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熊熊燃起的羽球夢

熊熊燃起的羽球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20:09:23

熊熊燃起的羽球夢(讓羽球的種子在廣州發芽壯大)1

熊熊燃起的羽球夢(讓羽球的種子在廣州發芽壯大)2

廣州羽毛球“教父”傅漢洵

熊熊燃起的羽球夢(讓羽球的種子在廣州發芽壯大)3

傅漢洵(後排左三)與廣州羽毛球隊的第一批運動員合影。

熊熊燃起的羽球夢(讓羽球的種子在廣州發芽壯大)4

傅漢洵20世紀用于維修羽毛球拍的工具。

羽毛球是廣州這座國際體育名城一張亮麗的名片。半個世紀以來,從廣州走出的羽毛球奧運冠軍與世界冠軍多達8人;早在10多年前,廣州的羽毛球人口已經達到300萬;廣州更是中國首座羽毛球辦賽“大滿貫”城市,舉辦過全部世界大賽。

在講述廣州羽毛球“威水史”的時候,有一個人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就是把畢生投身中國體育事業的廣州羽毛球“教父”——傅漢洵。上世紀60年代,傅漢洵從印度尼西亞遠涉重洋,排除萬難回到廣州報效祖國,代表廣東隊奪得全國冠軍。上世紀70年代末,傅漢洵與妻子曾秀英攜手創建廣州羽毛球隊,從此廣州在全國羽壇占據重要一席。當年回國,傅漢洵是為了實現父輩的期望,為祖國奪得羽毛球世界冠軍。運動員時期無法達成的目标,他最後以教練員身份實現,先後培養出吳迪西、關渭貞、勞玉晶、林燕芬、張潔雯、謝杏芳六位世界冠軍,張潔雯更創造廣州羽壇曆史,成為奧運冠軍。81歲的傅漢洵對填補我國羽毛球事業空白以及培養優秀羽毛球人才作出巨大貢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敏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敏、蘇俊傑

其人

與妻執教五十載,既教球又育人

傅漢洵祖籍廣東潮陽,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亞先達市,父親傅高賓是當地僑領。傅漢洵從小展示出過人的運動天賦,在沒有完全得到專業羽毛球指導之下,17歲的他就已奪得北蘇門答臘省羽毛球比賽男單亞軍,更被當時“印尼羽毛球之父”、印尼羽協主席蘇迪曼相中,提出讓他進入印尼國家隊訓練。傅高賓心系祖國,認為兒子既然具備成為羽毛球運動員的能力,那必須是代表中國隊。當時中國的羽毛球發展剛剛起步,十分缺乏人才,而印度尼西亞視這項運動為國球,競技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得知廣東羽毛球隊求才若渴,傅高賓立即安排未滿20歲的傅漢洵乘船回國。

傅漢洵在運動員時期曾經代表廣東隊參加全國比賽并奪得冠軍,也曾經代表中國男隊與印度尼西亞男隊、丹麥男隊等世界勁旅同場競技。與傅漢洵幾乎同期從印度尼西亞回國投身羽毛球事業的還有侯加昌、湯仙虎等人,他們後來都為中國羽壇作出了相當突出的貢獻。傅漢洵在廣東隊期間與從馬來西亞歸來的隊友曾秀英志同道合結為夫婦,二人在退役之後雙雙拒絕不少到海外發展的機會,選擇留在廣州為國家培訓羽毛球後備人才。

在1970年退役之後,傅漢洵成為廣州體育館體校羽毛球班的教練,專門針對少年兒童招生。他和妻子的共同目标,是努力培養中國新一代羽毛球人才,寄望弟子們将來完成自己未能實現的夙願——代表中國羽毛球隊站在世界大賽的最高領獎台。羽毛球班剛剛開設的時候可謂百廢待興,當時廣州幾乎找不到擁有羽毛球訓練基礎的少年兒童。傅漢洵和曾秀英商量之後,認為首先要把本地小學的體育老師動員起來,讓他們在校園裡開展羽毛球訓練。

為了覓得有潛力的苗子,傅漢洵幾乎跑遍廣州老城區的小學,既親身示範羽毛球訓練要領,又苦口婆心力勸學校負責人支持這項運動的開展。1973年,廣州市體委成立廣州市中心業餘體育學校,傅漢洵擔任該校羽毛球隊教練,在瘦狗嶺一個破舊的水泥地禮堂裡,他帶着後來陸續成為世界冠軍和國家隊主力的小隊員們埋頭苦練,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全國青少年比賽中屢創佳績,書寫“業餘隊打敗專業隊”佳話。正因為傅漢洵麾下的運動員們成績突出,1978年,在中國羽協建議之下,在廣東羽毛球隊之外,以廣州市中心體校羽毛球隊為基礎,廣州單獨組建一支市級專業羽毛球隊,這在當時開創了市一級單位成立專業羽毛球隊的先河。當年12月,廣州市羽毛球隊正式成立,傅漢洵和曾秀英擔任教練,隊員人數有着嚴格的編制限制,五男五女成為第一批廣州隊隊員,其中包括後來九次奪得世界冠軍的關渭貞、現任廣州隊總教練楊新芳、中國香港隊總教練何一鳴等。

