尼相機由硬紙闆制成,表面是人造皮革,并帶有單速快門和固定對焦範圍的單鏡頭。光圈要取決于鏡頭直徑,取景器隻是個夾式配件。盡管非常簡單,但考慮到其性能可靠,效果出色,這款相機及其後面幾代為大衆的攝影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次的巨大成功也影響了柯達對未來的思考……未來的挑戰仍然是如何生産出更好的快照相機。盒式膠卷布朗尼相機的形式一變再變,一直生産到上世紀50年代末,而“布朗尼”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1980 年,最後一次出現在柯達110一體式相機上。
傻瓜相機值得一提的是,柯達并沒有照相專用35mm格式,還是徕卡和蔡司依康通過各自的旁軸相機最先推廣的這種格式。
事實上,柯達早期認為 35 mm格式太小,限制了照片放大的範圍。上世紀30年代初,柯達推出了 35 mm Retina 系列相機而且賣得很好,但即便如此,該公司仍然不相信這種格式會流行,所以柯達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第一個替代品是 828 膠卷,本質上是 35 mm膠片,且沒有膠片齒孔,這樣,整個區域都可以用來制作 28x40 mm的負片,比 35 mm的 24x36 mm大 30%。但828 膠卷并未流行起來,而且随着膠卷技術的進步(大部分得益于柯達的研發工作),35mm的性能也在提高。二戰後,35mm普及度越來越高。
此外,裝卷時出錯或倒片前不小心打開相機(會讓所有曝光畫面起霧)等,這些成為許多使用盒式膠卷消費者的主要擔心的問題。
上世紀50年代後期,柯達開始研究如何将35 mm膠卷重新包裝在一個萬無一失的膠卷盒中,該膠卷盒可以輕松放入相機,而且照完後不需要倒帶。1963 年,柯達推出了傻瓜相機系列和新的126膠片,這種膠片雖然有35 mm寬,但隻能産生 28x28 mm的圖像(打印時通常隻有 26.5x26.5 mm,因此稱為“126”),而且每幀有一個膠片齒孔。
柯達傻瓜相機在很多方面都與上世紀60年代的盒裝布朗尼相機類似,也利用了最新的塑料技術制造出簡單但堅固耐用的相機機身。126暗盒無需任何膠片處理過程,因而,傻瓜相機大受歡迎。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僅柯達一家公司就銷售了7000 多萬台傻瓜相機,許多其他相機制造商也開始使用126暗盒,包括愛克發、柯尼卡、美能達、奧林巴斯和雅西卡。
甚至還有幾款 126膠卷單反,最著名的是蔡司依康Contaflex 126。不過,35 mm還是在高端相機中占據主導地位,因為高級的業餘愛好者(顯然是專業人士)經驗豐富,能避免任何裝片和倒片問題。柯達通過其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和彩色透明膠片來滿足這些高端用戶的需求,不過,多虧了快照相機市場用戶群體巨大,所以,實際上這一市場獲利更大。
110相機誕生
柯達專門為快照拍攝者設計了 Pocket Instamatic 系列,該系列于 1972 年推出,也稱為 110 相機(不是早期的110 膠卷)。當時的柯達面臨的挑戰還是如何生産出更小的相機,同時,不斷進步的膠卷技術可以讓畫幅尺寸變得更小。
柯達轉而使用16 mm膠卷,并将其裝在一個易于安裝的膠卷盒中,以方便直接裝入并解決膠片處理問題。圖像尺寸為 13x17 mm(每幀還是有一個膠片齒孔),它非常接近M4/3相機傳感器的成像區域。
膠片齒孔推動膠卷,然後重新自動拉緊快門。有的暗盒上貼有标簽,以提示相機裝入膠卷的感光度(然後設置快門速度)。
柯達有 ISO 100 和 ISO 400 轉速的彩色負片,還有著名的Kodachrome 64 彩色透明膠片,盡管最早的相機無需改變膠片感光度,并且固定在 ISO 100。柯達的 Ektachrome 透明膠片後來又應用到110相機中。
110相機仍保持了簡單性,其基本型号隻有塑料單鏡頭和單速快門。但随着110相機越來越流行,更複雜的設計開始出現。例如,許多早期型号都配備了由柯達 126 傻瓜相機普及的立體閃光燈(盡管這個閃光燈是 Sylvania 發明的),但後來的型号都内置了電子閃光燈。有些還可以簡單調整對焦和曝光,有些還能切換普通焦距和遠攝焦距的鏡頭。
