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對琥珀的印象,很多人都是從一篇小學課文《琥珀》開始的。故事概況是這樣的:在夏日松樹林中,蜘蛛正要捕捉蒼蠅,一大滴松脂滴下來,剛好把蜘蛛和蒼蠅一起包在了裡面,後來森林被海水吞噬,松脂球被泥沙掩埋,經過千萬年的歲月變遷,一位漁民和他的兒子發現了變成化石的琥珀,再現了一萬年前的這個故事。
蟲珀
神秘的琥珀蜜蠟
德國作家柏吉爾的科普小品《琥珀》更像是一個童話,運用趣味性很強的文字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發生在很久以前的童話世界,那麼,究竟什麼是琥珀和蜜蠟呢?在西方的觀點裡,琥珀和蜜蠟同為一種有機寶石,在地底下千萬年才能形成;中國人的區分方法更直接一些,透明的為琥珀,不透明的則稱作蜜蠟。
東方古人認為琥珀是猛虎死後的魂魄幻化而成,西方神話故事相傳琥珀由太陽神女兒赫麗提斯的眼淚變化而成,這些傳說為其平添了更多神秘色彩。在我國,蜜蠟自古以來都是王侯将相鐘愛之物,一些寶珠和朝珠都是琥珀蜜蠟所制而成。
蜜蠟文化源自于藏傳佛教,是佛教七珍之一,擁有神秘的力量,充滿靈性;中國《山海經》所載“佩之無瘕疾”一句道出其藥用價值,常年佩戴可以辟邪驅疾;作為加持聖物,琥珀蜜蠟還有修身養性的功效。 琥珀蜜蠟除了是很好的配飾品,藏家們更青睐于其曆史文化價值。
蜜蠟原石擺件
鑒别小妙招
第一種是鹽水試驗,首先琥珀放到清水裡會沉底,其次由于天然琥珀比重輕,将其放入1(鹽):4(水)的鹽水中,琥珀會浮于水面;
第二種方法是熱針實驗,将針加熱燒紅,用針頭按壓側面,天然琥珀會出現微融,假琥珀則很容易在熱針下沉融出凹孔,且提拉熱針會出現絲狀物;
方法三是鑽孔實驗,用小鑽頭分别對真假琥珀進行打孔,取得粉狀物質放在手上輕輕磋磨,假琥珀粉末手感像面粉,沒有顆粒感,且稍粘,真琥珀粉末手感會有顆粒感,而且上手一撮會有松香味道。
同時,也可以通過手感、顔色和聲音進行判斷,如果還不放心,可以直接拿去有資質的珠寶鑒定中心測折射度和密度等專業參數。
古董老蜜蠟講究‘大開門’,也就是行家第一眼的感覺,它的鑒别要更複雜一些,主要根據風化紋、包漿及器型孔道多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蜜蠟平安扣
蜜蠟的日常保養
蜜蠟和琥珀的養護其實很簡單,和玉石一樣,最好的保養是長期佩戴,經常把玩,因為人體的油脂可以使蜜蠟表面形成包漿,越戴越溫潤光亮。同時,不要長時間将其放置在高溫或太陽直射的地方,容易出現裂紋;由于琥珀蜜蠟的硬度低,不要和鑽石、水晶等堅硬首飾接觸放在一起;因為琥珀蜜蠟是天然的有機寶石,所以強酸強堿對其有腐蝕作用,盡量不要帶着洗澡泡溫泉,也要遠離指甲油、香水等含有酒精的化學溶液;可以經常貼身佩戴、把玩。如果沾上灰塵和污漬,可以用清水沖洗,洗完後用軟布擦幹即可。
蜜蠟項鍊
琥珀的家族成員
琥珀的分類有很多種,按照透明度劃分,可分為透明琥珀、不透明琥珀以及花琥珀。不透明的琥珀通常稱為“蜜蠟”,下面,一一認識一下琥珀家族的成員吧!
古董老蜜:是指年代久遠的不透明琥珀,顔色為雞油黃或紅橙色,也最為珍貴。
血珀:是年代久遠的透明琥珀,顔色像高級紅酒顔色的琥珀,主要産地緬甸,通明透亮。
骨珀:又稱白蜜蠟,是指白色的不透明的琥珀。琥珀酸含量較高,一撮即香,也俗稱香珀。
金珀:金黃色的琥珀,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四》記載:“琥珀,血珀為上,金珀次之,蠟珀最下。”
藍珀:藍珀是呈現藍色、淡藍色或藍紫色的琥珀品種,藏友們所談論最有價值的“藍珀”特指産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天空藍琥珀。
蜜蠟:半透明甚至不透明,雞油黃、棕黃、蛋黃等顔色最為常見,有天然立體流動紋理,如蠟質般光澤。
金包蜜:一團蜜蠟被包裹在金珀的中間,那就是金包蜜。
金絞蜜:蜜蠟與金珀絞纏在一起,那就是金絞蜜。
蟲珀:内部包有動植物遺體的琥珀是極其珍貴的,包含蟲體的稱做蟲珀,包含植物的稱作植物景觀珀。
石珀:指有一定石化程度的琥珀,多在石頭的縫中所以石化程度高,硬度較高,不宜切割,随型做擺件最是适合,價值不高。
各種蜜蠟琥珀擺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