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夜間消費約占總體零售額的60%,并以每年17%的規模持續增長,因此夜宵作為“新夜态”的錢景無限。
之前的夜晚是燒烤、火鍋和小龍蝦的天下,但随着“夜包子”帶來的鲶魚效應,未來或許有更多的單品脫穎而出,最終成長為可複制、可持續性的創新品類。
總第 3108 期
餐企老闆内參 特約撰稿人 翟彬 | 文
“夜包子”的魔幻之旅
問:哪個城市的夜貓子最愛吃包子?
答:蘇州。
根據餐裡眼的數據,在主打“川式麻辣口味”的網紅品牌“夜包子”的所有門店中,蘇州以29家店位居榜首,力壓擁有2018家酒吧的夜生活之都上海。
相信有不少人好奇“為什麼蘇州會開出這麼多的夜包子”,其實這跟搞清楚“為什麼場景單一、SKU少、口味單調的夜包子,能在半年之内狂開200多家”一樣的困難。
始于成都、興于上海、盛于蘇州的“包馔夜包子”有着相當“魔幻”的成名之路。2020年國慶,成都九眼橋的酒吧街臨近的夜市裡,一個主打“川味麻辣小籠包”的露天小店突然爆火。半年後登陸上海,并創造了“排隊4小時,一籠1000塊” 的“網紅神話”。與其他網紅品牌不同的是,“包馔夜包子”打破了“包子慣常在早餐吃”的固有标簽,以一己之力開創了“夜宵包子”這一全新品類。
盡管過程高能,但夜包子依然沒能逃脫網紅品牌的宿命。在成名地上海,從“花錢請黃牛排隊”到“包子自由”,僅用了半年時間夜包子就失寵了。
尤其對于“排隊吃包子”這事,本屆網友的反應屬實耿直。
盡管網上對于“夜包子”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随着夜包子的走紅,帶火了一大批“夜宵單品”。夜雞雜、夜馄饨、夜蹄花等不斷湧現,“夜包子效應”使得“夜宵”這個長期被忽視的品類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中。
那麼問題來了:
-宵夜這個賽道值不值得重做一遍?
-還有哪些傳統的夜宵品類具備改造的潛力?
-宵夜要不要從單一場景擴充到多場景,擴充的壁壘又是什麼?
但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對夜包子進行簡單的複盤。
拆解夜包子的商業模式
“場景、品類、口味”是夜包子能夠爆火的三大要素,但随着夜包子的加盟速度不斷加快,原本成就品牌的要素反而成為阻礙其發展的最大弊端,具體如下:
夜包子的首店位于成都夜生活集中的九眼橋,當時的定位很清晰,就是為酒吧和夜店散場的食客們提供平價的碳水主食。但是随着開放加盟,兩個問題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選址。
随着單一城市的門店密度越來越大,本就不多的夜場酒吧自然就成為稀缺資源,大量新店被迫選擇在美食街、購物中心,甚至商業中心周邊開店。這就造成了客群不匹配,以購物中心為例,一般來說購物中心會在22:00閉店,變相壓縮了門店的營業時長,逼着門店盡可能的利用好購物中心閉店前的這段時間。但問題在于,這個點離晚餐時間不久,消費者此時根本不餓,沒有消費欲望。
其次是營業時間。
正是因為看到了夜包子在場景上的局限性,其創始人姜華在受訪時表示,“門店會增加早餐時段來拉長營業時長,一些下沉市場也可以做全天”,因此我們看到大部分門店的開業時間都從17:00提前到中午12:00,有的城市甚至提前到了10:00營業。
圖片來源:大衆點評
但這導緻了夜包子的“場景優勢”發揮不出來。因為加盟商被迫選擇在“非優勢時段”——下午、晚餐,甚至早餐時段,與同品類展開競争。因此産品在夜宵時段的溢價能力沒了,單純比價的話又毫無沒性價比可言——夜包子一籠的單價在15-16元,差不多每個2.5元,即便放在物價較高的上海,夜包子在克重和單價上與競品相比都不占優勢。
