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沙晚報網】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 彭玮蔚
清晨6時,嶽麓山頂,遊客和市民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手機,記錄紅日初升的大美一刻:破雲而出的一抹紅,清澈流轉的湘江水,和綠意盎然的城市一起,組成了這盛夏時節最美的城市生态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長沙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随手一拍皆是風景:這裡,目之所及,“長沙藍”“星城綠”“湘江綠”澄澈通透;這裡,行至所至,“噪聲靜”“土壤淨”“人居美”入耳入目。
近年來,長沙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突出生态環境問題有效整改、環境風險隐患有效管控、“十三五”生态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标圓滿完成,人民群衆對生态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提升,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長沙藍”常駐星城
7月的長沙,“藍天保衛戰”鏖戰正酣——灑水車、精洗車穿行在大街小巷;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挖掘機被責令離開工地;智能電表“緊盯”着排污設備的“一舉一動”……截至7月8日,今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累計157天,優良率達到83.1%。
藍天白雲是市民對一個區域空氣質量好壞的最直觀感受。
十年前,PM2.5頻頻被提及,空氣質量優良率、重污染天數不盡如人意;如今,藍天早已變為“日常品”,PM2.5早已不再是熱議話題。
十年空氣質量之變,來自于長沙十年如一日的“藍天保衛戰”。
長沙率先在全省推行空氣質量國、省控監測站“點長制”和環境空氣質量獎懲機制,始終保持“六控十嚴禁”的高壓态勢,常态開展“三級執法、兩級巡查”。
瞄準工地不放松。全市升級施工工地“6個100%”為“8個100%”,推廣施工現場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出台渣土揚塵管控“三查新機制”,建成渣土消納場和盾構土環保處置場6448萬方。
嚴控排放出實戰。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完成編碼登記15541台,實現低排區編碼任務和不達标排放雙清零;建成8處鐵塔高位視頻監控點,對露天焚燒垃圾嚴管重罰;實行領導聯片包幹巡查監督制嚴控露天稭稈焚燒,稭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5%;14637家規模以上餐飲門店全部安裝油煙淨化設備,23萬戶老舊小區居民家庭完成餐廚油煙治理;嚴禁在禁燃區域時段燃放煙花爆竹,主城區237家煙花鞭炮銷售門店全部停業退出。
整治改造兩手抓。全市1070家“散亂污”企業全部完成整治;全市禁燃區内燃煤鍋爐清零、禁燃區外特别排放限值改燒全部完成;推進VOCs治理,推廣低VOCs含量材料使用;在全省率先建成油氣回收在線監控平台,禁燃區内燃煤制售點、燃煤鍋爐、爐具銷售全部清零。
聯防聯控敢創新。長沙與株洲、湘潭、嶽陽、常德、益陽等通道城市簽訂《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及時聯動,協調作戰;成立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團隊,對重點難點污染問題專項研究探讨。
十年來,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空氣質量優良率從2013年的54.0%上升至2021年的83.3%,PM2.5濃度從2013年的8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4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從2013年的54天下降至2021年的7天,“長沙藍”屢屢刷屏,為城市實力圈粉。
生态修複、有機改造、産業培育,綜合整治之後的後湖迎來了山青水綠的新發展。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星城綠”水清河暢
在開福區楚家湖畔,一汪碧水展示着環境治理帶來的生态之美:由刺苦草和金魚草組成茂密的“水下森林”若隐若現,栽滿水芹、菖蒲的一個個生态綠島漂浮在湖面,美人蕉、鸢尾、蘆竹等植物濱水而立,白鹭栖息其間、飛舞翩跹。
從昔日的“黑臭湖”到如今的白鹭栖居地,楚家湖的變化背後,正是長沙多年堅持做好“水文章”的不竭思考和不懈探索。
近年來,長沙始終把湘江保護和治理作為“一号工程”來抓,連續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
全域監管,規範整治。市環委辦每年鋪排并調度水污染防治年度重點任務。全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現對各類水域全覆蓋監管。2016年以來,全市共劃定市、縣、鄉等各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10處,開展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及環境問題整治,有效保障了老百姓飲水安全。
污水處理,聯網監控。長沙主城區建成污水處理廠14個,污水處理率達98.4%;實現園區工業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并實現在線監控聯網和達标排放;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3.1%;完成325座加油站共1197個地下油罐的改造。
河道水體,高效治理。率先建設主城區入河排口視頻監控系統,對主城區93個入河排口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預警;開展湘江幹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建設圭塘河、龍王港等一批生态補水工程,提升河道水環境容量與自淨能力;成為全國第一批黑臭水體消除城市,其中圭塘河、後湖治理模式得到推廣。
湘江長沙段水質優良率2012年為91.7%,2015年起實現“全優良”,且年均水質達到Ⅱ類。浏陽河水質優良率2012年僅為22.2%;2020年起,浏陽河水質優良率提升至100%,且2020年黑石渡斷面年均水質達到Ⅱ類,水質狀況優。2021年,沩水甯鄉段、圭塘河、後湖、株樹橋水庫獲評省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22年,浏陽河、松雅湖獲評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噪聲靜”“土壤淨”紮實推進
“以後可以睡個舒心覺了。”看着一排排隔音屏豎立起來,天心區大托鎮披塘村藕塘組居民洪女士由衷感慨。
2021年12月16日下午,長沙市生态環境局天心分局組織召開湖南力鼎工貿有限公司噪聲污染生态環境損害賠償案現場驗收。通過現場勘查,湖南力鼎工貿有限公司噪聲超标點位處隔音屏已建設完畢,已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标準,标志着長沙首起涉噪聲污染生态損害賠償案件辦理成功。
人民群衆的環境獲得感是長沙生态環境治理成果的最好檢驗。
近年來,長沙持續開展“三考”靜音執法,交通、建築施工、社會生活和工業噪聲污染防治不斷加強,居民噪聲污染投訴有效處置,9個區縣(市)噪聲示範控制區建設基本完成,區域環境、道路交通噪聲均達到國家聲環境質量标準要求。
十年來,全市區域噪聲和道路交通聲環境整體平穩,聲環境質量保持在“較好”水平,強度等級均為“二級”。功能區噪聲達标率穩步提升,其中,晝間達标率由2012年的64.3%提升至2021年的100%,夜間達标率由2012年的28.6%提升至2021年的73.8%。
