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注: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于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近日,一篇題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并引發争議。這其實是則舊聞,今年系“加工”後重新“炒紅”。
安徽一所小學的章老師向新京報記者展示了2001年版的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本,其中,鄉音無改鬓毛衰,“衰”已标注為“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斜”也已标注為“xié”。
人教版語文課本2001年版二年級上冊中對“斜”注音為xié。受訪者供圖
“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改讀“qí”?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關于“騎”的讀法,是有審定的,但是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文章《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介紹稱,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類似的還有不少,如下:
“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
“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
對此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張世平表示,
《請注意》一文裡所列舉的讀音,有的是道聽途說,有的是從現代漢語、新華字典和教材中摘抄,“反映了社會的使用現實,但并不能體現國家語言規範。”
《咬文嚼字》雜志主編黃安靖也回應稱,
我們仔細查一下網上傳的帖子裡面講的主要内容。它很多來源于2016年6月6日國家語委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但這份《征求意見稿》還沒有正式發布。
粳米,我們南方人讀成jīng,這實際上也是修訂稿裡的。
國家标準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簡稱《審音表》)2016年作出修訂,現處于征求意見階段,最終稿尚未公布。在發布之前,1985 年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還是主要依據。
事實上,《審音表》征求意見稿中未發現對“衰”、“斜”讀音的規定,騎的讀音統讀為“qi”,但這一讀音早在 1985年的《審音表》中就做了統一。不過,《請注意》一文中提到的“說服”,“說”的注音新審訂為“shuo”。
所以熱文《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中所說的一些字究竟有沒有變更讀音,什麼時候變更的讀音還有待考證。
同時《咬文嚼字》雜志主編特别提醒大家,要對異讀詞和錯讀進行區分,
異讀詞一般是按照一定規律演變而來的;錯讀沒有規律,偶然性很大。
押韻的問題,怎麼辦?
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把“斜”讀為“xiá”似乎就押韻了。但西安人杜牧真的會把“斜”讀xiá嗎?這就又需要一番嚴格的學術考察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
其實現在有很多詩的讀音都不是古代最真切的發音。問題是我們如何認知和選擇,是要從衆,還是堅持原有習慣讀法。
Actually, many of the words today are not pronounced exactly the same as they were in ancient times. In some sense, pronuciation is a choice between the most popular version and the version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北京師範大學錢翰教授表示,他更擔心的是一刀切的做法。
但我比較擔心的是一刀切的做法。規定現在的就是對的,以往的舊讀音就是錯的。我們變過來就否定以往的讀法也是不對的。我認為隻要讀音是有根有據的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高考這些考試中,都要保持讀音多元的彈性。
I am rather worried about the deeds of defining the past pronunciations as “wrong” and the current ones as “right”. Flexibility is needed so that there is not a one-size-fits-all pronunciation of words.
為何讀音會不斷變化呢?
張頤武教授告訴記者,
語言從來就不是固化的,是随着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我們現在的讀法其實和過去的不同階段就有不少差異。
Language is not something immutable. It follows the changes in society. Our current pronunciations differ greatly from those of the past.
要知道,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約定俗成。從這個角度講,多數人當下的讀法必然也會成為辭典更新的參照之一。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标準讀法其實就是稍古時的約定俗成。
The pronunciation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are conventions among those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people's current pronunciation is actually a bit old-fashioned as pronunciations are in a constant state of change.
錢翰教授也表示,
語言的讀音本身就是一種約定俗成,它不像數學一樣有非常嚴苛的對錯之分。現在的語言也是一步步發展而來的。若今天讓我們用唐代、漢代的人的讀法去念古詩也是不現實的。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way to speak language because it is a kind of contract among people that changes together with the times. It is unrealistic to expect people nowadays to speak like our ancestors did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我的觀點是,我們要允許多種讀音,除了播音員等行業之外,不必過分追求讀音标準化。
Therefore, I think we should allow multiple pronunciations to co-exist. A strict standard should apply for special professions such as news anchors only.
語言難分對錯
其實不僅漢語是發展變化的,很多語言都一樣,英語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英語字典每年都更新,一部分典型不符合英文文法的“Chinglish”,因為使用廣泛被扶正。
比如,“add oil”“long time no see”......這些曾經被英語老師無情打壓的中式英語都被錄入了權威英文辭典。
去年,“add oil”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成為一個标準的英文詞條了。
OED(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官方的解釋是:
“Add oil”是近幾年香港人廣泛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粵語“ga yau”(加油的粵語發音)的字面翻譯,是表達鼓勵或支持的感歎詞。
Add oil is an expression that has gained a lot of currency in Hong Kong in the last few years.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Cantonese phrase ga yau, it is used by Hong Kongers as an exclamation expressing encouragement or support.
這些年被收入詞典的“中式英語”還有很多,一起看看吧↓↓
➤ 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
➤ 做不到:no can do
➤ 丢臉:lose face
➤不作不死:no zuo no die
➤你行你上啊,不行别亂噴: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因此可以看出,任何一種語言固化不變是不可能的。不過,哪些要從衆 ,哪些要堅持,是需要非常謹慎的。
編輯:王瑜
記者:張周項、王瑜
部分内容參考新京報、梨視頻、時間新聞視頻等
精彩推薦
晚上好,故宮!
“東風快遞”正式營業了!第一件事真的是“送快遞”!
核心解讀外媒說
雙語新聞看熱點
40年40人圖圖是道
點這裡,請給我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