110相機一炮而紅。據估計,前三年該相機銷量約為 2500 萬台,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相機制造商都生産110相機,而不是126相機。
幾乎所有大品牌都采用了110格式(尼康和奧林巴斯除外),還包括Chinon、Cosina、Hanimex、Minox、National(松下使用多年的品牌名稱)、Petri、Rollei 和Vivitar。就連徕卡也在 1974 年考慮加入這一行列。
愛克發、富士膠片和柯尼卡都開始制作110 膠卷(因為三家公司都開始生産110 相機,所以110膠卷很有用處),意大利公司 Ferrania 也在生産這種膠卷。這些公司(柯達除外)生産的膠卷也以“自家”品牌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上銷售。
柯達于1982 年停産了 110 K64,但110彩色負片一直生産到 2006年左右。
富士膠片已于 2004 年停産其 110彩色負片。
随後,在2012 年,Lomography 開始重新生産這種格式的膠卷,目前有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和彩色透明膠片。這是如今新110 膠卷暗盒所需膠片的唯一來源,但線上渠道有大量過期庫存,随着時間流逝,膠片顔色會發生變化,所以,其效果無法得到保證。
作為促銷贈品的相機
由于尺寸小巧,操作簡單,批量生産110相機成本很低,所以,全球各公司都常常使用這款相機用作促銷工具,包括百威、漢堡王、英國航空公司(擁有客機的衆多航空公司之一),可口可樂,繪兒樂,鄧祿普,費雪,家樂氏,奇巧,卡夫,萬寶路,麥當勞,百事可樂和七喜公司等。
雖然 110 幀很小,但它能結合當時的彩色負片技術産生好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其曝光寬容度。顯然,與 35mm 相比,放大的範圍是有限的。
110相機的蛻變
許多相機制造商都認為 110 格式打印出來的質量更高,為此,他們生産了更複雜的相機。這些相機中比較出名的有1976 年推出的 Fujica Pocket 350 Zoom、1976 年推出的 Minolta 110 Zoom 單反相機,以及 1978 年推出的另一種反光式設計 Pentax Auto 110。
Fujica 350 Zoom 沿用了 110 相機大都采用的長而扁平的機身配置,同時,它是第一款配備變焦鏡頭的相機——焦距範圍為 25-42mm(相當于如今的50-84mm),有手動對焦功能,此外它還有曝光設置、快門線釋放鍵和用于安裝外部閃光燈的熱靴。這些先進的 110 相機不用依賴膠片膠片齒孔來重新拉緊快門,如此一來,攝影師就可以用自己想要的任意16 mm膠片重新裝入用過的 110 暗盒。
上世紀60年代和70 年代,16 mm膠片在Minolta, Mamiya, Rollei 和Yashica等公司生産的超小型相機中很受歡迎。Minolta 110 Zoom 也采用了更扁平的機身設計,但它的相機比 Fujica 大得多,也更精緻。首先,這是一種反光設計——通過棱鏡、鏡子和鏡頭的複雜組合實現,有 25-50 mm的變焦(相當于如今的50-100mm)。鏡頭是手動對焦的,但曝光控制是通過光圈優先自動控制模式進行的,快門速度範圍為 10-1/1000 秒。
1979 年,Minolta推出的Mark II 機型則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看起來像縮小版的 35mm 單反,但仍然保留了一個固定變焦鏡頭,并且恒定光圈為f/3.5 比早期f/4.5的光圈更快。它還有完整的 TTL 測光。Minolta 的 110 單反相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很明顯,對于攝影發燒友來說,較小的格式肯定無法與 35mm 競争。
不過,Minolta并沒有放棄 110,并于1980 年推出了 Weathermatic A,這是一款可以在最大深度為5m的水下使用的相機。Weathermatic A 采用亮黃色飾面,配有便于戴手套使用的超大控件,這款相機銷量非常好。
Minolta最後推出了110全天候機型——包括來自 Sea & Sea 和 Hanimex 的全天候機型——110相機存活時間最長的機型。
