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湖治理營造美麗水環境

河湖治理營造美麗水環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8:19:42

河湖治理營造美麗水環境(瞭望八水繞城共享生态美)1

◇近年來西安市不斷推進全域治水,通過“一河一策保水”“河湖連通引水”“河湖長制管水”“控源污治水”“集約節約用水”等方式探索碧水興城

◇沿着“三河一山”生态綠道,西安目前已建構起渭河城市生态發展廊道、秦嶺悠然風土體驗廊道、沣河創新文化休閑廊道、浐灞河對外開放展示廊道四條生态休憩帶,綠水青山的底色正由“淺”變“深”,綠水青山的本色正由“淡”變“濃”

西安長安文化生态公園門口,“歡迎您”三個字格外醒目。三年前,這片秦嶺北麓的“風水寶地”被一幢幢“隻可遠觀、不可近瞻”的違建别墅侵占。

2018年,在黨中央直接推動下,一場力度空前的秦嶺北麓違建别墅專項整治活動展開,1194棟違建别墅被依法處置。長安文化生态公園就是違建别墅“長安文化山莊”拆除後,為民興建的生态公園。

近年來,西安市深刻汲取秦嶺北麓西安境内違建别墅問題教訓,着眼于綠水青山,把良好生态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生态環境保護為實踐起點,以生态紅利共享為價值歸宿,不斷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從西安一系列系統性的生态保護舉措裡,我們選取秦嶺腳下到浐灞河畔,一條新建的數百公裡長的城市生态綠道,一路前行,探訪廣大市民的“綠道生活”,如實記錄一座城市的共享生态紅利之路。

親近“三河一山”

千門望成錦,八水明如練。舊時長安清波蕩漾,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如西漢司馬相如所言:“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态。”

秦嶺巉巉列萬峰,晚岚渾欲滴晴空。面對巍峨秦嶺,隐居其中樂見“清泉石上流”的王維感慨:“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天下風光何處好?八水三川,自古長安道。西安,因水而靈動,因山而雄渾。獨特的山水格局,孕育了十三朝古都,哺育了千萬三秦兒女。

如今,寄情山水之間,不再是古人獨享的“利好”。在持續推進秦嶺生态治理和全域治水的基礎上,西安市于去年進一步規劃并建設總長度303公裡的“三河一山”生态綠道,串聯起沿線生态節點,讓西安市民有了親近山水的好去處。

這條綠道以流經西安的浐灞河、渭河、沣河旁已建成的堤頂路和秦嶺環山旅遊路為基礎,規劃建設了集騎行、步行、觀光、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态慢行系統。

綠道沿途串聯了103個生态節點和42個人文曆史遺址,規劃建設有109個休憩驿站。目前,已經有205公裡綠道貫通,74公裡核心段實現無障礙通行,已建成驿站83座。

“八水繞長安的景象逐漸回來了、親近了!”這是熱衷騎行的西安市民于珂最直觀的感受:河道清淤修築、岸邊植草種花、驿站落成引客……馳騁于開通不久的“三河一山”生态綠道,腳下大路延展,身旁大河滔滔,遠處秦嶺巍巍,“像是畫中,但确乎現實”。

這樣的生态治理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西安市不斷推進全域治水,通過“一河一策保水”“河湖連通引水”“河湖長制管水”“控源污治水”“集約節約用水”等方式探索碧水興城。推動秦嶺生态保護由全面整治轉入生态修複和常态化保護新階段的一系列舉措,讓秦嶺“澤被天下”的福祉不斷凸顯。

新建的“三河一山”生态綠道被視為西安生态保護的“升級版”,讓市民可以盡享保護成果。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這是理念,更是實踐。參建者介紹,“三河一山”生态綠道建設中,他們随灣就灣、有灘則護、無灘不造,減少人為幹涉,保留灘地原有地形風貌,由此形成人水親近、城田相依的特色生态景觀。

“在設計和建設沿線城市綠道、節點廣場、碼頭提升改造、人行景觀橋梁和綠化種植中,我們始終秉承系統治水、柔性治水、水系為韻的原則。”參建方中建絲路城市發展事業部董事長周春陽說。

大山大河之壯美,于綠道便可一覽無餘。

仲夏時節,急雨剛過,發源于秦嶺北坡箭峪嶺的灞河流經灞橋時,浩浩蕩蕩。沿着灞河騎行而上,新修建的“灞橋驿”旁,不少遊客在此休憩。

“灞橋驿”是“三河一山”生态綠道系統中的一級驿站,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驿站配置有問詢、辦公、咖啡簡餐、急救等功能空間。

“以前河邊荒草萋萋,如今修整一新的濱河綠道和驿站,讓孩子和大人都有自己的空間。”西安市民黃俊說。

沿“三河一山”生态綠道一路前行,既有一泓清波、鳥歡魚躍的歡快感,亦有滾滾曆史撲面而來的厚重感。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浩說,這是一條多彩自然的生态廊道,是體驗古都山水文化的遺産廊道,也是一條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的幸福廊道。

感受城市綠意

行走于生态綠道之上,記者最大的感受便是:很多市民的業餘生活因綠道增添更多幸福感。

西安沣河梁家灘運動公園,空中俯瞰宛如兩葉綠肺。

周末時光,36歲的西安市民張建華帶着兒子漫步于此。“關關雎鸠,在河之洲。”指着河邊水鳥,張建華一句句讀誦給隻有3歲大的兒子。

發源于秦嶺的沣河,幾千年來滋養着沿岸,也吸引着曆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相傳我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的開篇就誕生于此。

