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和王醫生咨詢問題最多的還是恐艾的人。他們有的甚至沒有實質性的危險行為,但就是擔心不已。有的雖然發生過危險行為,窗口期後抗體檢測也是陰性的,但就是覺得感染了。所以,我覺得特别有必要和大家探讨一下,恐艾的背後究竟隐藏着什麼。
其實,恐艾問題比較複雜,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背後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但是王醫生通過幾年的觀察,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個是個性人格特征的影響。一般恐艾的人通常自我要求比較高,容易追求完美。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允許自己出現錯誤,精準是他們的人生信條。有些發生過一次婚外性行為的人,事後發展成了恐艾,他們自覺對不起愛人,對不起孩子。當然,發生婚外性行為确實不對,但是已經發生了,要提醒自己以後該怎麼做,而不是尋找證據證明自己感染。還有一些人具有災難化思維特征,容易把事情的結果想的特别糟糕。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積極思維的人,通常是銀行還沒搶,就籌劃500萬怎麼花。而消極思維的人,通常是銀行還沒搶,就想着自己進監獄了。
人的個性無所謂好壞,揚長避短是最重要的。那些自我要求比較高的朋友盡量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人生沒有事事完美。而且,在過去的歲月裡,因為總是緊繃自己的神經,錯過很多可以輕松享受的機會。但放松去過,人生似乎也沒有太多不同。這個大家可以用行為實驗去驗證,比如我們某一天穿的不再像以前那樣整整齊齊,然後問問周圍的朋友對自己的印象是否改變。大多時候,周圍人并沒有因為這些細節對你的印象發生改變,而是我們自認為他們可能不習慣我們的穿搭而已。我們特别容易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周圍人對自己的感受,而且這些感受未必準确,而我們也從未去求證過。
其次,工作生活中容許自己出現失誤,但是失誤後學會反思,從失誤中汲取成長的機會。因為我們沒辦法回到過去那個出錯的時刻,除非我們有時光機,但那都是動畫片和科幻片裡的東西。我們再怎麼後悔自責都沒辦法改寫确定的事實。而我們卻可以不讓這些事實給自己帶來進一步的傷害。
還有一個可能會引發恐艾的原因,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比如有學生面臨高考或者考研的壓力,此前又恰好有危險行為,或者是從專業角度講,不能稱之為危險的行為,用腹瀉、皮疹、淋巴結腫大等這些症狀往上靠,特别焦慮,甚至幹擾了自己複習備考,這就是壓力事件導緻的恐艾。
為什麼壓力事件會導緻恐艾。因為我們可能擔心考試失敗,所以想用另外一個事件為自己可能的失敗尋找一個理由,這樣真的不成功的時候,就沒有那麼自責。我們大多時候不承認自己的這種狀态,那是因為這種操作通常是在潛意識形态裡完成的,我們意識不到而已。
針對災難化思維和壓力事件怎麼辦?我們會發現壓力事件解決後,恐艾問題也就消失了。給大家講一個我親身經曆的一個例子。一個小朋友,發生了戴套行為和無套口的行為,抗體檢測陰性。但就是擔心安全套會不會破了,造成自己感染。然後各種網上搜索,用上面羅列的症狀和自己的症狀進行比對。還看各種疫情數據,研究各種傳播途徑的感染者構成比例和感染幾率,包活各種檢測方法的窗口期。我後來了解到,他馬上要高考。我告訴他說,好好學習吧,高考之後,一切都是浮雲。随後,他還是會用各種症狀問我:王姨,我口腔潰瘍了,是不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王姨,晚上被蚊子咬了一個大包,早上醒來就沒有了,是不是免疫力低啊?王姨,我輕捏手臂,裡面摸到好多顆粒的東西,是啥呢?王姨,這個急性期症狀多久啊,我今天按手,倆關節都特别疼,好像不大對啊。王姨,感覺心态不行了,我這又爛嘴角了。王姨,手一碰桌子,出現紅色的包。王姨,總覺得怪怪的,我現在特别容易出汗,下雨天我出門步行也是大汗淋漓。王姨,我被人一抓就紅的鼓起來,是不是免疫力特别低啊?王姨,今天去體檢了一下血常規,淋巴比例高啊?
高考結束後,錄取通知來了。小朋友特别興奮地主動告訴我,王姨,我上的某某高校體檢通過了,這個高校體檢特别嚴,HIV這塊完全排除了。然後自言自語道:現在想想之前真的很怪,在行為上就沒什麼危險,但偏偏就是認為就是套破了,緊接着一系列症狀全對号了,感覺這些太奇怪了。然後我回複他,其實我曾經說過,高考過後,一切都是浮雲。他回複我說,好像确實是這樣。從此,再也沒有拿症狀咨詢過我。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壓力事件造成的恐艾。
為什麼把災難化思維和壓力事件這兩個放到一起,我們會發現壓力事件導緻恐艾的人,他們也會有一些糟糕至極的想法,他們會把事件結果想象的過于糟糕。還是以考試為例,他們會認為考不上大學或者考不上研究生自己的人生就完了,似乎沒有出路了。我們都期待美好的結果,但誰能保證不好的結果就不會發生,我們要在可能的情況下去改變不好的結果,而在不能改變的時候學會如何應對。總結一句話,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此外,網絡上一些魚龍混雜的信息,可能會有誤導作用。有朋友曾開玩笑說,網絡查病,癌症起步。雖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也說明有些網絡信息的真實性令人堪憂。對于一些自然科學的問題,我們參考一些網上的觀點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對于醫學,大部分人沒辦法一下子做出客觀的判斷,而不準确的信息卻強化了搜索者的不正确認知和負向情緒。
俗話說:網絡一入深似海,從此理智是路人。我們非專業人士很難甄别信息的真僞,所以知道向專業人員求助就變得至關重要。目前,醫學專業領域劃分很細。大的方向說,内科就很少知道外科的事情。再細分到眼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神經科等等,相互之間的了解與非專業人士沒有太大區别,所以一定要向本專業領域的醫生咨詢相關問題,不要随意搜索。
接下來一個原因是,恐艾者自我暗示的不斷強化。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如果家裡人都說她不愛學習,可能剛開始還沒什麼,但是家長不斷反複在孩子面前這樣說,慢慢你會發現,這個孩子真的越來越不愛學習,這就是負向強化的典型。網絡上搜索越來越多的不專業信息,讓搜索者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症狀就是感染了。衆口铄金,積毀銷骨。暗示多了,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相信可能那就是事實。
所以,我們多做積極自我暗示。包括催眠等高大上的技術在内,都有暗示的作用在裡面。從小分開的同卵雙胞胎在不同家庭中成長,父母教養方式和期待的不同,會讓孩子未來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同卵雙胞胎摒棄了生物學的差異,也就是基因的問題,主要都是後天培養的不同,這其中父母的期待,就具有暗示的作用。所以,當我們想變得更積極樂觀的時候,就多做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恐艾的朋友經常會這樣想,我這麼多症狀,一定是感染了。今後換成這樣想,我沒有感染,是我想多了。我的症狀并不是感染HIV引起的,和HIV無關。慢慢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結果。
針對如何應對恐艾問題,我們最後總結一下: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用積極的心态面對生活、面對可能發生的糟糕結果。學會正确求助,尤其是對專業性很強的醫學類知識,知道向相關專業醫生尋求幫助。堅持并相信自我暗示的作用,多做積極的、正向的自我暗示。如果很難通過自我調适的方法獲得心理解脫,那就求助于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讓咨詢師幫你一起走出心靈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