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咱們這篇文章火了,被好多平台轉載:
千萬别輕易教孩子跳繩,否則.......
我必須說,看得嘻嘻哈哈的同時,我開始對孩子學跳繩,産生了深深的陰影……
你看,元媽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孩子的進展是這樣的
看評論區,大家使盡渾身解數、依然黔驢技窮……
還有愁到老母親們親自上陣,暴露難言之隐的
想想我家一直完全沒當回事兒、愛玩不玩的跳繩之旅,我感到前方,有一場艱苦的戰鬥在等着我……
這麼個必考科目,要求真不低的标準,我們啥時候能過呢?
▲查看女生/男生一分鐘跳繩評分表
我是萬萬沒想到,還沒等我系統帶娃學習各種拆解動作、制定訓練計劃表,小葉子居然用3天、加起來不到1小時的時間,學!會!了!而且是特别開心、毫不勉強那種。
雖說不一定對所有娃都有用,我還是迫不及待,想把這個她同學媽媽告訴我的好方法,分享給大家!
事情是這樣的,小葉子和幼兒園的好朋友們在小區玩,其中一個孩子帶了個跳繩,還跳得特别好,同伴作用,小葉子也主動說要欲試。
隻是——哎呦喂,她拿過繩子後,是這樣跳的:
雖說不是那種特别堅硬的地,我還是聽到了落地時框框的聲音,自己都替孩子疼得慌……
就這麼費勁兒,也隻能最多跳一個,第二個必卡,然後可能因為跳得過猛,當天晚上就和我說腿疼,第二天到幼兒園還是疼。
接娃的時候,我和小葉子好朋友的媽媽吐槽,說羨慕她家娃的跳繩水平。
結果,這個好朋友的媽媽和我說,“你試試,每天放學拿個繩,接她回家的路上,讓她一路跳回去,你就正常走,讓她跟着你,我家就是這麼學會的。”
哇,真的嗎?
第二天,我帶了跳繩去接娃,和她說,“來,咱們跳回家。”
小葉子覺得很好玩,雖說磕磕絆絆,還是隻能跳1、2個就卡,但她覺得這麼回家,像玩一樣,所以也不在乎跳繩水平怎麼樣,一路蹦蹦跳跳的。
我本來擔心她腿疼,還說差不多行了,結果人家上瘾了,跳起來不停了。
還和好朋友約到一個更開闊的地兒,倆人一起,像比賽跑步一樣,邊跑邊跳:
之後的兩天,我也是傍晚時帶上跳繩接她,然後在小區裡随便跳:
她還是會被别的項目吸引,跳跳可能就幹别的去了,我也不說什麼,但能明顯感覺,她對跳繩的興趣,要比以前高很多,然後連續跳過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了。
就這麼一下下,大概到第2、3天,她就能連續跳過10個……
因為跑着跳讓她找到了跳繩的感覺,原地跳,也能連上好多個了,對比之前,動作也是越來越輕,終于不是傷腿式的框框蹦了~
就這樣,我還沒回過神,小葉子已經get了跳繩技巧,跳得多出色談不上,速度也和一分鐘60、70的沒法比,但我已經很滿足了。
尤其看到小區裡的媽媽們還在分解動作、一步一步地教,然而孩子基本沒啥進步,我覺得,或許試試這個“土”方法,興許能少點口舌呢?
我後來翻了很多心得、總結,咱們上次文章,也有好多媽媽分享了自己陪娃學跳繩的經驗,基本還是技術派,竟然沒有一個,說到了“跑着跳”。
事後總結,如果說這種“跑着跳”有什麼科學方法論的話,我覺得是“習得”和“學得”的差别。
我完全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會跳繩的,但印象中,絕對不是一二三四五拆解步驟這麼費勁兒,好像更多是一種本能。
孩子确實不會“無師自通”,但可以通過“玩”的方式,在無壓力的狀态下,慢慢“習得”。
我家之前也不是沒試過一闆一眼地教,之所以放棄,就是孩子意願特别低,這個年紀的娃,有時尤其讨厭咱們刻意去“教”,他們更喜歡自在、沒有“必須學會”的壓力。
而在這個過程中,同伴作用,也會很重要。
如果能和好朋友一起,相互也是個激勵。
我家最近受到這個好朋友的影響,開始練習玩滑闆了:
朋友說,之前小區隻有她家娃玩這個,她當時開玩笑鼓勵說,你是咱們小區裡最會玩滑闆的孩子。
現在葉子加入了,我們倆開始改詞兒了:你倆是小區裡最會玩滑闆的兩個小朋友,哈哈哈哈~~
等這個玩得有些心得了,我再來和大家分享哈~今天的跳繩方法,你也試試哈,别抱着一定有用的想法,說不定,就有用!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衆号「慢成長」聯合創始人,二寶媽,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
manchengzhang123
個人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