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族團結選哪個民族

民族團結選哪個民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5 15:37:33

民族團結選哪個民族?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除了人口衆多的漢民族外,還有55個人口較少的民族,稱之為少數民族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包括漢和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彜、壯、布依、朝鮮、滿、侗、 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别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56個民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民族團結選哪個民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民族團結選哪個民族(這些民族基本常識你知道嗎)1

民族團結選哪個民族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除了人口衆多的漢民族外,還有55個人口較少的民族,稱之為少數民族。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包括漢和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彜、壯、布依、朝鮮、滿、侗、 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别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56個民族。

民族的形成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民族是在原始社會崩潰、階級社會确立的時期形成的。遊牧部落從野蠻人群中分離出去,是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是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正是這兩次社會大分工,引起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從而加速了氏族制度的瓦解,為國家的産生和民族的形成準備了條件。氏族制度逐步走向瓦解的過程,正是人們沖破氏族制度的束縛,流動交往、混雜居住、廣泛接觸的過程。正是在這樣一個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原先屬于不同部落的人們,才逐步具備了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諸特征而形成了一個新的人們共同體----民族。各民族的形成在時間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先後差異。

民族差别

不同的民族形式構成了不同的民族特點,不同的民族特點形成民族間的差别。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間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語言以及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民族差别是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的不斷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

民族風俗習慣

民族風俗習慣,指的是一個民族在生産、居住、飲食、衣着、婚姻、喪葬、節日、慶典、禮儀等物質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習尚和禁忌。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建立在這個民族的生活條件上的。由于我國各民族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條件不同,因而所形成的風俗習慣存在着很大的差異,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有以下表現和特點:一是穩定性。任何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一定的社會曆史發展階段的産物。它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隻要民族存在,反映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的風俗習慣就會長期存在。而且,民族的風俗習慣蘊藏着一個民族濃厚的共同心理感情,例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盡管居住地不相連或甚至相距千裡之外,一旦聚會在一起,看到穿戴自己民族服飾的人,就會感到十分親切,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歌舞和節日,每逢節日,大家都很自然地盛裝歌舞,沉浸于節日的歡樂之中。這種濃厚的民族共同心理感情,具有民族内部的穩定性。二是群衆性和社會性。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為整個民族所共有,而且世代相傳,滲透到這個民族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具有廣泛的群衆性和深刻的社會性。各民族的習慣是各民族在長期社會曆史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因而必然對這個民族社會發展階段的各個方面都留下深刻的印記。我國少數民族由于到解放前還不同程度地分别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曆史發展階段,其風俗習慣不可避免地殘留着這些曆史痕迹。三是民族性和敏感性。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方面的一種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曆史和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思想感情以及道德準則、宗教觀念等。民族習慣一經形成,即為全民族所公認和遵守,并成為代表民族的标志之一。因此,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中,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關系中一個極其重要和敏感的問題,需要慎重對待。四是地域性。在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為适應居住地區自然的、地理的、氣候的條件和經濟條件而形成的,反映了地域性的特點。如在居住方面,我國北方寒冷、風沙大,當地農區的少數民族多住土木結構和石木結構的房屋,屋頂低矮微斜,有利于保暖和禦防風沙。南方較炎熱、雨水多,當地少數民族的住房多為杆欄式的,分上下兩層吊腳樓,建築材料一般為木材和竹子,房頂高,既通風涼快,又可防洪、防潮。從事畜牧業的民族,為适應畜牧業生産的特點,多住蒙古包和帳篷。在服飾方面,生活在北方和南方少數民族的差别很明顯,北方少數民族多穿皮的、棉的長袍和靴子,南方少數民族則多穿單衣或短袖上衣、短褲和裙子,腳穿拖鞋、涼鞋,甚至光腳;在飲食方面,牧區的少數民族多吃牛羊肉和奶制品,喝奶茶和酥油茶,農區的少數民族則喜吃大米。

為什麼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就是要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出發,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不能因某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就歧視或侮辱他們;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的保持或改革,應由該民族的幹部群衆去決定,别的民族或個人不能強制或幹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風俗習慣為标準,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去對待民族風俗習慣,去處理同風俗習慣有關的事情。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利于保護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由此說明,各民族無論是保持還是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實質上是堅持各民族平等原則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對民族習慣的侵犯,就意味着對民族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的踐踏。我國刑法第147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正當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把“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歸入“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族權利罪”,其實質就是從法律上保護民族的平等和民主權利。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每個民族對自己的風俗習慣都有着濃厚的感情,他們往往把其他民族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尊重,看作是對本民族的尊重,把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輕視看作是對本民族的歧視。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言行,那怕是出于開玩笑,都容易刺激以緻傷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團結。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利于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體育的形式來表現的。例如,我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創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學藝術,有很多是以唱山歌和講故事的民間口頭文學形式在群衆中代代相傳,并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有些還表現在他們具有特色的日常用具、衣飾、建築、手工藝品等方面,正是由于民族風俗習慣上的千差萬别,構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彩多姿,使文化藝術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利于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繁榮。

對回、維吾爾等10個民族的清真飲食習俗,為什麼不作為宗教信仰問題看待,而以風俗習慣問題對待

我國共有10民族有清真飲食習俗,就是這些民族不養豬、不吃豬的肉、血、油,甚至一提到豬或一看到豬,有的人就有一種厭惡的心理,等等。這些民族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茲别克族、塔吉克、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

這種習俗,最初是來源于伊斯蘭教《古蘭經》的戒律。認為豬是不潔的,豬肉是污穢的,每個伊斯蘭教信徒必須遵守這個戒律。上述10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因而也就信守這個戒律。但是,千百年來,相沿至今的這種禁忌早已失去了原來宗教戒律的意義,變成群衆的風俗習慣了。現實生活中,一些人早已放棄了宗教信仰,一些人從來就沒有信仰過什麼宗教,可是,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就是不吃豬肉,甚至聞到豬肉味就惡心,這是正常現象。正如日常生活中有人不吃姜,不吃蔥蒜一樣。因此,就不能再把禁豬風俗看成是宗教信仰問題,而完全應當以風俗習慣問題對待了。對保持這種習慣的人,應當尊重,不能歧視,并應為他們創造必要的方便條件加以照顧。對自動改變這種習慣的人同樣應當尊重,不能歧視。因為吃不吃豬肉是個人自由權利,不存在怎樣做就是進步,不怎樣做就是落後的問題。

長期以來,清真飲食習俗,在民族關系上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在今天,這個習慣已經變成這些民族心理素質的部分内容了。不尊重或歧視這樣的風俗習慣,往往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這是事關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大問題,必須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黨和國家對待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問題的基本政策

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号·政務

審核:黃志軍

編輯:吳瑜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