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手手
全世界的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愛吃手手!
與此同時,不少家長加入了“吃手行為糾正”大軍,想盡各種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不再迷戀手手
其實,“愛吃手”正是寶寶的大腦發育的表現。
因為寶寶的各種感覺器官中最先發育的就是嘴唇和舌頭,所以寶寶會用嘴巴感知自己身邊事物的形狀。
對一歲内的寶寶來說,吃手行為可以讓他們在“口欲期”階段得到滿足,寶寶自主把手放入嘴裡,需要很多感覺刺激信息輸入,吮吸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都得到鍛煉。
寶寶通過吃手指,還可以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這有利于自我意識的發展。
如果寶寶不是“過度吃手”的話(比如把手指咬脫皮、影響口腔上腭發育等),家長是不需要糾正的。
2、撕紙、亂扔東西
寶寶手部的動作越複雜,也就是說精細動作能力越高,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
扔東西和撕紙都是寶寶運動技能在增長。
撕紙需要寶寶控制手部的動作,可以鍛煉寶寶小肌肉群和協調能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協調能力,寶寶很難做到。
扔東西可以促進寶寶智力發展。
寶寶在仍東西的過程中開始認知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逐步認識這個世界,比如他在扔東西的時候會發現:圓圓的東西扔出去還會繼續滾動;有的東西可以仍很遠,有不能。
随着寶寶一點點長大,扔東西、撕紙、摔物品等“惡作劇”行為會越來越顯著。家長可以進行适當的引導,比如,告訴他哪些是可以扔的,哪些是不能扔的;,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種“壞習慣”,就去阻止和糾正寶寶哦!
3、認生
寶寶在6~12個月的時候,會表現出特别粘人,尤其是對爸爸媽媽和長期照顧自己的人,而對于不太熟悉的人,會表現出害羞和不喜歡,甚至。
其實,出現怕生是完全正常的行為。
寶寶從不能區分所有人到可以逐漸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并對陌生人躲産生警覺和抗拒,這代表寶寶的成長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作為家長要給一些寶寶時間和引導,讓他慢慢接觸陌生人,放下戒心。但不要随便給孩子貼上膽小、害羞、怕人等标簽,也不要強迫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
4、不願意分享(小氣鬼~)
“這是我的玩具!不許你動”
你家寶寶是不是也喜歡這樣說?
寶寶在18個月左右就開始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可以分清你和我之間的概念了。所以這個時候的他們開始喜歡把東西緊緊地“守護”着,這也就是為什麼看上去他們總是那麼霸道地把東西占為己有,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自我意識非常重要,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作為家長,首先要保護寶寶的物權意識,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而不是強迫他去分享。
比如通過輪換和交換的方法:
同一個玩具,兩個人輪流玩;或者讓寶寶和另一個小朋友交換玩具玩耍,然後再交換回來。讓孩子懂得,分享玩具并不會失去玩具,反而還可以玩到别人的玩具。
當他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就會越來越願意去分享。
5、開始“撒謊”
寶寶在兩歲左右就會“撒謊”了,但這并不是一個壞事,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出現撒謊的行為,這說明他們已經可以根據人們的心理狀态做出判斷和推測,為了達到某個目的,寶寶可能會主動回避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從而出現撒謊行為。
孩子懂得怎麼說、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這種“撒謊”是寶寶思維能力的一種進步。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撒謊“的壞行為,就給他貼上“不誠信、壞孩子”的标簽,而是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和創造力。用正确的方式引導他們改正。
寶寶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怪行為“,家長要做的不是第一時間阻止他們,而是先要去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引導孩子去探索屬于這個未知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