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進入3月中旬,武漢大學開啟“雲賞櫻”。圖為3月16日一輛5G無人攝像車在武漢大學櫻花大道進行不間斷無人巡遊,實時采集和傳輸直播圖像信号。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
3月13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經濟開發區的浙江德易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内,工人們正加緊調試機器設備,趕制一批5G基站建設配件。張 斌攝(人民視覺)
近日,5G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在江蘇省蘇州市各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區域投入使用,該系統對進出顧客體溫進行自動測量。王建康攝(人民視覺)
最近一段時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一詞備受關注。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召開的加快5G發展專題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複工複産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時,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大家對這一概念早已不陌生。那麼,5G為什麼是關鍵的新型基礎設施?5G将怎樣助力數字經濟和高質量發展?中國的5G建設進展如何?
5G領跑“新基建”
從5G直播讓網友“雲監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展,到5G大寬帶網絡支持幾億人遠程居家辦公、在線教育,再到5G遠程會診、5G熱成像測溫、5G AGV無人小車等的廣泛應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5G以“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在抗擊疫情中初露鋒芒,也為複工複産提供了重要支撐。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數字經濟時代,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技術,正在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這些新型基礎設施中,5G的作用尤為突出。
“5G能夠傳輸更大規模數據,聯接更大規模設備,并且速度更快,時延更低,為ICT(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提供更高效的聯接能力。”華為中國5G品牌負責人蘇小堤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5G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其他“新基建”領域的信息聯接平台。
蘇小堤打了一個比方,如果将人工智能比作人的大腦,大數據中心為大腦的運轉提供動力,那麼5G則是聯通全身的神經網絡,可以将人看到、聽到、感知到的各類信息實時高速地輸送到大腦,以供大腦思考、決策并指揮全身的行為。
在上海虹橋火車站這個亞洲客流量排名前列的車站,超大建築體量、超高客運流量和超多話務量都影響着信息通信的體驗。2019年,上海移動攜手華為在虹橋火車站部署5G室内數字系統之後,網絡峰值速率可達1.2Gbps,可以滿足大量人群場景下的高速上網、移動支付等需求,5G網絡下的智慧機器人問路送餐、4K高清視頻通話、超高清多路視頻回傳等5G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得以實現。
蘇小堤表示,以5G為首的“新基建”,正在為傳統基建設施裝上“大腦”、提供智慧,而作為最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5G是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中間件”,是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底座”。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孫松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同樣用一個比喻說明了5G在新型基礎設施中的關鍵作用。“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句衆所周知的俗語。如果說4G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話,那5G就是海陸空立體化的交通網絡。
“從技術上講,5G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其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應用的基礎;從經濟上講,5G可以直接帶動大規模的信息消費增長,而且會對産業結構、經濟形态産生巨大影響。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以5G為代表的現代信息通信網絡都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也是最根本的基礎設施。”孫松林說。
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的張鴻、柏露認為,“新基建”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核心層是以5G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建設、互聯網數據中心;第二層是可以對現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的軟硬件基礎,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第三層即為新能源、新材料配套應用設施,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最外圍層則更多的是補短闆的基建,如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從這個意義上理解,5G也是最為基礎和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
培植經濟新動能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剛起步的5G網絡建設與産業發展帶來了困難,但也催熱了對5G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認為,此次助力疫情防控,通信廠商鍛煉了打硬仗的能力,豐富多彩的5G應用既獲得了“練兵”的機會,也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5G業務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宣傳效果。疫情過後,5G的發展空間将更為廣闊。
事實上,業内普遍認為,5G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加大對5G的投資,是穩投資的有力武器。
