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跟糖、碳水化合物相關的話題一直很熱門,"控糖"、"低碳水"……這樣的詞彙在減肥圈、健身圈中頻頻被熱議。
在今天這篇的文章中,想跟大家聊如下幾個問題,也許也是讓你困惑已久的問題:
糖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
我們到底要不要吃碳水?吃多少合适?
控糖有沒有科學依據?怎麼合理控糖?
糖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碳水化合物(以下簡稱"碳水")是一個大的名稱,也叫糖類,根據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以下簡稱"DP")分為三大類:
糖(DP=1-2)
寡糖(DP=3-9)
多糖(DP≥10)
1、糖(Sugar)我們通常說的糖一般是指DP=1-2的糖,它分為單糖、雙糖和糖醇。
1.1 單糖
是最簡單的碳水,無法再繼續被水解了,代表性的就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其中葡萄糖是我們最熟悉的,又被稱為血糖,可以直接被人體細胞利用,它會發揮3種功能:①為細胞提供能量;②在肝髒和骨骼肌中儲存起來,成為糖原,比如我們熟知的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被肝髒轉換成脂肪。
果糖是最甜的糖,跟葡萄糖是一對"好基友",基本上同時存在于植物當中,比如水果和蜂蜜。半乳糖和果糖在人體内代謝的結局是一樣的:被肝髒轉化成葡萄糖。
→ 知識點 1
對于運動健身人群而言,尤其是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肌肉需要快速功能,如果吃半乳糖和果糖的話,需要進入肝髒轉化成葡萄糖再被吸收利用,多了一道程序,當然也浪費了一定的時間,所以一般的運動過程中補給能量,更推薦直接喝葡萄糖。
而對于需要持續2小時以上的運動,更推薦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碳水,氧化速度最高,可以更顯著的促進胃排空和液體輸送,比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可以穩定血糖、減少疲勞感,并且提升運動表現。
1.2 雙糖
是由2個單糖分子組成的,主要有蔗糖(葡萄糖 果糖)、乳糖(半乳糖 葡萄糖)和麥芽糖(葡萄糖 葡萄糖)等。其中蔗糖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了,也是日常用的非常多的一種糖,主要來源是甘蔗和甜菜。
→ 知識點 2
乳糖是天然存在的,比如人和哺乳動物的乳汁當中,甜度很低,所以我們喝純牛奶都感受不到什麼甜味。有朋友疑惑:市面上的無糖酸奶,明明寫的是無糖,但是營養成分表裡卻顯示每100g中含有5g±碳水,其實這個就是天然的乳糖,而宣稱的無糖是沒有額外添加白砂糖等蔗糖。
→ 知識點 3
由于很多人缺乏可以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乳糖就以雙糖的狀态被腸道的菌群發酵分解,在這個過程中産生了氣體,出現腹脹,同時腸道内容物滲透壓升高,水分進入腸道,出現腹瀉。這就是很多人喝純牛奶腸道不舒服原因,也稱為乳糖不耐受症。
1.3 糖醇
大家也很熟悉,比如口香糖裡添加的木糖醇,還有很多無糖食品配料表中經常出現的麥芽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等。它們的代謝不需要胰島素參與,對血糖影響很小,而且不會導緻齲齒、相同甜度下熱量比糖要少得多,所以對于糖尿病人、減肥人群都很友好,但是攝入量過高可能導緻腹瀉。
2、寡糖又叫低聚糖,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提到嬰幼兒奶粉,還有一些保健食品或者功能性食品,可能看到商家的宣傳語中會出現——"低聚果糖"、"雙歧因子"等,還有食品配料中經常會看到"麥芽糊精",這些都是寡糖。
3、多糖分為2類,澱粉和非澱粉多糖。
3.1 澱粉
是葡萄糖在植物中的儲存形式,我們每天都要吃的谷薯類主食裡面都含有澱粉,小麥、玉米、馬鈴薯等。澱粉有2種形式:直鍊澱粉和支鍊澱粉。
支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容易糊化,消化率高;而直鍊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容易"老化",變成抗性澱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容易被消化。比如市面上有很多給糖尿病人食用的富含抗性澱粉的大米,當年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參與過這個課題的臨床研究,對糖尿病人的餐後血糖控制效果還是不錯的,想減肥的朋友也可以買來作為主食,屬于低GI主食,吸收緩慢,平穩血糖,比較抗餓。當然,吃雜糧米飯也不差的。
