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題西林壁 蘇轼

題西林壁 蘇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6 02:32:26

題西林壁 蘇轼(第50期題西林壁-)1

題西林壁 蘇轼(第50期題西林壁-)2

注 釋

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

題:書寫,題寫。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側面。

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不能認識,辨别。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隻緣身在此山中:

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題西林壁 蘇轼(第50期題西林壁-)2

譯 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

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 蘇轼(第50期題西林壁-)2

賞 析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說的是遊人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的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雲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态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隻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遊曆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着豐富的内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轼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思緻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題西林壁 蘇轼(第50期題西林壁-)2

作者簡介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蘇轼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并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題西林壁 蘇轼(第50期題西林壁-)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