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活下去

關于活下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8:52:04

關于活下去(提出活下去一年後)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轉型并不是行業活不下去了,而是地産行業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總體是樂觀的。”近日,在萬科35周年晚會上,董事會主席郁亮回顧了萬科的發展曆程、總結了經驗并展望了未來。在晚會前的媒體溝通會上,他也介紹了萬科提出“活下去”一年後的進展,其中科技轉型的成果也初次發布。

郁亮提到,正是萬科自94年起堅定不移地做減法,才能最終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住宅企業。但在當下,萬科似乎又開始做加法了。

堅定不移做減法?

在講話中,郁亮提到,在戰略選擇上,從1994年開始,萬科堅定不移地做減法,聚焦住宅開發主業,出售了除主業之外的所有生意。正因為如此,當房地産黃金時代來臨時,萬科成為了準備最充分的選手,最終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住宅企業。

郁亮認為,“萬科的減法”早已成為中國企業堅定不移落實戰略定位的典型案例。去年下半年,萬科的内部會議文件被曝光,郁亮提出要“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萬科未來十年的基本盤還會是住宅開發”。郁亮還提及,三年尚未找到成熟商業模式的業務可以不再做,似乎又一次開始“做減法”。

但後來,萬科管理層又多次強調,“收斂聚焦”不是“砍樹”,而是“修枝剪葉”,新業務還是要做。事實上,早在2012年,萬科便正式提出“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開啟相關多元化戰略。2018年半年業績會上,萬科總裁祝九勝又首次提出,萬科“正處在第三次創業”階段,它的目的是繼續圍繞城市發展、圍繞客戶的需求,構築第二條增長曲線,同時,萬科開始向“美好生活服務商”轉型。

而最有希望成為萬科第二曲線則非物業服務、物流倉儲莫屬。雖然體量還不算大,甚至部分新進入的業務暫未在報表上體現,但郁亮認為,轉型不易,對業務是否成功的判斷不應隻有财報數據,“對萬科來說,大樹有大樹的功能,小草有小草的地方,隻要每個部分能在各自的領域裡做到最好,我們就能成功了。”

據高級副總裁、南方區域事業集團首席執行官孫嘉介紹,萬科團隊經過反複讨論,把城市更新作為下一階段在中國大城市裡的重要發展領域,核心理念界定成尊重曆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打造公共空間、煥發城市生機。

自2015年開始,萬科在北京就開始了城市更新這項新業務。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劉肖去年7月份曾透露,北京萬科“存量改造計劃”已經在北京大區投入200億元獲取了約16個項目。未來三年,北京萬科還會以每年100億元的投資速度在存量資産改造領域遞增,目标是在三年之後持有400億-500億元的存量資産改造項目。

孫嘉透露,目前,萬科已在廣州成功打造永慶坊項目,深圳南頭古城的改造也在有序推動,這類舊城改造項目将是萬科新的增長點。萬科還在嘗試以TOD為代表的大型複雜項目,即軌道上蓋物業,如果該項目有所突破,也将為傳統開發業務帶來新的增長曲線。

截至目前,萬科已進入物流地産、長租公寓、養老乃至滑雪度假等相關領域。郁亮介紹稱,目前,萬科的物流業在中國僅次于全球老大普洛斯,其中冷鍊在4年時間内已經做到全國第一;在集中式長租公寓市場份額也是第一。郁亮表示,業界估計長租公寓目前有1萬億元市場,未來估計達到3萬億元左右,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9月25日早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拟發行的2019年第二期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最終票面利率定為3.55%。據此前萬科公告,本期債券為80億元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的第四期,規模不超過25億元,期限為5年。其中17.5億元拟用于公司住房租賃項目建設和運營,扣除發行費用後剩餘部分拟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公告顯示,本期債券募集資金拟投資的住房租賃項目分布于北京、上海、大連、東莞、沈陽,包括重資産項目和集體土地住房租賃項目。其中,重資産項目為北京翡翠雲圖項目、上海徐泾北項目、大連大橡塑項目、大連翡翠都會項目、東莞虎門紫院項目、沈陽翡翠臻園項目。這些重資産項目完工後僅能自持,僅能用于出租。集體土地住房租賃項目為北京草橋項目,為萬科以租賃方式取得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經營權,建成後隻能用于租賃,不得對外銷售。

科技密集型

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房地産行業也開始加快了擁抱科技的步伐。上周,萬達展示了其利用全息投影、大數據、VR等前沿技術對商場進行數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引發大量關注,在媒體溝通會上,萬科高級副總裁兼物業事業部CEO朱保全也介紹了萬科科技轉型的成果,并發布算法平台“菩提”。

“地産科技的時代已經到來。”朱保全表示,在人口減少和就職觀念轉變的大背景下,人力成本高企成為地産普遍的痛點。但BIM、AI、IOT等技術日漸成熟,可以結合實際場景推動地産科技落地應用,讓地産行業朝着精細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也讓降低成本成為可能。

他認為,未來,每一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萬科也将全面主動擁抱科技變革,構建數字萬科,打造不動産科技平台。“接下來無論上5G還是物聯網技術,我覺得在不動産領域裡面,可能醞釀着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朱保全說。