資料顯示,在4G時代,中國三家運營商“三張網”6年約投資8000億元;在5G時代,三家運營商雖然将建設兩張大網(電信與聯通合建一張網),但由于5G基站數遠多于4G(5G宏基站數與4G相當,但業務密集地區的微站數将是4G的數倍),總投資依然非常可觀。當5G網絡建設進入高峰期,還将有力帶動上遊天線、射頻器件、光模塊等通信元器件和軟件、5G終端等細分行業的投入,将為産業鍊上下遊帶來重要的市場機遇。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将達到1.2萬億元,同時,“5G 工業互聯網”将推動工業企業開展内部網絡化、信息化改造,據估計僅網絡化改造,在未來5年的投資規模就有望達到5000億元。此外,5G建設還将帶動産業鍊上下遊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累計超過3.5萬億元投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産業經濟貢獻》認為,預計2020至2025年,我國5G商用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産出約24.8萬億元,直接創造30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在今年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情況下,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将對優化投資結構、穩定增長速度發揮關鍵作用。
5G環境下催生的新消費、新業态、新經濟,将有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近日,中國移動視頻彩鈴用戶數正式突破1億,率先成為5G時代用戶過億的“黑科技”社交産品。視頻彩鈴,即短視頻與呼叫結合的視頻彩鈴業務,在用戶撥打電話時的黃金15秒等待時間播放情景彩鈴,讓彩鈴由“聽”進化到“看”。自2018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視頻彩鈴依托中國移動領先的4G/ 5G﹢超高清技術,不斷更叠産品,邁出了5G時代電信增值業務的新步伐。在杭州絲綢城,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攜手華為、川核科技,部署AR試衣鏡 5G,讓消費者體驗到快速、真實、互動的試衣過程,探索了“ 5G”新商業模式。使用5G技術傳輸的雲遊戲,大大降低硬件配置門檻,能在雲端運行,同樣是5G催生新消費的代表。
蘇小堤表示,5G為VR/AR提供低時延、沉浸式的體驗,将為超高清視頻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激發全新的消費。除此之外,5G智能手機、家庭泛智能終端等設備将進入規模發展期,進一步帶動信息消費的快速增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初步估計,到2025年5G商用帶來的信息消費規模累計将超過8.3萬億元。
5G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将成為産業升級的最佳幫手。
5G正成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根據《中國5G經濟報告2020》測算,我國5G産業每投入1個單位将帶動6個單位的經濟産出,溢出效應顯著。5G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與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結合,将撬動萬億規模應用價值經濟,向工業、交通、能源、農業等垂直行業延伸,實現行業智能化重塑,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孫松林認為,即将商用的5G海量機器類通信技術和可靠低時延技術等将對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産生深遠影響,從産業結構上進行變革。例如,5G技術将在進一步提高車聯網可靠性的同時,将更多的智能技術下沉到車輛部件上,可以重構汽車維修、養護、配件等流程,形成汽車後市場的新業态。再如,對于信息安全産業,5G不但會引入智能新技術,而且将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安全業務,如精準位置可信服務等,這些都為信息安全産業的升級提供了可能。
正在加速建設中
自2019年5月三大運營商在北京向首批5G友好用戶授牌并發放手機以來,中國5G商用的步伐越來越快。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了5G牌照,2019年10月底,運營商宣布5G正式商用,首批在50個城市開通。
工信部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5G基站數超13萬個,用戶規模以每月新增百萬的速度擴張。目前, 中國5G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醫療健康、媒體娛樂、工業生産正逐漸成為5G應用的先導性領域。
南京郵電大學教授、信息産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王春晖建議,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是開啟萬物互聯數字化新時代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構建高質量的5G網絡。
在工信部召開的加快5G發展專題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等企業的負責人介紹了加快5G網絡建設的具體舉措和未來5G發展規劃,包括加快打造5G精品網絡、豐富5G應用場景、創新5G商業模式等。例如,到今年9月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将共同完成25萬個5G基站的建設,力争在年底前完成30萬個5G基站建設的目标。
王志勤分析認為,2020年是5G網絡建設關鍵期,預計年底全國範圍将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55萬個,實現地級市室外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内覆蓋。
運營商在大規模建網的同時,促進5G發展的政策層出不窮。近日,《福建省加快5G産業發展實施意見》、《北京市5G及未來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9年-2035年)》、山西省《關于免費開放公共資源支持5G基站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相繼印發。行業普遍認為,作為“新基建”中的關鍵基礎設施,5G需要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無線電研究中心呂欣陽研究梳理,截至2020年2月底,我國各省區市共出台5G政策文件累計達200餘個。各地5G政策的共性體現在網絡建設、技術攻關、産業培育等方面,差異部分主要體現在應用領域方面。各省根據自身産業環境和民生需求的差異,提出了“接地氣”的重點應用發展領域。
例如,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提出依托冬奧會、進口博覽會、亞運會等重大屬地活動,打造“5G 4K”的超高清視頻創新應用。山東的“5G 智慧海洋”應用、山西的“5G 智能礦井”應用、上海的“5G 金融服務”應用、廣西的“5G 智慧港務”等,這些特色應用領域均與當地産業發展情況息息相關。
縱觀全球,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都在加速推進5G發展,5G競争進一步加劇。3月10日,國際知名移動通信組織發布《5G時代移動産業可持續發展政策報告》,呼籲各國借鑒中國等5G先行國家政策經驗,加大支持性政策的力度,以加速全球5G發展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蘇小堤表示,中國通信産業經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過程,現在進入了5G引領階段。中國5G工作起步早、推進快。中國企業對5G的标準制定、技術突破、産業生态和商業創新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未來中國5G市場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建立的商業價值,也會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
“在5G與千行百業融合的過程中,産業鍊上下遊企業都有廣闊的參與空間。我們預測,在1-3年内,5G将在智慧媒體、智慧教育、智能電網、城市安防等方面産生商業價值。3-5年内,将在自動駕駛、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機器人等領域産生商業價值。”蘇小堤說。(記者 葉 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