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伯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可是難以想象
老人說他在過去的35年裡
一直沒有戶籍
也沒有身份證
成為沒身份的“黑戶”
不僅讓朱老伯的日常生活
變得十分坎坷
在疫情期間
更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今年3月下旬
朱老伯向轄區派出所發出求助
希望盡快恢複戶籍
拿到身份證
民警經過調查發現
今年60歲出頭的朱老伯
不僅戶口被注銷
身份證也沒有辦過
朱老伯告訴記者,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去外地打工了,1985年頒發第一代身份證時,因為不在上海,所以就沒有領證。朱老伯1987年回到上海後意外的得知,自己的戶籍因長期下落不明被注銷了。
距離戶口被注銷
已經35年了
朱老伯為何一直沒有恢複戶籍?
這與他坎坷的身世有關
私生子從小被送養
成年後外出打工
朱老伯的親生母親是江蘇人,50年代來上海後,在朱老伯父親姐姐的店裡打工。雖然父親當時已婚并育有4個兒女,但還是和當時單身的母親生下了他這個私生子。
“見不得光”的私生子朱老伯
在時尚在襁褓中時
就被送給膝下無子的姑媽收養
而親生母親則遠嫁他鄉
80年代初,朱老伯畢業以後,被分配到肺科醫院營養部當廚師,一個月40元工資。1981年,姑媽去世了,不僅沒能留下一分錢的遺産,住的房子也可能被大伯收回。
而談的女朋友嫌棄朱老伯無房、無錢,于是,時年23歲的朱老伯決定去外地承包餐廳創業。結果,朱老伯人财兩失,不僅創業失敗,女朋友也和他分手并出國了。
1987年,心灰意冷的朱老伯回到上海後發現,他之前住的房子已經被動遷,戶口也被注銷。
得知自己的戶口被注銷後,朱老伯找到了親生父親,希望能夠落戶,但卻被父親一家拒絕。
童年的不幸
加上成年後的不順
朱老伯最終在困難面前
沉淪,失去了鬥志
朱老伯表示,自己不願意再為戶口的事情去求人、去奔波。之後,他隻能在城市的角落裡讨生活,靠着給浴場、洗腳店、棋牌室等場所做廚師,維持着自己的生計。
朱老伯告訴記者,如今自己年過花甲,無兒無女,病也越來越多。由于沒有戶籍,更不可能有醫保,自己從來沒進過醫院,有病了隻能買點藥自己治 。
在今年疫情期間,朱老伯因為無法做核酸檢測而被迫向轄區所在的四川北路派出所求助。
接到求助後,民警立即着手核實朱老伯的身份信息。他們查詢資料後發現,朱老伯80年代拍過身份證照片,但沒有領取。于是,民警告知了他身份證号碼,可以讓朱老伯進行核酸檢測。
同時,民警還聯系街道與居委為朱老伯發放保供物資,暫時解決了他的生活困難。
時隔35年
戶籍終于恢複
由于老人之前的戶籍是在楊浦區注銷的,如今他在虹口區租房生活,根據上海戶籍政策規定,沒有犯罪記錄才能在實際居住地啟動恢複戶籍的程序。
民警首先對朱老伯的指紋等信息進行了采集,根據檢測和比對的結果,民警确認朱老伯确實沒有任何犯罪記錄。
随後,民警又走訪了朱老伯在上海的親戚,但沒有人願接受他落戶。無奈,民警隻能将朱老伯的戶口落在派出所的公共戶口上。
最終時隔35年,經過民警們的不懈努力,朱老伯終于恢複戶籍了。解決了戶口問題,不僅能辦理醫保,還有很多社會福利也可以享受了。
老人說,這麼多年來,這樁心事總算解決了,心中的感激之情,難以形容。而我們作為親曆者,既感動于民警的不懈努力,也欣喜于事件最終的圓滿解決。
(記者 郭骥)
來源: 新聞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