“包馔夜包子”已經創立2年了,但是截至到目前為止,主打産品仍然隻有麻辣、火鍋、香菇醬肉和藤椒雞肉這四個口味,且都是以麻辣為主的重口味。考慮到目前江蘇、廣東、浙江三省的加盟商數量占比高達57%,這對于以清淡為主的南方顧客來說,産品友好度并不高。尤其在場景擴充到早餐時段後,以麻辣為主的産品幾乎沒有什麼競争力。
據統計,夜包子大部分門店的SKU都不超過10個,以四款包子為基礎,再搭配豆漿、飲料或者熱湯。雖然在成都、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配置了鹵味、花生米、鹹鴨蛋等佐餐單品,但是感覺更像是加盟商的“自救”,并非是總部的統一動作,因為即便在同一個城市,不同的門店補充的産品也都各不相同。
圖片來源:美團外賣
而品類單一最大的問題在于“競争錯位”。如果是夜宵時段,夜包子還能憑借差異化的定位來引流,但是在正餐時段,面對飽和的競争,單品和口味的單一性,加上較低的性價比,讓夜包子處境艱難。
更要命的一點是,近期全國疫情反複,讓餐飲按下了暫停加。盡管有外賣輔助,但是夜包子的品類優勢并不明顯,以蘇州為例,銷量最好的學士街店,月銷也隻有434單,與同地段的競品相比差距較大。
圖片來源:美團外賣
回過頭來看,夜包子之所以能夠出圈,在于颠覆了人們對于包子作為傳統早餐的印象,憑借着“極緻單品 單一場景”,使得老品類翻出了新花樣。同時依靠着投入小(檔口店,不設堂食),和網紅加持,實現了快速的加盟擴張。但是,僅憑四款包子和單一場景确實很難撐起一家店,尤其疫情導緻流量腰斬,複購在新鮮感退潮後也無法接續,夜包子未來是否會倒向“全時段、多品類”的經營模式仍然值得觀察。
并不是所有的夜宵
都需要重做一遍
其實夜包子并非是第一個出圈的夜宵品類。早在2019年汕頭的“夜豆漿”就曾火爆一時,青島的“夜/野馄饨”也吸引很多美食大V來打卡,帝都的 “老張拉面”更是成為衆多三線明星、十八線網紅的深夜食堂,還有遍布成都的“夜蹄花”、“夜稀飯”、“夜雞雜”等網紅的蒼蠅館子。
但為什麼沒有一家能像“夜包子”一樣順利“轉正”,從地方走向全國,實現連鎖化發展。
首先,品類是一個極難跨越的門檻。
夜宵本身是一個“本地化非常明顯”的品類。全國各地的口味差異太大,即便像包子這樣普适性很強的品類,也很難做到南北通吃。打個比方,碳水雖是深夜慰藉靈魂最好的方式,但是每個城市卻有自己的“脾氣”,炒飯、炒粉、炒餅、炒面,碳水帶給人的多巴胺如此的相似,但表現形式确實大相徑庭。
與之類似的還有燒烤,作為夜宵的第一大品類,盡管烤制的手法大同小異,但由于各地的口味和物産不同,說燒烤是“一城一味”不算誇張,這點從小破站的自制紀錄片“人生一串”裡就體現的淋漓盡緻。
其次,場景的限制難以突破。
“夜包子”如今的面臨的困局,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夜”字。夜包子原本就是派對動物在夜店散場後用來填補深夜的饑腸辘辘,屬于特定場景下的餐飲品類,因此天然就篩掉了剛需型的消費者。
而且很多夜宵都是以大排檔、路邊攤為主的小餐飲、夫妻店,能賺錢靠的就是“時間帶來的紅利”,簡單講就是晚上不用交房租或者是少房租。如果一旦啟動品牌化經營,開始租房子、裝修、招人,那麼成本結構将會帶來巨大的變化,業态也将勢必會從深夜延伸至白天,産品和菜單也将要重新規劃。比如跟“包馔夜包子”像極了的“李與白”,其菜單除了包子之外,還包括營養粥、特色湯飲、臊子面和特色小吃等,明顯針對的是不同的場景,走的是全時段經營的路子。
從深夜的“看天吃飯”,到白天直面“飽和競争”,夜宵的抗風險能力如何,因人而異,尤未可知。
第三,團隊的能力依然是品牌擴張的最大阻力。
2年200多家店,已經是夜包子發展的極限了,但品牌的發展不僅僅取決于拓店的速度。産品研發速度滞後,門店運營的不規範(大衆點評和外賣平台的VI不統一,活動不統一,外賣平台的菜單設置不統一等等),包括選址等都嚴重制約着品牌的發展。