3.2 非澱粉多糖
大多是我們熟悉的膳食纖維,很難被消化,但是對人體很好,不僅可以改善腸道菌群,促進腸道健康,還能改善高血脂、糖尿病等。它在燕麥、糙米、全麥等全谷物,以及蔬菜水果中含量比較多,這也是為什麼要推薦大家多吃一些粗雜糧的原因所在。
→ 知識點 4
我國成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推薦量為25-30g/天,如何達到這個量呢?建議大家每天主食的1/3換成全谷物食物,同時蔬菜水果至少吃1斤。
所以,劃一個小重點,膳食纖維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哦。但是我們會看到有些食品的營養成分表,會把膳食纖維單獨标注出來,不算在總的碳水化合物當中,一來是為了突出膳食纖維的添加量足夠多,二來可以讓碳水化合物的量顯得少一點,這也是合規的,不違反國家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的規定(如圖)
PS:再補充一個知識點,酒精也屬于碳水化合物,但是并不代表你多喝酒就可以替代補充碳水,而且酒精也是"空熱量"(1g酒精=7千卡熱量),沒有任何營養,過多飲酒帶來的健康風險我就不多說了。
我們到底要不要吃碳水?吃多少合适?碳水是大腦、神經系統、心肌的主要能量來源,也以糖原的形式被儲存在肝髒和肌肉中,成為合成氨基酸的材料。葡萄糖更是被冠以"首要燃料"的稱謂,可以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給身體供能。
但除此之外,碳水也會轉化成脂肪長期儲存在體内,因此,對于體重管理需求者而言,碳水是他們的一個恐慌點。
于是很多人為了減肥,不斷被身邊的朋友、網絡上的營銷安利,接受"不吃主食就能瘦"的理念,同時嘗試各種極端的網紅減肥法,比如阿特金斯飲食法、生酮飲食法等等。這些飲食方案雖然各有不同,但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低碳,對碳水的攝入有嚴格的限制,每天攝入量不足50g,有的甚至低到20g。
→ 知識點 5
我們正常的推薦量是碳水占全天總能量的50%+,也就是250g ,而為了滿足神經系統的需要,一般成人最低需要的碳水為100g/天。
那采用上述的低碳飲食法之後,身體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由于人體儲存葡萄糖的能力有限,成人一般400g±,其中200-300g是作為肌糖原儲存在肌肉中,持續的碳水攝入不足(比如連續3天碳水攝入量<50g),身體儲存的糖原開始逐漸耗盡,為了維持血糖穩定及大腦供能,身體會激活一種叫做"糖異生"的反應,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别的途徑來制造糖,以滿足身體需求。
→ 知識點 6
糖異生的過程中,身體開始動員蛋白質和脂肪,由于缺乏碳水,草酰乙酸不足,大量的脂肪酸無法被徹底的氧化,生成葡萄糖供能的同時,也産生了副産物——酮體,有可能會引發酮血症和酮尿症,出現一系列如便秘、惡心、口臭、脫發、情緒暴躁等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生酮飲食,這種原本在臨床上用來治療兒童難治性癫痫的飲食方案,近幾年被商家不斷鼓吹,大量的生酮食品被成功銷售。可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這種飲食方案并沒有比其它的減肥飲食方案效果好多少,反而實施過程痛苦,後期反彈嚴重,危害健康,無法長期堅持。
因此我的觀點是,碳水一定要吃,并且要達到總能量的50%~65%,如果是減肥的人群,可以将比例降到40%,是安全可靠的飲食模式。
舉例:比如正常成人一天的總能量為2000千卡,那麼碳水建議攝入量為總能量的50%,即2000×0.5=1000千卡,每1g碳水産生4千卡的能量,所以1000÷4=250g,也就是我們一天要吃250g碳水的食物,減肥的人群可以降到200g/天。
能量是基礎,搭配是關鍵。那這250g碳水的食物具體要怎麼吃呢?
→ 知識點 7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小米、玉米、燕麥、全麥粉、黑米、荞麥、薏米等)和雜豆類(紅豆、綠豆、芸豆、花豆等)50-150g,薯類(馬鈴薯、紅薯、紫薯等)50-100g。
附:一日主食食譜(僅供參考)
早餐:燕麥粥1碗
午餐:雜糧米飯1-2碗
晚餐:饅頭1個 紅薯1個
必須要說一句,當你把精制主食(白米、白面、白饅頭)用一部分全谷物、雜豆、薯類替換之後,你的體重會健康的降、平穩的降、不知不覺的降,你的便秘會改善,你的皮膚會變好,精神狀态會有所提升。
所以,傻瓜才不吃碳水呐,學會調整碳水的結構,吃更多比例的優質碳。
控糖有沒有科學依據?怎麼合理控糖?既然碳水可以吃,那糖呢?到底要不要控制?
