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橋
青浦區朱家角的放生橋,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闵行區水博園的香泾橋,相傳它和乾隆皇帝有關……盡管今天古代橋梁的通行功能已經弱化,卻記載了上海的曆史變遷和文化脈絡。
上海古橋保護狀況如何?文物保護者怎樣開展調查與保護工作?又如何通過修繕設計使古老的橋梁得以傳承延續? 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古橋保護研究》,作者、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系教授曹永康以上海市現存古代橋梁的調查與保護為主要研究方向,實地調查記錄了上海古橋的分布、發展曆史、建築特征以及保存現狀,對上海古橋在建築遺産保護工作中的價值進行評估,并對上海古橋的病害勘查情況及保護修繕工作進行了系統研究,從預防性保護研究的方向出發,對未來上海古橋的保護管理提出指導性建議。
在今天的曆史建築遺産保護領域,古橋的保護鮮有人發聲,與之相關的政府投資、學者研究、匠人傳承等更是不被重視,缺乏成體系的維護工作。
修繕中的保安橋
修繕後的保安橋
曹永康和他的團隊因為長期做曆史建築保護,一個偶然的原因,在2003年參與設計了青浦泰安橋修繕方案,開始介入這個極小的領域。緊跟着2004年又修繕了嘉定的天恩橋,寶山的寶善橋,奉賢的南虹橋、繼芳橋,松江的大倉橋等。
從最初的被迫學習、了解古橋的營造曆史、技術和保護方法,以古人、工匠、學者為師,之後慢慢進入角色,十幾年下來,曹永康和團隊每年都會有三到五座橋的修繕工作需要參與,一直沒有間斷。積少成多,累積下來先後調查了三百多處,修繕了六十多座上海的古橋。 《上海古橋保護研究》一書,見證了他們多年在古橋保護實踐中的默默積累和探索。
在大量測繪與修繕資料的基礎上,《上海古橋保護研究》從保護修繕的技術、方法角度對上海古橋進行綜合、全面的梳理、補缺和分析研究工作,填補了研究空白。 最後附錄中“上海地區古橋一覽表”,收錄了上海現存617座古橋的調研信息,包括名稱、建造年代、所屬區域和保護級别等,提供了全面的資料信息。
書中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修繕技術、工藝和材料,為更多古橋的保護修繕提供了參考。除了上海傳統的造橋工藝,如圍堰打樁、石活砌築、砂漿配比等,書中還記錄下新的方法、技術和材料的運用,包括把建築遺産中運用到的激光掃描測量、紅外、應力波、材料分析等方法運用到古橋檢測上,同時為了避免殘損構件被替換,用到内置錨杆、碳纖維等新材料。這種做法在滿足安全性的同時,又能滿足曆史建築保護的各項原則,尤其是最小幹預原則。
此外,曹永康從負責修繕設計和調查測繪過的上海古橋保護項目中,擇取了青浦迎祥橋等13處具有重要價值和代表性的古橋,從古橋簡介、保存狀況、修繕方法三方面展示修繕前後的實況圖片,留下了一份古橋保護的實例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