傅漢洵對羽毛球人才的選拔可謂不拘一格。他注重全面素質,不唯身高論,曾經力排衆議選用一些個子不高但是打球非常有想法和特點的隊員,曾經奪得尤伯杯女團冠軍以及奧運會女雙銅牌的廣州市羽毛球協會主席林燕芬就是其中最成功的範例。傅漢洵還十分看重隊員的品質以及對羽毛球的熱情,曾經擔任廣州隊總教練的高軍,當年每天下午趴在體育館玻璃門外看訓練,傅漢洵特地走到球館外了解情況,發現他是可造之才,于是就把他吸收進隊。他與妻子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既教球又育人,從競技層面上,他們的目标是培養世界冠軍,與此同時,他們也深知冠軍隻是鳳毛麟角。因此,對每一個曾經接受他們指導的弟子,夫婦二人更注重打造他們的體育精神以及争冠之心,這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一筆寶貴的财富。

從1981年開始,除了擔任廣州羽毛球隊教練之外,傅漢洵還兼任中國青年隊教練。在中國隊參加重要大賽的時候,他還進入教練組團隊。1986年,中國隊赴印度尼西亞參加湯姆斯杯尤伯杯世界羽毛球男女團體錦标賽,傅漢洵夫婦雙雙以調研組成員身份随隊出征,當時奪得尤伯杯女團冠軍的中國女隊主力中就包括了他們的愛徒吳迪西、關渭貞、勞玉晶。此外,傅漢洵還曾經被國家體委外派到新加坡擔任該國羽毛球隊外籍主教練,并帶隊在東南亞運動會取得曆史突破。

20世紀90年代中期,廣州隊面臨新老交替,傅漢洵一直注重後備人才培養,于是定期到廣州中心體校觀看少年隊訓練,他對身體條件突出的張潔雯與謝杏芳留下深刻印象。經過一番努力,這兩名小隊員終于被收入廣州隊。張潔雯奪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雙金牌。當時,傅漢洵就在雅典現場為愛徒呐喊助威。謝杏芳多次奪得世界冠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摘下女單銀牌。她們成為傅漢洵執教生涯後期最耀眼的兩名大弟子。很多人以為張潔雯和謝杏芳是廣州隊從北方引進的選手,每當此時,傅漢洵總是驕傲地說:不!阿雯、阿芳都是土生土長的廣州妹。

2018年9月,《赤子情 羽球魂——傅漢洵回憶錄》出版,廣州市體育局為傅漢洵頒發廣州羽毛球運動“終身成就獎”,吳迪西、林燕芬、張潔雯、謝杏芳等世界冠軍現場向恩師送上祝福。

其言

桃李滿天下,是作為教練最大的幸福

廣州日報:上世紀70年代初,您在廣州體育館體校羽毛球班執教的時候幾乎跑遍了老城區的小學發掘苗子,都去了哪些學校?當年的條件十分艱苦,羽毛球又是一項耗材的運動,教練們是如何保證訓練用球的呢?

傅漢洵:當時我們去得比較多的學校,有沙面小學、東風二路小學、中山五路小學、先烈東小學等,其中不少後來都成為了羽毛球特色學校。當年我們對羽毛球訓練用球的珍愛程度,是把每個球上折斷的羽毛拔掉,重新換上新的羽毛繼續訓練,直到整個球都不能再續接羽毛為止。即使那樣殘缺不全的球,這些學校的老師們每周接受培訓,走的時候都要帶走一些給學生們訓練。有老師動員學生們收集雞毛、鴨毛補球,結果還發生讓家長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們發現家裡養的雞鵝鴨少了一些翎毛,原來是被孩子拔了回去修補羽毛球。

廣州日報:您的第一批世界冠軍弟子,當年在廣州市中心業餘體育學校訓練羽毛球期間還曾經養豬,據說當時訓練條件之差,讓對手都不敢相信?