“噪聲靜”穩步開展同時,“土壤淨”也正紮實推進。
十年來,長沙全面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生态環境質量。加強農用地土壤生态環境保護,推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風險管控,推進地下水生态環境保護,深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
十年來,全市土壤治理與修複項目穩步推進,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安全穩定,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人居美”美美與共
“‘黃土’變‘綠裝’後,不僅環境更清爽了,空氣也變清新了。”天心區暮雲街道盧浮社區居民文阿姨最喜歡在港子河路旁兩型環保公園進行晨練。
從黃土裸露到春意盎然,盧浮原著小區西側近千平方米空坪華麗蛻變,生态複綠後的這裡栽種了紅葉石楠、四季青、紅翅木、杜鵑花和吉祥草等植被,成為附近居民“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的風景線。
十年來,全市城鄉環境不斷改善,“人居美”逐步形成,人居環境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加強監管,複綠複漁。長沙強力推進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問題整改,完成湘江及主要支流水岸灘地綠化769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2萬公頃,對浏陽河、撈刀河等主要支流源頭封山育林,推進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開展清船、清網、清江、清河專項行動。長沙市濕地總面積39812.29公頃,濕地保護面積28617.91公頃,濕地保護率達71.88%;有國家級濕地公園5個,省級濕地公園1個。
廢物處置,提能提效。長沙大力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實現全市醫療廢物全收集和全處置,積極推動長沙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擴建;全面落實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登記備案制度、經營許可制度,全面開展危險廢物清單管理,完成了10645家企業危險廢物大調查大排查。
生活垃圾,無害處理。全市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新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實現生活垃圾由填埋向綜合焚燒發電的轉變;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收集利用,是全國第二批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中率先實現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的城市之一。
督察嚴管,生态為民。長沙全面發揮生态環境監管執法的效能,信訪處置能力不斷提升,群衆投訴量持續下降。“十三五”期間,全市生态環境執法系統共辦理環境違法案件4522起,各項辦案數據均為全省領先,有力震懾了生态環境違法行為;基本建立以“雙随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機制,以“四嚴四基”嚴執法試點為契機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率先全省出台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強化在線監控、用能監控、視頻監控等非現場執法能力建設和運用;實施輕微違法行為告知承諾制;推進環境應急能力标準化建設,每年開展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共協調處理21起應急事故。
十年來,全市城鄉垃圾分類減量全面推廣,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全面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前完成650個行政村的整治任務,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凸顯。
見證者說
長沙市生态環境局綜合處處長侯德君:
構建“大環保”格局 推動長沙綠色發展
提起長沙生态環境之變,環保戰線老兵侯德君感觸頗深,在他看來,近年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的生态環境面貌可以說是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的變化。
10年前,霧霾天氣成為了全國許多城市面臨的頭号難題。面對重污染天氣,是不是隻能束手無策呢?答案是否定的。長沙持續深入推動藍天保衛戰,如今,“長沙藍”刷爆市民朋友圈。
10年前,後湖還是一片臭水塘。“違建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臭氣熏天。”侯德君告訴記者,當時附近的生活污水直排後湖,水域面積一年年縮小,水質也越來越差。長沙強力推進“一江六湖”治理。後湖曆經生态修複、有機改造、産業培育,綜合整治之後的後湖重獲新生,成為集休閑、文藝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藝術園區。
“如今,長沙生态環境保護工作責任也壓得更緊更實了,過去由環保一家‘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遠去。”侯德君說,全市各相關部門、企業、社會公衆都參與進來,協同發力,“大環保”格局已經形成,長沙綠色GDP的占比逐年增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根基築得更牢了。
“非凡十年”大事記
2014年
長沙發布《長沙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長沙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長沙實施史上最嚴的環保行動,全力讓長沙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2015年
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啟動編制
市環委會工作制度正式出台
長沙市首屆環保文化節開幕
2016年
長沙市在市區二環線合圍區内所有道路(包含邊界道路),對無綠色環保标志的機動車實施交通限制通行措施,全天24小時限制通行
2017年
配合中央環保督察
2018年
配合省級環保督察
開啟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2019年
長沙市生态環境局正式挂牌成立,長沙市生态環境局9個區縣(市)分局全部完成挂牌,标志着長沙市生态環境工作正式開啟垂直管理後的新征程
2020年
配合省級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
2021年
市委、市政府印發《長沙市持續提升空氣質量堅決打赢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2017年以來,長沙已先後接受5輪次生态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
數說發展 制圖/王斌
本文來自【長沙晚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