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8-13 18:12:27

當一個身高不及餐桌的孩童仰視着你,帶着難以置信又關切的眼神問出:“以前沒有WI-FI的話,你們難道不是生活在黑暗中嗎?”,大部分人沉默面對的表象下都開始了搜腸刮肚的回憶——否則,在這些天真又充滿憐憫的孩子眼裡,我們不就等同于原始人了嗎?

“不言而明”比“司空見慣”更容易被忽視,但也往往意味着更曲折,甚至令人焦灼的往事(讓我們暫且回想一下各大學說、定律的發現)。孩子們的疑問或許不夠準确,那可能是因為他們沒能清楚地把WI-FI與電聯系在一起。的确,對于任何一個适應了21世紀城市生活的人來說,停電是走近“原始生活”的難得體驗。WI-FI與電力的關系不言而明,而電對我們社會的進步和在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明。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曠野青春挑戰世界難題)1

所以大概很少有人問我們每天所消耗的電來自哪裡,為了提供源源不斷穩定的電力,這世界上還發生着什麼,一些人在經曆着什麼。事實上,大部分人也很少知道怎麼問。而呂淳,一名在長江水下74.83米深5468米長的隧道中工作了260多天的電力工程師,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曠野青春挑戰世界難題)2

這位别人口中的“呂工”說,他經常遇到把他的職業誤解成“電工”的人。“我不是量電表的,也不是裝修隊中改水改電的。”但他的工作确實會讓大家聯想到一個遊戲角色——“管工”馬裡奧。

淮南—南京—上海 1000 千伏交流特高壓蘇通 GIL 綜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超長距離 GIL 創新工程。特高壓的損耗少,在長距離輸送中占很大優勢。作為世界首個特高壓交流雙環網的咽喉要道,GIL 管廊的建成能大幅提高華東電網接納區外來電能力,諸多新能源的加入更具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性,也将為國内在跨江、跨海、城市人口密集地區建設輸電通道提供新的解決方案。華東特高壓交流雙環網是呂淳工作十年來參與的最大工程,它将成為整個東部地區電力的新動脈,是又一個世界之最。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曠野青春挑戰世界難題)3

高空作業

然而,環網閉合處卻與天塹長江不期而遇 。5000米的江面,是橫亘在交流雙環網的最大阻礙。如何馭電飛躍,是工程起初面對的最大難題。經過從難度、成本等各方面的權衡,經過多次的求證、突破、否定、推翻無數的思辨,最終決定挖通長江,将特高壓電纜以隧道穿越長江,1000kV的特高壓輸電線穿江而過。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曠野青春挑戰世界難題)4

環網閉合處遇長江

這是史無前例的挑戰,世界上沒有任何前車之鑒。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不同于常規電纜,一旦氣體洩漏絲毫,後果不堪設想。而“呂工”的工作,是要1800段管道渾然一體。每根管道長18米,每6跟管道組成一個108米的氣室。首先用鐵支架固定管道,因為要考慮到熱脹冷縮的因素,支架又分為固定支架和滑動支架,精準定位支架後,再通過自主研發的小火車把管道運到支架上。這之後,用自主研發的安裝車調整管道的角度、水平度等。這一過程需要相當大的精度和耐心,由于往往一根管道要兩端各連接一個管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不可避免。

這一系列操作完成後,還要将管道嚴絲合縫地連接起來,要保證一年的洩漏率小于萬分之一。管道裡會沖入純度較高的六氟化硫氣體。這是一種絕緣性極佳的惰性氣體,被電流擊穿後,它能在短時間内恢複本來的屬性。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不同于常規電纜,一旦氣體洩漏絲毫,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測驗氣體的合格程度,呂淳和同事可能會進行一整天的微水試驗。“有時一天很長的時間就會做這單一的項目。”更棘手的事情,是豎井段的吊裝。要把18米長的管道豎立起來,在有限的空間内保持平衡和穩定非常不易,一個豎井管道大概要安裝一個星期。這些難題,包括其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呂工”與同事們都一一克服了。

呂淳是在工作與生活中都嚴格要求自己的人。30多歲的年紀,在這一行中尚屬年輕。為了趕工期,他經常加班加點地鑽研。“我與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比跟家人還多。”工作的節奏雖然快,但沒有耽誤呂淳為自己充電,他相信多動手、多看多學、多琢磨,能增長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這一點,也與呂淳的父親——另一個“呂工”非常相似。

父子倆是“同行”,話都不多,也都愛在工作中“較真”。16年前,面對跨越長江特高壓輸電難題,他的父親奉獻青春與智慧,參與建設了當時的電力奇迹--江陰長江大跨越。小時候,呂淳跟着父親去工地,那時大家都稱爸爸為“呂工”。他問父親,“工”是多大的官?父親調侃說:“‘工’是個很大的官。上面一橫承擔着國家使命,下面一橫維系着千萬百姓生活。中間一豎是自己、是責任,是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把工程幹好的決心。”

父親曾教導呂淳,凡事要靠自己。這也培養了呂淳凡事盡職盡責、進取開拓的态度。5G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他直面機遇與挑戰。諸如三合一電子公路、能源小鎮的開發,讓呂淳親眼看到了電力改變生活的現象。他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并在不斷地學習中。

走出大山勵志的故事(曠野青春挑戰世界難題)5

既是科研人員,也是一線工程師

2019年9月15日,華東特高壓交流環網合環運行的關鍵性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在蘇州常熟投運。管廊工程的投運,将有力推動東中部地區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有力支撐霧霾治理。新聞報道中,創新、最先進、影響力、競争力、重大的技術創新等詞語,再一次印證了“基建狂魔”的實力。

5G時代的到來,讓衆人像命名新生兒那般熱情且期待地預測它會為生活帶來的改變。而懷舊的人回憶着手機屏幕左上角從E到4G的過程。了解過去的事情是怎樣影響到現在,與預測未來一樣迷人。這時,你會發現科學、科技的創造力與推動力有多麼驚人和可貴,那是人類理性智慧與感性想象的完美結合。在我們的生活中,“要有光”這句話不是因為誰的指令,而是靠一群腳踏實地的人拼搏出來的。在我們為科學、科技鼓掌時,但願科學人的精神,科學之精神,也能走進人心。

或許他不是知名的科學家,沒有學校、工程、或者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或許未來在我們享受電力帶來的新時代生活時,腦海中不會出現他的名字,但他的工作值得被記錄,也值得我們的一聲感謝。頭頂雲天,腳踏大地,有這樣一群人在創造美好。輝煌的萬家燈火見證這他們的青春,這裡有屬于他們的光芒。(曠野青春節目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