傅漢洵:在瘦狗嶺禮堂訓練的時候,第一次走進訓練場館,我都驚呆了,門窗千瘡百孔,水泥地面粗糙不平,頭頂是簡陋的石棉瓦。冬天裡,穿堂風呼嘯而過,後來好不容易把窗戶補好,30多名隊員與乒乓球隊共用一個訓練館。禮堂裡夏天的溫度超過40攝氏度,不得不加裝一台大功率的鼓風機用以通風。隊員們上午文化課,下午訓練,晚上做作業,課餘還要參加勞動。當時我們隊伍還承擔了體校的一個重要任務——養豬。全校師生都指望着豬圈裡的幾頭豬給大家加餐補充營養,所以,小隊員每天排班輪流喂養它們。我的隊員現在依然難忘當年在體校的歲月,還記得一個台風襲來的淩晨,10歲出頭的他們一起冒着狂風暴雨沖向倒塌的豬舍,為了保護那幾隻“全校的希望”。我們後來在全國比賽取得佳績,上海隊專門到廣州取經,教練蔣永誼看到我們在水泥地面的破舊禮堂裡訓練,當場傻了眼,還以為我騙他。

廣州日報:您怎麼看“廣州羽毛球教父”這個頭銜?近年來,廣州體育提倡弘揚冠軍精神,羽毛球冠軍們激勵着一代代廣州體育人,而在廣州建設國際體育名城的過程中,您認為羽毛球起到怎麼樣的推動作用?

傅漢洵:外界給予我“廣州羽毛球教父”的頭銜,一開始我不太接受這種提法,總是一笑置之。因為,在我印象中,“教父”是好萊塢黑幫電影中的老大,我并不喜歡。後來,朋友勸我,現在廣東省隊、廣州市隊,還有很多業餘隊、培訓班的教練都是我的學生,或者是學生的學生,“教父”的教,也可以理解為“教練”的“教”,這麼一說,倒是貼切的。我的許多學生後來都在從事羽毛球教學工作,而且不僅在廣州,還到了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國家和地區執教。桃李滿天下,就是我作為羽毛球教練最大的幸福。

回顧我和曾秀英數十年的羽毛球教練生涯,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幾代學生無論後來是否走上專業運動員道路,他們都承擔起了讓羽毛球的種子在廣州發芽壯大的使命。我們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有6名世界冠軍,其中1人還是奧運冠軍。從我個人來說,父親當年寄予在我身上、讓我奪取世界冠軍的夢想,我通過培養弟子,用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從整個城市的體育發展來說,世界冠軍的強大号召力進一步擴大廣州羽毛球的國際影響力。出色的競技成績,大大增強廣州成為“羽球之都”以及國際體育名城的說服力。

采訪手記

這個“教父”不太冷

無論傅漢洵過去幾十年的身份如何變化,當他現身廣州羽毛球隊,大家仍然喊他“傅指導”。本期《老廣州說》專訪約在位于天河體育中心的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傅指導比約定時間提前了15分鐘抵達,他的愛徒林燕芬提前為恩師找好了拍攝用的“戰衣”——胸前印有“廣州”二字的短袖運動上衣。

廣州羽毛球隊現在的訓練基地正是在中心的兩個球館内,傅指導接受完采訪,迫不及待地觀看徒孫們訓練。廣州隊總教練楊新芳糾正道,不僅是徒孫,這些10多歲的隊員應該是曾孫輩了。看完訓練,傅指導找來一把球拍,開始指導“曾孫們”。楊新芳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着,她告訴記者,即使退休多年,傅漢洵和曾秀英現在還不時雙雙散步回到廣州隊,他們一輩子都在為廣州羽毛球事業奮鬥。隊員們也特别珍惜傅漢洵夫婦回來指導的機會。

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設有一個小型的曆史博物館,展出廣州羽毛球發展過程中的珍貴物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傅漢洵捐出的,包括了他當年的羽毛球鞋、運動長褲、整套球拍穿線工具等。他拿出這些工具,向記者示範如何穿線,當年的拍框還是木質的,他需要很費力才能用工具撐出球框标準的橢圓形,而現在的球拍穿線已經全部通過機器完成,他的工具成了“文物”。拿起當年的球鞋,他回憶起自己每個周末都要利用休息時間充當小隊員們的“補鞋匠”,不僅要為他們送修球鞋,還是全隊的理發師。

60多年前滿懷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以及對羽毛球的滿腔熱忱毅然回國,從運動員到教練員,從為國争光到桃李滿天下,傅漢洵的奮鬥史也是廣州羽毛球發展曆程的最佳見證。用超過半個世紀的奉獻書寫自己的赤子情、羽球魂,擁有“廣州羽毛球教父”美譽,傅漢洵實至名歸!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