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7 01:06:55

華夏文明數千年生生不息,靠的是什麼?其他幾個文明古國都沒落了,為什麼隻有華夏文明傳燈不絕?

有人說文明的内核是文化,但文化隻是一個相對空泛的概念,文化的力量從哪裡來?憑什麼可以支撐一個民族屹立不倒?筆者以為,文化不會自己傳播綿延并發展壯大,源動力一定還是人,人的精神。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

華夏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要說明這個問題隻需要讀懂一個典故——“洛陽紙貴”,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後所蘊含的、所折射的正是中國人獨有的精神。

關于“洛陽紙貴”,成語詞典的解釋很簡潔:左思寫成《三都賦》之後,豪貴之家争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2

背後似乎隐藏着大量信息,在細讀左思創作的來龍去脈後,可以領教一個“醜男村夫”如何完成逆襲的勵志人生,可以領悟這個典故裡博大精深的内涵,從而領略中華民族最優秀的人群和他們身上不磷不缁的閃光品質。

創作者苦心孤詣——“十年磨一劍 霜華映北辰”‍

左思籍貫是齊國臨淄,即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有文章說他出身寒微,其實并非如此,父親左熹雖然是個小吏出身,但左思小時候又是鼓琴又是練書法,那都不是窮苦人家能負擔的。後來左熹擔任西晉武帝朝殿中侍禦史,這個官兒級别不高,但後來出任的太原相(王國屬官)和弋陽太守都是官俸二千石的高級官員,何況左思的妹妹左芬後來入宮,成為晉武帝司馬炎的貴人,左思好歹也是堂堂皇親國戚,還有官職在身,所以寫作不是為了奮發圖強改變命運,而是他一生的追求。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3

史書記載左思“貌寝口讷”,就是長得很不帥、說話很不利索,曾被街上的低素質婦女婆子們用唾沫攻擊過,于是“委頓而返”,這在格外重視男人外貌的魏晉時期,也實在令人神傷。後來,左思就“不好交遊,惟以閑居為事”,變成了一個釘子宅男。

左思身為皇上的大兄哥,想要個什麼重要職務,喜歡給親戚封官的妹夫也不難說話,但他隻要求當了個小小的秘書郎,為的是能夠查閱大量的宮禁藏書。為了潛心創作,左思閉門謝客一心一意,沒有功利心,甘坐冷闆凳,能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4

家裡堆滿了他搜集來的大量曆史資料,在屋裡屋外,觸手可及的地方包括茅廁裡他都放着紙筆,隻有一有感覺,想到得意的句子就馬上記錄下來。

三都,指的是魏國邺城、蜀國成都和吳國建業。邺城好說,其他兩地相距遙遠,紙上得來的認知左思又覺得膚淺,于是他多次拜訪了曾經在吳蜀遊曆過的著作郎張載等人,詳細詢問當地的山川、物産、風俗民情等情況。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5

這種極嚴謹的創作精神,用時下最流利的一個詞叫“匠心”,慢工出細活,三篇文章拿出十年的時間來打磨,這讓今天在網上一天創作上萬字的作家們情何以堪?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注引《左思别傳》雲:“後數年,疾終。其《三都賦》改定,至終乃止。”左思把對《三都賦》的創作修改,當成是畢生的事業,直到去世前,才确定了最終版。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6

沒有這種鐵杵磨針的韌勁,沒有把創作融入生命的精神,如何能成就一篇震古爍今的煌煌巨作?

伯樂們衆星捧月——“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要說文人相輕也是有的。左思要了解吳都的情況,曾去拜訪289年來到洛陽的吳中大才子陸機,所以陸機知道了左思要創作《三都賦》的事,但這位狷狂才子的态度是“撫掌而笑”,并在給弟弟陸雲的信裡說:“此間有伧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這裡有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村漢,竟然敢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了,可以拿來蓋我的酒缸哦!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7

十年之後,飽含着左思心血的《三都賦》終于收筆,他如釋重負。十年中,他知道有很多人像陸機一樣在等着看他的笑話,他也知道,在他之前,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名滿天下,萬人敬仰,那他的《三都賦》能經得起比較也禁得住别人挑剔的目光嗎?

