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最大的鉛筆生産企業——中圓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宗元,最初是做食品批發生意的。1993年,他開始嘗試做乳酸飲料,可是沒技術,飲料賣不出去,最後虧光了全部家産——60萬元。為了還債,宗老闆隻好到嶽父的筆廠打工,開始和鉛筆打交道。
從一棵樹到一支筆,中間要經過300多道工序,一支鉛筆的利潤最多不過5厘錢。“這樣做到什麼時候才能還清債呀?”宗元有些絕望。但嶽父對他說:“積少成多,你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宗元到現在都感激嶽父的那句話。他從嶽父那裡盤來三台機器,開始在自家10多平方米的卧室裡做鉛筆。他和兩個工人晚上做鉛筆,白天拿到市場賣,幾毛錢一支的鉛筆一天能賣100多元。
賣了一年鉛筆,手頭有了一點錢,宗元覺得不開發新産品不行了。1998年,他向銀行貸款3萬元,買了新設備,制造抽條鉛筆。這種鉛筆當時隻有少數大企業才能生産。由于宗元生産成本低,抽條鉛筆每支的價格比其他企業低1分5厘,上門要貨的人踏破門檻,廠裡一天要生産10多萬支。生産量一大,利潤就成倍上漲。
那一年,一個來自印尼的商人看中了宗元的鉛筆,一下就向他定了660箱,3個月就賺到了一萬多元。這是他第一筆出口生意,真正讓他見識了什麼是“小商品大市場”。從此以後,他就到全國各地跑展銷會,專做外銷生意。現在,宗元的工廠一年生産2億支鉛筆,盈利數百萬元,鉛筆銷往世界各地。
小商品大市場,幾乎每個義烏商人身上都有着這樣的傳奇。義烏商人黃利軍專做幾毛錢一隻洗鍋刷碗的清潔球。他一做12年,做成“清潔球大享”,每天一集裝箱地把清潔球賣到全世界20多個國家,立志要“清潔全球”的黃利軍說:經營活動中,有大生意,有小生意。無論生意大小,其中皆各有各的學問。隻要能夠量體裁衣,從自身實際出發,孜孜以求,小生意一樣能做出大市場。
在小與大的自由王國,義烏人以小謀大,從小促大,從小做大,将小與大的辯論法融進了每一個商機,終使小飾品、小玩具、小五金、小家電……千千萬萬個“小”企業和家庭生産單位,把千家萬戶的創業彙成一個巨大的産業集群,托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目前“義烏制造”形成了針織襪業、文體用品等20多個特色優勢産業,并創下了多個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内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衆号(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