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的今天,1985年12月25日(農曆1985年11月14日),雲南天文台成功地拍攝到哈雷彗星光譜照片,這是哈雷彗星光譜照片在中國首次獲得。
哈雷彗星應是最廣為人知的彗星。它是一顆“周期性”彗星,大約每76.1年返回地球附近一次,這使得人類有可能在一輩子中看到它兩次。
上一次它出現在人類的視野裡是1986年,預計将在2061年回歸。
這顆彗星是以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研究了一顆彗星接近地球的報告。他得出結論,這三顆彗星實際上是同一顆彗星反複出現,并預測這顆彗星将在1758年再次出現。
哈雷沒能活着看到彗星的回歸,但他的發現使得這顆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說法,已知的對哈雷的第一次觀察發生在公元前239年。中國天文學家在《史記》和《文獻通考》編年史中記錄了它的行程。
史書《春秋》中曾記有,公元前613年,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鬥。”《文獻通考》中則數度出現關于“客星”的記錄。
另一項研究(基于哈雷軌道模型)将第一次觀測推回到公元前466年,由古希臘人所記載。
當哈雷在公元前164年和87年回到地球視野中的時候,它可能是在現存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巴比倫記錄中被記錄下來的。“這些文字對研究遠古時期彗星的軌道運動有重要影響,”《自然》雜志一篇關于這些石闆的研究論文指出。
然而,當時的天文學家把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出現都看作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彗星經常被認為是巨大災難或變化的征兆。
1910年的彗星淩日特别壯觀,當時彗星距離地球約1390萬英裡(2240萬公裡),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15。那一次,哈雷彗星首次被照相機捕捉到。
當哈雷彗星在1986年經過地球時,人類第一次能夠發射宇宙飛船去觀察它。
1984年12月,兩架蘇聯/法國聯合探測器(織女1号和2号)相繼發射,“織女1号”和“織女2号”都與哈雷彗星相遇,獲得了彗核的圖片,并成為後來歐洲航天局的“喬托(Giotto)”号探測器的開路先鋒。
喬托(Giotto)更接近了彗核,将壯觀的圖像傳回地球。日本也派出了兩艘探測船(Sakigake和Suisei)來獲取哈雷的信息。
此外,美國宇航局的國際彗星探測器(自1978年就已經進入軌道)在1730萬英裡(2800萬公裡)外拍攝到了哈雷的照片。
盡管哈雷彗星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會再次與地球相遇,但在此期間,人們每年都能看到它的殘骸。獵戶座流星雨是由哈雷彗星的碎片産生的,每年10月出現。哈雷在5月前後還會帶來另一場流星雨,名為寶瓶座η流星雨(Eta Aquarid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