他透露:“萬科有一個秘密武器叫做‘沃土計劃’,是一個9年計劃,會以一個公司的名義去投入。孫嘉負責了3年,已經完成了一系列的基于萬科内部的布局,目前,萬科已經引進AI、物聯網和雲計算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建立起科技核心團隊。接下來的3年或6年将由我負責。”

據了解,“沃土計劃”是萬科自2016年1月推出的信息化、數字化戰略。根據萬科科技賦能的發展路線圖,2016-2018年,實現信息化:打基礎、建設能力,服務萬科業務發展;2019-2021年,實現數字化:建連接、促進共享,充分實現數據價值;2022-2024年,實現智能化:創價值、智能應用,構建行業生态平台。

2018年,萬科與微軟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拟在智慧物流、智慧家居、智慧養老等領域展開合作。同時,萬科還投資了美國一家著名的不動産孵化器,通過它獲得矽谷相關數據。

在媒體發布會上,萬科科技算法平台“菩提”首次發布,該平台已覆蓋智慧建造、智慧工地、智能客服等多個場景,将給萬科帶來更精細化的管理、更高的效率和更有保障的産品質量,并幫助萬科向客戶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我們希望通過菩提的後台不斷地學習,使得在不動産開發領域變得越來越聰明,從早期的規劃到建築設計、裝修、工地管理等整個開發的全流程,能夠提供一個算法平台。” 朱保全表示。

以上海某園區實際數據為例,在運用智慧運營後,該園區運營人員減少40%,路燈能耗減少75%,車庫能耗減少52%,收入則增加5%,每年直接帶來近數百萬的成本節約和效益。

郁亮也透露,公司未來物業業務将從勞動密集型轉為科技密集型,将承載各種城市服務。今年4月份,有媒體報道稱,萬科考慮将旗下物業管理業務分拆上市,但被郁亮否認。“如果萬科物業以一個傳統物業公司的模式上市,我一定不同意,我一定要等到萬科物業成為城市服務商,才讓它上市,要區别于傳統的物業公司,它的價值才能得到市場上充分的肯定。物業闆塊未來有潛力達到千億元市值,希望具備相應的紮實技術基礎和實力後再談上市問題。”

上半年增速放緩

回顧過去,郁亮提到,自上市以來,萬科的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7.8%,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30.8%;同時,公司納稅額年複合增長率為43.2%,自上市以來已累計分紅574億元,遠超曆年股權融資金額261億元,至今仍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中持續盈利年限最長、持續現金分紅年限最長的企業。

但萬科的市值卻遠不如貴州茅台、海天醬油等消費類企業。有投資者調侃稱,以前是賣樓的不如賣酒的,現在連賣醬油的都不如了。對此,郁亮回應稱,“确實很多人不服氣,其實我是蠻服氣的,我也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公司能夠滿足千家萬戶老百姓的需要,它的服務能夠成為老百姓的首選,這就是創造真實價值的,這樣的公司值很多錢,無論是白酒、醬油還是房子,所有的企業都應該以此為目标。”

他甚至表示:“海天醬油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因為如果要從收入上來看,萬科可能是它的17倍多,利潤是它的7倍多。市場定價和評價是公平合理的,這讓我看到了希望。”

而萬科的收入和利潤如何?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萬科銷售額3340億元,穩居第二名,同比增長9.6%,是近年來增速最低的一次;錄得營收1393億元,同比增長31.5%,排名第四,與前三名差距較大,被恒大落下近900億元;歸母淨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42.6%,排名第五,比第一名的中海少了100億元,而中海的營收為849億元。

雖然萬科的淨利潤增速在業内排名前列,但淨利潤率僅8.5%,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在銷售規模前100的房企中排名93,而2019年上半年整個行業淨利潤率近12%,TOP100則為12.10%。

而為鞏固基本盤,萬科上半年在土地市場上依然活躍。截至2019年6月30日,萬科新增項目的權益地價總額約649.8億元,同比增長12.38%。在由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拿地排行榜上,今年前8個月,萬科以1260億元的拿地金額排名第一,排名連續兩個月躍升。

但相對于萬科往年的表現,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風格已然相對“佛系”,905億元的支出占銷售額的比重僅27%,不僅低于頭部房企平均速度,相較于萬科過往三年57.2%、61.5%、42.3%的數據幾乎腰斬。

萬科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張旭在中期業績會議上坦言,确實非常謹慎,“我想我們不是激進拿地的風格。”據其介紹,萬科拿地策略一貫有兩個閥門控制,一個是自身現金流狀況,一個是銷售回款狀況。因為目前平均地價占銷售價30%多一點,所以萬科将拿地支出控制在30%左右,未來拿地仍将遵循這個規則。

他還表示:“沒有固定的拿地計劃。拿地更多的是在城市群,城市圈,長三角,珠三角,大灣區,産業很快發展起來的地方,三四五線城市肯定不會進。萬科今年的開工面積和去年差不多,因為去年拿地不少,今年應該會持續穩定發展。”

的确,今年對于房企來說,存糧“過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數據來看,上半年萬科開始回籠資金,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由負轉正至86億元,同比增長102.16%,自我“造血”能力大大增強,但資産負債率仍有85.3%,需要繼續優化。(本文首發钛媒體,作者 | 石萬佳)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