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有清一代之中,最最有名的也是最顯輝煌的莫過于康乾盛世(1662—1795),康熙的開創,雍正的承前啟後過渡,乾隆的延續,使清朝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而在這134年的曆史當中,康熙和乾隆加起來就占了121年,這也使其成為了整個中國曆史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而作為過渡者的雍正,以勤勞著稱,也以嚴厲聞名,當然這與他當時所處的具體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避暑山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凡是康熙當年不怎麼看好的皇子,卻紛紛得到了雍正的重用。例如大清第九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怡親王胤祥,他在康熙早年受寵,後期卻失寵長達十幾年,并且終康熙一朝都沒有得到任何爵位的封賞。關于胤祥本人之前的文章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堪稱雍正的又一個例外,在雍正和父親康熙“唱反調”的普遍情況之下,對于康熙晚年最寵愛的小兒子,雍正繼位後照樣疼愛如初。
老來得子,榮寵備至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子女數量為清朝之最。其中被序齒的皇子有24人,在這24人之中,又以胤祕為最小。他出生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此時康熙已經63歲了,對于這個幼子是十分得疼愛。胤祕的母親是陳氏,漢族女子,在康熙晚年的諸妃之中最為受寵。陳氏在康熙朝雖然未獲任何實際封号,但她為康熙生下了兩個兒子(胤祕、胤禐{早殇}),也算功勞一件了。
康熙劇照
根據《清聖祖實錄》等史料的記載,康熙晚年經常去往承德避暑山莊休養,1721年(康熙六十年),康熙照舊踏上了去往承德避暑之路,随行的有皇子11人,而最小的胤祕也在此列之中。按照規定諸皇子必須随駕前往,胤祕因為年齡僅有6歲,所以他被康熙特許和其額娘陳氏坐馬車直接前往避暑山莊,由此可見康熙對陳氏母子二人還是非常寵愛的。
避暑山莊
兄長若父,恩恤有加因為康熙一生兒子衆多,所以皇長子胤禔(1672年生)和皇二十四子胤祕(1716年生)相差了整整44歲,按照當時人們的結婚生子年齡來看,大阿哥都可以做胤祕的爺爺輩了。即使後來繼位的皇四子胤禛(1678年生),也比胤祕大了38歲,更有甚者,就連後來的乾隆皇帝(1711年生),都要比他這位二十四叔大五歲。身為兄長的雍正對這個幼帝十分的疼愛,這讓本來生性多疑冷酷無情的他增添了幾分柔情的色彩。
雍正劇照
之所以雍正對胤祕疼愛有加,并不是因為其生母陳氏和雍正的生母有多麼多麼好的關系,也不是因為雍正看着這個孩子非常喜愛,在那個年代,真正喜愛一個兄弟或者臣子對于皇帝來說簡直鳳毛麟角,縱觀雍正一生,也就隻有怡親王胤祥可以稱得上是雍正的鐵哥們,剩下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其他原因在裡面起作用。
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之所鐘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喜悅,著封親王
就拿胤祕來說,他出生時,康熙已到了花甲之齡,而轟轟烈烈的“九子奪嫡”也即将步入尾聲,到了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之時,胤祕也才僅僅7歲,所以他成功地避開了“九子奪嫡”一事,未參與此事紛争的胤祕在雍正眼裡對其皇位構不成任何威脅。雍正繼位之後胤祕被當做親弟弟來看待,并且其母陳氏也被雍正封為“皇考穆貴人”。1733年(雍正十一年)十二月,時年18歲的胤祕與雍正四子弘曆、五子弘晝一起晉封王爵,全稱“和碩諴親王”,要知道身為雍正鐵哥們的十七爺允禮,在雍正初年也才被封郡王銜,由此可見雍正對胤祕的格外垂愛,這可能就是我們所說的“兄長若父”的感覺吧。
乾隆嚴厲苛責的背後真因兩年後(1735年,雍正十三年),58歲的雍正去世,遺命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并且告之要好好善待胤祕。乾隆繼位後遵照雍正遺願,将三年前雍正未完成的胤祕王位冊封之禮隆重舉行并圓滿完成,還将胤祕的生母由穆貴人升為了穆嫔,可以說将雍正的寵愛延續了下去。
乾隆劇照
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卻在後世留下了諸多争論。1736年(乾隆元年),乾隆為這位比他還小的二十四叔請了兩位宮廷翰林作為胤祕的師傅教導其功課,并且下令對其嚴格高于一切,同年胤祕受到罰俸的處罰。緊接着七年之後,乾隆因為和親王弘晝、諴親王胤祕有失體統(皇帝食肉未必而放箸就坐)而對二人大加訓斥。以上的這些事件導緻很多人都懷疑乾隆是不是開始對這個小叔不再重視,處處挑刺,直到現在,這個争論和懷疑還存在。
胤祕(左)劇照
其實,在我看來,乾隆雖然沒有其父雍正的心機深沉,但既然能成為一國之君而且還坐了60年,沒點真材實料是萬萬不行的。而對于胤祕的态度發生三百六十度的大轉彎,正是乾隆的計策。首先,他與胤祕年齡相仿,雖然輩分相差一代,但實際上乾隆對其并不反感。其次,胤祕在康熙晚年雖然備受寵愛,但因年齡尚小并且母族勢微,所以在康熙生前并未有任何實質上的地位轉變,這自然對雍正乃至乾隆并沒有任何威脅。最後,乾隆之所以對胤祕持恨鐵不成鋼的态度,完全隻是因為想讓皇爺爺這最小的兒子可以不負衆望,不斷提高充實自己。胤祕就這樣憑借祖孫三代的垂愛安然無恙地度過了57個春秋,最終于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壽終正寝。而關于他的最終陵墓選址偏遠孤僻一說,試問曆史上上千位皇子親王,又有多少能夠享受到如怡親王般的待遇,所以胤祕之墓絕非個例,并非乾隆刻意而為之。
參考資料:
《清聖祖實錄》
《清世宗實錄》
《清高宗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
蔡東藩《清史演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