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凝法帖精品欣賞

楊凝法帖精品欣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3:51

作者:宋戰利(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文獻學博士)

楊凝式《韭花帖》為我國書法史上著名行書法帖,釋讀為:“晝寝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忉,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謹狀。七月十一日,凝式狀。”此帖多認為是寫給友人的答謝書劄,但短短65字措辭極盡謙卑,其中必有玄機。鄙意此帖乃楊凝式呈送後周武帝的奏狀。

楊凝法帖精品欣賞(楊凝式韭花帖答謝人考略)1

楊凝式《韭花帖》(局部)

“狀”是古代臣子上奏文體之一。狀,就是奏狀。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論道:“奏禦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七國以前,皆稱上書,秦初,改書曰奏”,應包括“奏、奏疏、奏對、奏啟、奏狀”等文名。從古至今,公文皆有規範,不能随意使用。唐太宗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則人心多惑,奸詐益生。”“制法之後,猶稱畫一。”今天的公文,分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韭花帖》所用的“狀”,類似今天公文“報告”或“請示”件,屬于上行文,用于下級對上級報告或請示工作,不能反用。《韭花帖》是呈送皇帝的奏狀,故用許多謙辭,如“蒙”“猥”“銘肌”“謹修”“伏惟鑒察”等。“晝寝”的典故來自《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寝,孔子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楊凝式借用此典亦有自貶之意。

唐宋人文集,“狀”均列入奏疏一類,茲舉數例。柳宗元《為京兆府昭應等九縣訴夏苗旱損狀》:“謹錄奏聞,伏聽敕旨”;元稹《兩省供奉官谏駕幸溫湯狀》:“謹詣東上閣門,奏狀以聞”。範仲淹《舉丘良孫應制科狀》:“若不如舉狀,甘俟朝典”。但奏狀的撰寫也不盡相同,上述諸例皆無款署。杜甫《為補遺薦岑參狀》:“至德二載六月十二日,左拾遺内供奉臣裴薦等狀”,附狀人有左拾遺、内供奉杜甫等4人;另《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至德二載六月一日,宣議郎行在左拾遺臣杜甫狀進。”其“奏狀”落款與《韭花帖》相似。

皇帝發布的公文有命、敕、制、诰、玺書等多種形式。在我們印象中似乎隻有宮廷劇所演“奉天承運,皇帝诏曰”雲雲。其實,皇帝除公事外,也會親筆作書給臣下,故《韭花帖》有“簡翰”之稱。《晉書·賀循傳》:“循稱疾笃,箋疏十餘上。帝遺之書曰”。《晉書·山濤傳》:晉文帝“與濤書曰”。姚思廉,原為隋朝代王楊侑侍讀文學。貞觀初,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李世民有次談到隋亡唐興之事,慨然歎曰:“姚思廉不畏兵刃,以明大節。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姚當時在洛陽,特囑人寄物三百段,并遺其書曰:“想卿忠義之風,故有斯贈。”楊凝式收到的簡翰,應類似唐太宗短劄。元稹《謝禦劄狀》:“宸翰忽臨,天章煥發。”皇帝寫的東西,也可稱書、翰。友朋酬答,多用書劄,絕不能亂用奏狀,否則難免殺身之殃。

《宣和書譜》載,楊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居洛下十年,凡琳宮、佛祠牆壁間,題紀殆遍。然揮灑之際,縱放不羁,或有狂者之目”。北宋朱長文《續書斷》認為楊凝式書法成就在真草。南宋趙孟堅亦曰:“中興後,朱壑岩橫斜颠倒,幾若楊少師。”楊凝式所作大都為草書,傳世的《神仙起居法》《夏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新步虛詞》等皆行草書,而《韭花帖》乃偏楷書。究其原委,畢竟是呈送皇帝的奏狀,書寫需要工整。

楊凝式任太子少師的時間,《舊五代史·周太祖紀》載于廣順元年(951)二月,“以太子少傅楊凝式為太子少師”,此與本傳不同。《周世宗實錄》裡載有楊凝式傳記,應為記錄其史料較早本,故更可信,本文予以采信。