而今,沣河兩岸,高大喬木深植其間,淺灘處蘆葦随風曳動,水鳥一個猛子紮進去又迅即沖入天空。漫步在新建的綠道上,衆多市民在這裡尋找惬意栖居,也找到了詩意生活。

一樣的詩情畫意,家住西安灞橋區的林向宏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小區對面望得見白鹿原,灞河水從綠道旁流過。初春時節河邊柳色青青,春意再濃些,岸邊的粉黛亂子草就繁盛起來。再到夏日,河邊的溫度明顯比城區低好幾度,晚風拂面的夜晚,難得自在。”林向宏細細描述自己的詩意生活。

綠道是景觀,也是絕佳運動場所。

行至“三河一山”生态綠道西安港務區段,為迎接第十四屆全運會修建的奧體中心,夜晚燈火璀璨。場館之内,競技運動正在進行;場館之外,全民健身已成熱潮。

全副武裝、一人一車,對于IT從業者張濤來說,工作之餘,馳騁山水間是他最愛的解壓方式。張濤是自行車運動愛好者,自從今年“五一”綠道開通,曾經苦于與機動車搶路的他,如今也擁有了自己的騎行路線。

騎行團、夜跑團、廣場舞、滑闆隊……圍繞這條綠道,這些動感的剪影裡不但勾勒着運動帶來的熱情活力,也展示着一座城市的蓬勃朝氣。

綠道的魅力,不僅在白天。風雅詩韻引人醉,遊人入境不願歸。夜裡十點,位于浐河畔的雁鳴湖休閑公園,遊客并未散去。有悠哉遊哉的老年夫婦聊着家長裡短,有中年人攙着年邁的母親慢慢踱步,還有熱戀的青年不停舉起手機記錄甜蜜時刻。

這裡還是一方舞台。浐河邊專門設置的下沉式廣場,環形的台階早已坐滿遊人,一些文藝愛好者架起直播設備,在廣場中央舞蹈着、歌唱着,一塊小小的屏幕把夢想無限放大。

陝西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談潤卿說,“三河一山”生态綠道帶給西安市民的不僅是一個休閑去處,它更像一種回歸和解放,在快節奏地忙碌一天之後,行走綠道之上,每個人都在這裡找到生活的新打開方式。當卸去一身疲乏,山水之美便從眼裡到心裡漸次鋪展,寄情山水之間逐漸成為現實,幸福指數也不斷提高。

“更進一步來看,無論是綠道建設,還是西安城市公園擴容提升、幸福林帶工程,城市建設不斷将生态之美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為他們創造美好生活,這也是這些生态工程飽受贊譽的關鍵。”談潤卿說。

守護生态就是創造民生福祉

樂水、敬水;樂山、敬山。

沿着“三河一山”生态綠道,西安目前已建構起渭河城市生态發展廊道、秦嶺悠然風土體驗廊道、沣河創新文化休閑廊道、浐灞河對外開放展示廊道四條生态休憩帶,綠水青山的底色正由“淺”變“深”,綠水青山的本色正由“淡”變“濃”。

秦嶺腳下,沿着這條綠道,可以窺見更多理念之變、發展之變。

傍晚時分,山間刮來的習習涼風,吹進一家名為融舍的民宿裡。民宿由一間閑置老屋改造而來,上下兩層,小院中間一口水缸,倒映幾朵雲彩,小魚細尾一蕩,雲朵也有了褶皺。傍晚,月亮就要升起,民宿負責人劉子龍叫上同伴,唱起民謠:“長安青巒,古道炊煙,閑雲去,燕子還……”歌聲穿過閣樓、梧桐和雞冠花,向遠處的麥田飄去。

劉子龍是一位音樂人,熱愛自然,也相信自然可以帶給他更多創作靈感。去年,他和朋友租賃下長安區子午街道抱龍村的這處院子,幾經改造,音樂民宿正式營業。随着“三河一山”生态綠道建好,劉子龍發現,相比剛開業時,越來越多的遊客騎着自行車、開着私家車紛至沓來。

為了讓更多人體會“悠然見南山”的閑适,當地又在老環山路旁修建全長54公裡的文旅體驗線,還開通“村村通”公交線路,以吸引更多遊客。

兩條綠道,也是雙重機遇。“外層的‘三河一山’綠道,讓更多人願意在山腳下停留、欣賞;當地沿村落修建的綠道,像是接通了毛細血管,把更多人引入村裡。并且,綠道建設帶來村裡整體景觀和環境提升,現在絕大多數村子都像花園一樣。”劉子龍最直觀的感受是:“現在,民宿需要提前預訂了,村民們生活幸福感更強了。”

順着綠道,行走于這些秦嶺腳下的村莊,記者發現,小村裡不僅來了音樂人,還多了攝影師、基金經理等。新村民帶來新理念,曾經“小打小鬧”的農家樂正在改造升級,從詩情畫意的名字裡便可窺見一二:九栖東籬、雲裳花栖、隐約南山……看到綠道帶來的機遇,當地村民也跟着或開辦民宿,或出售土特産,就連村委會也專門騰出地方擺上山貨,供遊客挑選。

“這兩年,背依秦嶺風光,我們也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加上綠道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村裡的旅遊産業發展迅速,在家門口賺得比外出多。”盧穎是長安區灤鎮索莊村人,此前一直在西安做家具設計銷售,回村後她和丈夫辦起村裡第一家民宿,如今他們村裡像樣的民宿已有十多家。“我們既享受了生态建設帶來的生活環境之變,也在其中謀求到自己的事業發展。”盧穎說。

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秦嶺腳下,一戶戶村民正不斷深刻感受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真谛。

西安市長安區區長李娴說,從拆除秦嶺違建别墅到融入“三河一山”建設,可以看到,守護生态就是創造民生福祉,這樣的生态紅利正在被更多人共享,生态發展思路鋪成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讓當地人切切實實地收獲到“金山銀山”。(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斌 李華 姜辰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