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裡也有“小橋,流水,人家”。
這裡,就是嘉興。
嘉興是哪兒?
浙北門戶嘉興,位于 杭嘉湖平原腹心,北負太湖、西接天目、東臨東海、南倚錢江,江、山、河、湖、海交會, 京杭運河縱貫境内。
浙江嘉興守着大運河,見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數千年的曆史更叠,在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上,嘉興有過它的榮光和寂寞。
嘉興古名 嘉禾、禾興,透露出她的身世:因禾而興。
公元231年,三國吳主 孫權看到這裡有 “野稻自生”,以為祥瑞,遂将秦以來 由拳縣改為禾興縣。
為紀念此事,孫權第二年将年号改為 嘉禾。後來為避太子名“孫禾”,禾興縣又改為 嘉興縣。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經過嘉興。身為“題詩狂魔,文藝青年”的乾隆絕對不會放過嘉興這麼漂亮的地方。
他一共在南湖煙雨樓留下了二十餘首詩(現存十四首),還命人在避暑山莊也建了一座煙雨樓。不光這樣,他還非常欣慰地說“嘉興畢竟啟詩材”。
的确,嘉興這一方水土,養育了王國維、茅盾、徐志摩、豐子恺、金庸、木心這些最富詩意的人。
唐代被蘇轼稱為“帝師之才”的 陸贽生在嘉興;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 王國維、“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的 徐志摩是嘉興海甯人;
寫下“長亭外,古道邊”的 李叔同籍貫是 嘉興平湖;
文學巨匠 茅盾、寫《從前慢》的詩人 木心都來自嘉興市桐鄉縣烏鎮;
“三毛之父” 張樂平來自嘉興海鹽,另一位漫畫大師 豐子恺出自嘉興桐鄉。
江南六大水鄉古鎮,嘉興境内就占了烏鎮、西塘兩個。其實,西塘烏鎮式的地方遍布嘉興全境,它們如大珠小珠般灑落在河畔:王江泾、陡門、石門、崇福、長安、鹽官、魏塘、澉浦、秦山、硖石、梧桐……
嘉興不僅有河湖,還有大江與海潮:每年 農曆八月十八前後,錢塘江水與海水的你來我往,制造了天下奇觀 “錢塘潮”,讓嘉興 海甯成為衆人向往之地。
嘉興玩什麼?
嘉興,藏着最精緻的江南風景。
嘉興南湖
嘉興的湖泊之中,最知名的是南湖。
宋代《南湖草堂記》中記述:“(嘉興)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百二十頃。”南湖很古老,最早稱滮湖。此稱出自《詩經•小雅》:“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可見,滮是為灌溉稻田蓄水的地方。在唐代,滮湖是朱自勉屯田興修水利,用以灌溉農田的水庫,當時“四境田相接”。
南湖作為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素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于世。
南湖的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縱橫交錯,兩岸的舊民居,百年老字号商賈店鋪,讓人仿佛回到了繁華的舊時老街。
湖中心的湖心島,亭台樓閣、假山回廊、古樹碑刻,錯落有緻,這座獨特的江南園林就像一顆寶石,點綴在湖心。
月河街
因"其水彎曲抱城如月"而得名的月河街,早在明清的時候就已形成繁華街市,衆多百年老字号透射出舊時嘉興"江南府城"的繁華。
街内,傳統的民居依水造勢,古街深巷迂回曲折、縱橫交錯;小河、古橋、狹弄、舊民居、廊棚随處可見,一點不輸西栅。
烏鎮
雖說江南有許多美麗的古鎮,但這其中,最令人魂牽夢繞的,還是烏鎮。
在中國所有的古鎮裡,烏鎮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即使烏鎮門票貴,口碑再不好也一定要親自去一次才算圓滿。
或許是因為烏鎮的水太有靈氣,讓省親的茅盾伫立凝望了許久,讓返鄉的木心看着石橋與流水觸景生情,也讓來到這裡的我們看着樹影重重的水面,心神蕩漾。
東栅前面是河後面是街,對面的老房子有的被改成民宿,有的做成了小鋪子,店門口升騰起熱氣的小吃,撲鼻而來的香味伴着微濕的空氣,仿佛一下子就跌落在水鄉人家的生活中。
西塘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獨一無二的西塘。
小橋,流水,人家,再配上獨具江南韻味的小閣樓,一瞬間,恍若走進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詩畫中。
那滑過流水的烏篷船,仿佛一直在訴說着時光的緩慢,陽光下,那碎裂的波紋,映着惬意的面孔。
鹽官古城
鹽官古城十分古老,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乾隆皇帝曾七下江南,盛世滄海一睹鹽官。
古城雖沒有烏鎮西塘出名,但充滿着濃厚的曆史氣息,加上那動人的傳說和壯觀的潮湧,可謂一日遊千年,滿城盡是古韻。
嘉興吃什麼?
提到嘉興的吃,第一印象就是粽子。
周作人在《再談南北的點心》中說:“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
嘉興點心被當做為南方點心代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馳名天下的粽子。
袁枚在《随園食單》裡有對粽子的記載“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竹葉和糯米,都是江南再常見不過的東西。靠着豐饒的物産,嘉興粽子的餡料多得讓人眼花缭亂,鮮肉、豆沙、棗泥,甚至是八寶餡。
南湖船菜
嘉興是江南水鄉,家家枕水而居,船就是嘉興人的第二個家。家裡的私房菜,吃來吃去,就吃出了品牌,名喚“南湖船菜”。
船菜的原料全是嘉興本地的土産,如野菜竹筍、野生魚蝦,土雞野鴨之類。在船上烹調,在船上享用,一路美景一路美食,絕對是享受。
風雅的南湖船菜号稱有“二十四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鹹菜凍雀、金綴碧玉、粉皮鲫魚、塊鴨馄饨、二錦餡煲、鲈魚炖蛋、清炒鮮菱、蝦腰雙脍、西瓜仔雞、蟹粉豆腐、鵝掌裙邊、火踵炖鼈、金銀雙蹄…
文虎醬鴨
運用獨特的烹煮手藝,工藝先進、用料老究、口味獨特、以其“色澤褐紅、味道鮮美、油而不膩、酥而不爛”的特色暢銷全國各地。
酥羊大面
酥羊大面,又叫桐鄉羊肉面,是嘉興傳統早點。
羊肉切塊後用蘇草捆紮,置于蒸缸,加甘蔗梢、冰糖、紅棗、醬油、黃酒、茴香、桂皮,用文火焖煮。
酥羊大面的吃法别具一格,面和羊肉各盛一碗,羊肉上撒些紅辣椒,吃時要将羊肉挾到面碗裡,好像過了一廊橋,故又稱“過橋羊肉面”。酥羊大面,重要的是一個”酥”字,焖過的羊肉,用筷子頭一撥,肉瞬間酥爛,吃來舌頭如劃秋水,甚是過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