加上沒有供應鍊和品牌的壁壘,對于全國各地充斥的山寨品牌,“包馔夜包子”也顯得無能無力。另據《全國夜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員工人數在5人及以下的小店占比高達89.4%,作為小業态,夜宵賽道整體處于“小散亂”的狀态,以單店為主的小品牌根本不具備複制和連鎖化的能力。舉個栗子,2018年曾經的排隊王,吸引衆多明星打卡的“望京小腰”,從爆火到一地雞毛,原因就在于老闆缺乏産權意識和品牌思維,在最火的時候,沒有注冊商标,進行公司化運營,導緻遍地都是望京小腰(據說巅峰時期全國有近千家望京小腰),人人都稱自己是正主。
白天不懂夜的黑
新夜态潛力巨大
與卷到不行的正餐時段相比,夜宵相對藍海,尤其在品類創新上,夜宵的空間更大。因此隻要掌握好夜宵的正确打開方式,就有機會成為極具爆發力的“新夜态”。
第一,“餐 酒”,用情緒打通消費者的胃
去年的9月10日,中國小酒館第一股,有着“酒吧界蜜雪冰城”之稱的海倫司上市了,這讓市場真正意識到了中國夜經濟的巨大潛力。
同時,從去年開始,“餐 酒”突然成為最火的賽道,湊湊、海底撈、老鄉雞、奈雪的茶等各大頭部品牌紛紛試水“餐 酒”,意圖通過增加酒飲和延長時段,擴充夜宵市場。餐飲的口味雖然各異,但是情緒化的東西卻是共通的。
“餐 酒”的組合強化了餐飲的社交屬性,拉長了營業時間,增加了客單價,并給都市白領們提供了新的消費體驗,優秀的案例不在少數:
-以Commune為代表的“複合型餐吧”,主打18小時全時段,兼顧體驗與性價比;
-以“破店”為代表的“秀場型餐飲”,通過駐唱帶動就餐氛圍,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
-以“公路商店”為代表的“開放式的飲酒空間”,主打“日咖夜酒”,無堂食、純外帶、高坪效,并賦予那些追求自由肆意的年輕人們一個強烈的心理認同。
第二,與其着急出圈,不如做好本地人的深夜食堂
夜宵隻有兩種功能,填飽肚子和慰藉靈魂。對于都市夜歸人來說,一碗平價的面即可兩者兼得,比如位于帝都朝陽大悅城旁的“老張拉面”。
“愛答不理的老闆,裝修簡陋的小店,俊男美女在停滿豪車的路邊和代駕小哥、保潔阿姨一起吃面也毫不在意,即使明星來了也要乖乖排隊……”發生在“老張拉面”身上的段子,每天都在你我的城市裡一遍遍的上演,人們樂此不疲的傳播、追随。
所以,“故事”才是夜宵最大的品牌優勢,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髒攤小店”,先天就具備網紅屬性,并自帶流量。它成功地激起了本地食客強烈的“保護欲”,成為食客口耳相傳的“寶藏小店”,并在社交媒體上瘋狂安利。
因此,當你已經成為本地人最愛的深夜食堂,并不再為流量發愁,比如北京的“胡大”,廣州的“強叔現切豬雜粥”, 所以“不思進取”的堅守本地又何妨呢,為什麼一定要費勁的取悅外地市場呢?
寫在最後
誠然,對于餐飲來說,最大的變量還是疫情。但是離“立夏”隻有一個月的時間了,在夜宵的旺季來臨之前,餐飲人需要思考的是,随着疫情逐步緩解和政策利好(各級政府陸續發布了鼓勵商圈夜間經濟的通知),壓抑許久的消費力将會全面釋放,那時我們的生意應該怎麼做?
有人曾說:“如果說早餐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夜宵就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深夜,當微風吹過,烤串打底,啤酒下肚,靈魂徹底歸位。
期待着,這個夏天,我們大排檔裡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