要!
我先給大家界定一下要控的這個"糖"的邊界:那就是WHO《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提到的一個名詞"遊離糖"。什麼是遊離糖呢?
→ 知識點 8
遊離糖是由生産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一般最常見的有白砂糖、紅糖、果葡糖漿等)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
跟遊離糖對應的糖叫"内源性糖",指的是存在于新鮮水果和蔬菜中糖,還有牛奶中的天然乳糖等。由于沒有報告證據顯示内源性糖消費對健康有什麼副作用,所以我們說的控糖主要指的就是控制"遊離糖"的攝入。
糖吃多了會引起齲齒、肥胖這個大家都知道嗎?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糖還會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髒病等疾病的發生幾率,WHO已經把糖、煙、酒并列為癌症的3大誘因。
→ 知識點 9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遊離糖的攝入量要控制在總能量的10%,最好的5%,也就是25-30g的區間。
很多人覺得自己吃的遊離糖不多,我們來看一個小案例:
上述的一日餐食我相信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非常普通,但是這樣一天下來,你的碳水總量為290克,其中遊離糖為155克!是推薦攝入量的5倍!而這155克遊離糖産生的能量是620千卡,一個體重在55公斤的女孩子需要走路大概4.5小時才能消耗完。
再來說一個大家可能都會有過的小經曆:
當你去咖啡館點一杯清咖,服務員會配一個糖罐給你,裡面有各種糖包:白砂糖、焦糖對吧?這就是遊離糖,一包的量是5g,很多人會加一包,如果你加2包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很罪惡,怎麼吃了這麼多糖?
對,這個是你可以看到的遊離糖,因為是你自己加進去的,但是在你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那些已經預先加好遊離糖的食品,讓你不知不覺吃下去了多少遊離糖
超市裡的一瓶橙汁,覺得很健康,裡面含有35g遊離糖,相當于7包遊離糖;
運動完喝一罐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喝完就是6包遊離糖;
熬夜加班來罐紅牛提提神,也是6包遊離糖;
去奶茶店或者咖啡店的時候,會看到店員狠狠的朝杯子裡按壓果葡糖漿,一杯就是50g遊離糖,相當于10包遊離糖……
在超市裡賣的食物,添加的遊離糖(如白砂糖、果葡糖漿)在配料表前五位的,幾乎占了預包裝食品的2/3。你不禁要問,為什麼明知道不健康,食品從業者為何還堅持生産和銷售這麼多高糖食品呢?
→ 知識點 10
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食品研發行業權威Howard Moskowitz提出了"極樂點"(Bliss Point)理論。研發人員通過無數次的調配,為食品和飲料找到一個最佳的甜度配比,而這個最佳濃度可以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官享受,這個水平就是所謂的'極樂點'。
極樂點是一種非常強大的人體現象,可以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吃得更多。比如大家最愛的"快樂肥宅水"——可樂。恰到好處的加糖,激活體内的多巴胺,讓我們快樂滿滿。從另外一方面說,你吃的多了,企業才能活下去。
所以控糖這個事,隻能靠自己,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提高自己識别隐形糖的能力,教大家2個特别實用的小技巧:
→ 知識點 11
√學會看配料表
配料表有個規定,就是按照各個配料的量來進行排序的,寫在越前面的說明添加的量越多,所以如果你看到白砂糖或者果葡糖漿排在前3位,那就要注意了!
√學會看營養成分表
如果說配料表主要是告訴我們添加的原料類型和大緻的量,而營養成分表就是精确告訴我們到底添加了多少糖,糖在營養成本表當中會顯示為"碳水化合物",雖然我們國家沒有規定要将遊離糖單獨标注出來,但是根據碳水化合物的數值,配合配料表,我們還是可以判斷出遊離糖的大緻添加量,而且還可以對同一品類的不同産品進行對比,選出添加糖更少、更健康的那個。
[ 參考書籍 ]
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2.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3. 美國國家體能協會運動營養指南
4. 世界衛生組織: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
5. 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 GB280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