澳大利亞的 Hanimex 是 110相機的大力支持者,除了可以用于水下拍攝的 110 MF(于 1983 年推出,防水深度達到驚人的 45 m)之外,十年間還發布了約 30 種其他型号110相機。
Amphibian 110 MF 是為數不多的日本制造的 110 相機之一,因為很多是在香港、台灣或中國制造的,這樣能進一步降低成本。Pocketmarine 110 型号的設計與 Hanimex 相同。
Hanimex 一直将110 相機銷售到 1993 年初,這使其成為110相機的最後一個品牌。
小奇迹:Pentax Auto 110
毫無疑問,在所有 110 相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Pentax Auto 110。賓得一直将自己視為單反相機公司,在Pentax Auto 110中,它創造出了可互換鏡頭的反光相機。
Pentax Auto 110 的風格類似于迷你 35 mm 單反相機,并巧妙地将快門和光圈組合在一個位于鏡頭卡口内部的組件中。開口部分利用的是簡單巧妙的帶有三角形切口的雙葉片設計,而且Pentax-110 系列鏡頭中無需容納光圈......也就是說,每個鏡頭的光圈範圍為 f/2.8- f/13.5。快門速度範圍是 1- 1/750 秒,不過,曝光是全自動的,所以沒有手動設置,甚至沒有補償設置。
該相機與三個鏡頭一起推出:24mm标準(相當于48mm),18mm廣角(36mm)和50mm短焦(100mm),但後來推出了70mm長焦(140mm),20-40mm變焦(40-80mm) 和 18mm 的定焦鏡頭。此外,鏡頭制造商 Soligor 生産了 1.7 倍增距鏡。
Auto 110系列包括兩個閃光燈裝置、一個自動上卷器和用于每個鏡頭的螺紋濾鏡……例如,Pentax-110 24mm 有一個直徑為 25.5mm 的配件。自動卷片機由一對 AA 電池供電,其連續進片速度為1.5fps。
Pentax-110 24mm 标準鏡頭确實很小——大約隻有酒瓶蓋那麼大——但它仍然有一個手動對焦環和一個以英尺和米為單位标記的距離刻度。
1983 年,賓得推出了升級版本,稱為 Auto 110 Super。這版的新功能有背光補償按鈕和自拍定時器。雖然對焦屏亮度提高,但 Auto 110 Super在市場上流通的時間并不長,似乎在 1984 年底或 1985 年初的某個時候就結束生産了,因為當時,單反買家想買的是 35 mm相機,而快照市場想要便宜且簡單易操作的相機。到上世紀80年代末,35 mm一體式相機仍然很流行,盡管 110 相機的流行度明顯下降,但其在一次性相機市場中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即使在推出 35 mm版本之後,110相機也仍然可用。柯達還在繼續向前探索,其第一項舉措是推出照相光盤,推動了可用8x10 mm負片技術。之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柯達又推出APS系統相機。
收藏110相機無論如何,110 相機都帶來了一次巨大成功,可以說它給柯達帶來了最後一次鼎盛期,因為後來推出的照相光盤和APS系統相機的銷量都不盡人意。這些年來究竟有多少台110相機作為促銷贈品送出,相信沒人能說出确切數字,但其總數絕對超過了 1 億台,其中,有很多110相機都是非常簡單的全機械設計,并且帶有定焦鏡頭和固定快門。
因此,在二手市場上可以買到很多非常便宜的商品。不過,人們認為價格更高的Pentax Auto 110 或 Minolta 110 Zoom Marks I 和 II 相機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當然,其數量也少得多。
也許因為110 相機價格低廉,設計簡單,許多人把它排除在經典相機指南和曆史的範疇外,但其實該相機至少在上世紀70年代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銷量巨大。
最重要的是,110 相機讓更多人能接觸到攝影,也因此記錄了數億個珍貴回憶。僅憑這個原因,它在攝影史上的地位就值得承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