左思把自己的文章翻來覆去地看,再去揣摩班張之作,自我感覺《三都賦》至少可以與他們分庭抗禮。但以他當時在文壇的影響力,實在微乎其微。雖然也曾用一年的時間寫過《齊都賦》(惜已失傳),但并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來。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8

左思起初找了幾個文人來看,結果是幾個不識貨的,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讓左思的心裡一陣涼過一陣,轉念一想,不能被這幾個人的話給廢了呀,還是得去找大咖來給掌眼才行。

左思直覺應該去找太常張華,此人乃是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愛惜人才,特别熱衷于獎掖後學之士。當時的一些名士如陸機、陸雲、劉卞、束皙、閻缵等人他都能幫則幫,從不躊躇,包括寫《三國志》的陳壽,張華也曾不遺餘力地提攜過。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9

除此之外,張華的位置也十分特殊,身為太常,掌宗廟禮儀,乃九卿之首,地位崇高,正好又分管文化教育,去找他名正言順。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張華本人也是文學大家,工于辭賦,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就是他的手筆。

當時張華看過《三都賦》後,禁不住拍案叫絕,愛不釋手,再三贊歎之後說:“你别聽那些俗人的,他們隻重名氣,看不懂文章,不值一提!這樣的蓋世名作絕不能埋沒,我一個人力量還有限,咱們去找皇甫谧先生,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0

這位皇甫谧又是何方高人呢?是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聞名的巨匠。著有《針灸甲乙經》,還編撰了《曆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多部著作。

皇甫谧自然也是識貨的行家,看過《三都賦》以後反複吟誦,誠意表示要為這篇文章寫序。這還不說,他認為這是當朝盛事,必須營造更大聲勢,又親自邀請著作郎張載為《魏都賦》做注,再請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而尚書郎衛權又主動為這篇文章做了《略解》。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1

一時之間,都城洛陽的多位頂級大咖聯袂出手,《三都賦》想不紅、想不火、想不暴都難了。

再說當年曾嘲笑左思的陸機,讀了《三都賦》後也大吃一驚,“絕歎伏”,盧照鄰曾有詩句:“紙貴洛城,陸生聞而罷笑。”陸機本想寫洛陽賦的,現在覺得還是識趣點,“遂辍筆焉”。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2

真正的高手是惺惺相惜的,是互相推重的,張華和皇甫谧等幾位襟懷坦蕩,光風霁月,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話。

追慕者重文好學——“非必絲與竹,詩書滋味長”

外國寓言說:花十年時間作一幅畫,一天就可以賣出去,而花一天時間作一幅畫,可能十年也賣不出去。

經過幾位大咖的宣推,飽含着左思十年心血的《三都賦》一紙風行,名動洛城。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3

“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晉書》中這樣記載1700年前的這件熱搜新聞和追星事件。

為什麼紙貴了?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三都賦》面世的時間約在元康六年,即公元296年前後。一方面是當時的印刷條件達不到,無法形成批量生産,但是大家一睹為快的心情又如此迫切,那就不如借來抄寫更快捷,于是大家都會撲上街去買紙。不妙的是,雖然造紙術在西晉時期已經能夠熟練運用,但生産能力也還有限,且生産周期比較長,一時求大于供,則跟風漲價,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三千文,後來竟然銷售一空,還有不少人隻能跑到外地去買,洛陽紙鋪高挂售罄牌子遂成為千古奇觀。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4

從這裡我們又能品味出什麼中國精神呢?

筆者注意到,不僅僅是士子學人去傳抄,而是“豪貴之家”争先恐後,這些人不去搶購奢侈品,不去比豪車,而是搶着抄寫好文章,值得大書特書的兩個标簽是“重文”與“好學”,幾千年曆史中所僅見。這才是這個族群最可貴的閃光點,是文明賴以生存的根本。簡約地說,這是真正的“貴族”不可或缺的品質。

作者是一粒優良的種子,奮力發出芽來,伯樂們是陽光、水和空氣,而廣大的讀者則是厚重肥沃的土壤。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5

左思,這個小時候因為貪玩不被父親看好的醜小孩用盡一生的力量完成了他的逆襲,他的嬗變。

出了大名,成為巨星,左思并不膨脹。齊王司馬冏專擅時,權傾朝野,仰慕左思的盛名,曾延請他為記室督,左思對此不感興趣,稱病不出。

左思在詩歌創作上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的《詠史八首》中有一句“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表達了他希圖隐世而居,專心文學,不再參與那些世俗勾當的心願。

洛陽紙貴的曆史事件(洛陽紙貴)16

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颙前鋒振武将軍張方率軍攻克洛陽,縱兵大掠,都城遭遇大劫。左思為避禍而移居到冀州,不久病死,終年五十五歲。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也是左思的名句。他的詩與當時追逐的藻飾浮華的詩風大相徑庭,如同一陣清泠又激越之風沖擊着當時的文壇,後人稱此為左思風力。

魏晉風骨,激蕩後世,一直為人所稱道,那在這自由而不羁的罡風中,左思的“風力”在八級以上。

參考文獻:《晉書》《資治通鑒》《三國志》《世說新語》《兩晉南北朝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