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已有九人被查,三人被“雙開”。
近日,雲南省紀委監委網站公布四名農信系統人員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同日還有三人被“雙開”。而就在十天前,雲南省紀委監委才通報過五人接受審查。
據統計,自12月以來,雲南農信系統已有12人相繼“落網”,這場反腐風暴已将雲南農信系統裹挾至漩渦中央。
值得關注的是,在金融反腐肅清流毒之下,風險化解也提上日程。近期,雲南省政府已安排44億元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向9家中小銀行注資“輸血”。
拔出蘿蔔帶出泥
12月18日,雲南省紀委監委網站公布四名農信系統人員接受審查通報,具體為:雲南昭通昭陽農商行原黨委副書記、行長趙光唯;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昭通辦事處原黨組成員,雲南昭通昭陽農商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舜;甯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原信貸部經理徐偉;元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澧江信用社主任薛承偉。
同日,還有三人被“雙開”,分别為勐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原黨委副書記、主任朱建剛;雲南昭通昭陽農商行信貸管理部原經理張洪勇;雲南昭通昭陽農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胡波。
而就在十天前,雲南省紀委監委網站于12月9日通報5人接受審查:雲南華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行長李江民;元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施朝明;元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沈洪平;景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楊發科;甯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原黨群部副經理鄒蕾。
昭陽農商行淪為反腐“重災區”,原行長趙光唯、董事長楊舜雙雙被查,原副行長胡波和信貸管理部原經理張洪勇被“雙開”。
處分通報中,重點提及胡波和張洪勇兩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收受禮金、接受旅遊和高檔宴請;未按審慎經營原則對信貸業務進行管理,造成信貸風險;向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發放貸款,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犯罪。
在反腐高壓之下,雲南省聯社事實上自2015年就開始了人事動蕩。
雲南省農信社号稱“雲南最大的銀行”,卻在羅敏、萬仁禮、蔣兆崗“三駕馬車”的帶領下走向迷途。羅敏為原省聯社黨委副書記、主任,萬仁禮為原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蔣兆崗為原黨委書記,2015至2018年,三人先後落馬,對雲南農信政治生态造成嚴重破壞。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2018年開始,省聯社開始對過往選人用人情況進行全面清理排查。截至2020年,對2011年以來,蔣兆崗、萬仁禮、羅敏任職期間違規提拔的63名幹部進行分類處置,其中免職2人、降職1人,對違規違紀幹部撤職6人、“雙開”6人,對履職不力、不擔當、業績差的12名幹部調整改任非領導職務,對41名“帶病”幹部進行免職、降職和改非,徹底破除過去一段時期任人唯親、重背景、看關系的錯誤導向。
僅就2020年,雲南省聯社黨委給予省聯社管理的幹部黨紀處分42人次,政務處分17人;移送涉嫌犯罪8人的問題線索到當地公安部門進行立案;對22家信用社違規違紀情況、5名個人違規違紀情況進行了通報。
2021年新年伊始,省聯社黨委書記倪立就曾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雲南農信的所有工作,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把‘實’的作風做下去,鞏固好2020年的成果。将持續抓好全省農信社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環境,推動農信社高質量發展。”
規範“一把手”用權亦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點。今年9月,雲南省聯社迎來新任主任,原交通銀行雲南省分行副行長邊慶出任雲南省聯社主任。在邊慶之前,雲南省聯社主任和理事長均為倪立。
專項債注資救濟
農信社的腐敗問題多發生于信貸審批、人事調整及基礎設施建設等環節。随之招緻而來的信貸風險和大額不良貸款問題後患無窮,風險化解将是未來一段時間内的主線。
在中小銀行資産質量承壓,資本補充壓力較大的背景下,2020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後,财政部安排了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支持20個地區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共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1594億元。
政府專項債是政策支持中小銀行“補血”的創新渠道。9月22日,雲南省财政廳決定發行第一期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12月15日,雲南省國有金融資本控股集團獲批向9家中小銀行以專項債形式注資入股,金額合計44億元。
本次注資對象包括七家農信聯社和兩家農商行,昭通農商行也在其列。具體為雲南瑞麗南屏農商銀行、南昭通昭陽農商銀行、曲靖市沾益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宣威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個舊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曲靖市麒麟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昆明市五華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富源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雲安甯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股權變更完成後,雲南金控集團持有瑞麗南屏農商銀行、昭陽農商銀行比例分别為28.57%、25.64%,持有個舊市農信聯社比例49.26%,其餘6家農信聯社股份比例均達到50%以上。
改革修複系統生态
農信系統腐敗問題高發,與管理模式混亂有一定關系。
近年來,農村信用聯社時有案件發生。除雲南省聯社之外,全國31個省區市中,遼甯、陝西、安徽、四川、内蒙古、山西、海南、山東等近10個省級農村信用聯社,也有“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馬。
從管理模式上看,目前農信系統實行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細分成多種模式,其中大多數地方所采用的是所謂“省聯社—縣級聯社二元體制”,各縣級聯社作為獨立法人,省聯社負責日常業務監督與管理,屬于行政機構。近年來全國各地縣級農信社絕大部分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省聯社扁平化管理縣級農商行,承擔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曾在《 農信社緣何腐敗頻發》一文中分析道,用強力的行政手腕管理農商行系統,自身又缺乏有效權力監督體系,這就是一些省聯社腐敗問題高發頻發的重要原因。
新一輪省聯社改革也在監管層的推動下開始啟動。今年1月,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工作會議提出“有序推進省聯社改革試點”。對于省聯社改革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今年3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改革要從實際出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辦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要按照所有制結構,把黨的關系搞清楚,黨的管理和黨的領導要加強,同時要進行清産核資,處置一些不良資産,還要追回欠款。
今年7月,在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葉燕斐透露,大多數省區已經報送了深化省聯社改革的方案。各省市已按照問題導向,把省聯社改革、農信社小法人改革和風險處置三方面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業内人士表示,省聯社改革需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選定省聯社的具體改革路徑。同時,要保持與農信機構的改革方向相一緻,即堅持市場化、法制化、企業化的改革方向,堅持農信機構服務“三農”、保證縣域法人地位穩定這一原則,同時要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能力建設,全面提升農信機構的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和競争能力,實現數字經濟大潮下農信機構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