周太祖郭威出生于七月二十八日,登基後此日定為“永壽節”,群臣百僚為之慶賀。巧合的是《韭花帖》作于七月十一日。周太祖即位的廣順元年(951),楊凝式已經79歲。周世宗顯德二年(955),下诏“賜太子太師緻仕侯益、白文珂、宋彥筠等茶、藥、錢、帛各有差”。如此這樣優禮老臣,顯示皇帝對臣下念茲在茲。周太祖賜楊凝式時令韭花和羊肉,宣示好賢敬老的姿态亦屬正常。周太祖951至954年在位4年,似可大膽推測,《韭花帖》應書于此間某年七月。楊凝式去世于954年春天,因此隻能是951至953年的某個七月。

古人稱前賢,避其名諱,多以官職代之。如王羲之為王右軍,顔真卿為顔魯公。兩宋文人,對楊凝式書法多有歎賞。歐陽修評論道:“自唐亡道喪,四海困于兵戈。及聖宋興,天下複歸于治,蓋百有五十餘年。而五代之際,有楊少師;建隆以後,稱李西台。二人者,筆法不同,而書名皆為一時之絕。”蘇轼稱“楊凝式書,頗類顔行”,“筆迹雄傑,有二王、顔、柳之餘”。在書法創作時,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餘。但黃庭堅認為,“近世兼二美,如楊少師之正書行草”;“餘嘗論右軍父子以來,筆法超逸絕塵惟顔魯公、楊少師二人”。

《韭花帖》呈送後周皇帝,收入大内。北宋禅代後續藏于内府。從蘇、黃對楊凝式書法的論述來看,應曾觀覽過原迹。宋人黃伯思所藏《楊凝式年譜》載,周廣順三年(953)在長壽寺題名,又題《院似禅心靜》二詩,稱“太子少師真迹”。楊凝式居洛陽,常常“遨遊佛道祠,遇山水勝迹,辄流連賞詠。有垣牆畫缺處,顧視引筆,且吟且書,若與神會。”後人在其題詩處贊歎:“少師真迹滿僧居,隻恐鐘王也不如。”

楊凝式周旋于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之間,遊刃有餘。後周太祖總政,楊凝式親到軍門恭迎。軍門乃軍隊駐紮之處所設之門。《晉書·武帝紀》:“孫皓大懼,面縛輿榇,降于軍門。”韭,被稱作懶人菜,我國種植曆史比較悠久。《周禮·天官·醢人》:“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詩經·豳風·七月》:“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東漢末年童謠唱道:“發如韭,割複生。”此時韭菜的種植應該十分普遍。賈思勰《齊民要術》詳細記載韭的種植及作菹和藏生菜的方法,“七月藏韭菁”。菁,花也。《韭花帖》作于七月十一日,顯然賞賜楊凝式的人很用心,但賞賜之物并不貴重。即便如此,奏狀依然恭謹有節,這應是楊凝式一貫處事态度的寫照。

古時食品保存主要靠腌制,韭花采摘後要做成醬,以備冬季食用。《世說新語》記載石崇和王恺鬥富,當時正值冬季,石崇家酒宴有道菜“韭萍齑”,猶如新鮮的韭菜做成,把王恺羨慕得不行,于是買通石家童仆弄清原委,“韭萍齑是搗韭根,雜以麥苗爾”。冬季的麥苗與韭菜相類。杜甫《病後過王倚飲贈歌》:“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淨如練。”

“載切”之“切”應釋為“忉”。《韭花帖》中“銘肌”與“載切”之間留有空白,應是不同意思,二詞皆動賓結構。其中“載切”之“切”,似應釋讀為“忉”。羅振玉藏本“忉”字更清晰。忉,憂也。此帖在表達感激之外,更想表達的是憂君之心。

《詩經·桧風·羔裘》:“豈不爾思,勞心忉忉”;《詩經·陳風·防有鵲巢》:“誰侜予美?心焉忉忉。”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動人名赫赫,憂國意忉忉。”唐太宗曾告谕宰相房玄齡等,“公等食人之祿,須憂人之憂,事無巨細,鹹當留意”。正如範仲淹所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歐陽修評述五代時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斯可謂亂世者欤?自古未之有也”。楊凝式生于斯世,廁身于朝班,恭謹小心處世自《韭花帖》可窺一斑。因此,書法攲側處求平正,狂亂中蘊靜氣,乃時代賦予的特質。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08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