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2:01:07
引言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守株待兔和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吧?相信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通過各種渠道接觸過這兩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講述的是有一位農民,在田間地頭耕作時一隻兔子從他旁邊跑過,結果一頭撞死在樹墩子上,這個農民一看這食物來得也太容易了啊,比種莊稼容易多了,于是天天躺在樹墩子旁邊睡覺等着兔子撞死,可是後來就沒有兔子撞死了,他的莊稼卻因為沒有人打理也枯萎了。

掩耳盜鈴講述的是一個小偷看好了一戶人家的鐘,打算将鐘砸碎了偷走,但是他又怕鐘碎了有響聲,于是先遮擋住自己的耳朵,再用錘子砸碎鐘,他認為這樣就沒人聽得見了,結果鐘聲一響,他被人抓住了。

不要說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就是八、九歲的小朋友讀到了這兩個故事也會哈哈大笑,如果你問為小朋友他什麼發笑,大概率他會告訴你農民和小偷太傻了,兔子撞死一次是運氣好,但是不一定天天有兔子撞死,而小偷就算擋住耳朵,砸鐘的聲音是一定存在的。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1

(兒童寓言插圖)

那麼,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如此愚笨呢,是因為他們受教育程度低,還是因為他們生活條件差導緻大腦發育緩慢呢?其實都不是,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了什麼是寓言,就會發現其實笨的不是他們,而是覺得他們蠢的我們,因為小小的寓言故事裡,藏有學習人生治理國家的大道理。

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來源

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區别是什麼?成語故事很大部分是曆史典故,是發生過的事情,然後人們用一個成語将這些事情總結、濃縮為一個簡短的句子或短語,以方便地表達整個故事和故事要講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

寓言是什麼?是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的一直文體,用誇張的手法,勾畫出某種特點,起到傳播道理的意義。春秋戰國時期寓言這種問題逐漸出現,并且在後期發展壯大,這和百家争鳴有很大關系。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2

(守株待兔)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文化和思想快速發展的一個時代,很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是這個階段出現的,比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荀子、韓非子,兵家的孫子等人,他們秉承各自的學術理念,廣泛的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诘難,于是出現了思想領域裡“百家争鳴”的局面。

“百家争鳴”的一個特點就是學者願意将自己的學問不分背景不分階級的傳授給所有人,讓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學術理論,以便達到更廣泛的傳播作用,這裡的所有人有受教育程度低的平民百姓,也有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士族”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3

(掩耳盜鈴)

還有從小可以接觸到更好教育資源的王室貴族,所以所用語言必須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寓言從此應運而生,寓言本身具有形象生動、含蓄幽默、耐人尋味等特點,不同階級的人都能聽懂,但是悟出的道理卻千差萬别,再加上一些統治者,往往對大道理聽不進,而喜愛娛心悅耳的故事,所以在戰國時期寓言就開始了蓬勃的發展。

據《文心雕龍·時序》中記載:“觀其豔說,則籠罩雅頌。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縱橫之詭俗也。”

寓言的出現,起初并不是為了兒童,隻是在幾千年的曆史演變中,因為其具有便于傳播的特點,而漸漸被兒童教育所青睐。

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演化

《論語》、《孟子》這種主要記載人物言行的作品不同,《呂氏春秋》、《戰國策》、《韓非子》等古籍裡留存有大量的寓言,要了解春秋戰國時期寓言的意義,就要了解這些寓言被提出時的背景和環境。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4

(韓非子像)

比如上文提到的守株待兔和掩耳盜鈴的故事,據《韓非子·五蠹》中記載: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韓非子講這個故事的本意是,治理國家需要用良臣賢士,對于臣子,他認為要去“五蠹”,防“八奸”,有的臣子隻知道套用以前的政策,而不考慮當下的環境,死闆的去治理國家,這樣的臣子和傻乎乎等着兔子來撞死的農民有什麼不同呢?

以此來勸告君王不要相信這樣的臣子,但是到了後世,經過演變,隻保留了之前的故事,而放棄了韓非子的核心觀點,變成了一個農夫因為懶惰而懈怠了農活的故事,勸告大家不要懶惰,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故事。再比如上文提到的掩耳盜鈴的故事,據《呂氏春秋·自知》中記載:

“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呂不韋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君王,要知道自己的過失,才能取得進取,如果君王因為自己的權力大就不讓臣子評論他的過失,和這個自己遮擋自己耳朵的笨賊有什麼區别呢,隻有知道自己的過失,并加以改正,這樣才能成為聖明的君王,才能更好的治理國家,但是到了後世,經過演變,也隻保留了一部分意義,勸告大家不要自欺欺人而已。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5

(呂不韋像)

與以上兩篇寓言故事類似的隻保留一部分意義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刻舟求劍,邯鄲學步,自相矛盾等等,這些寓言被廣大的小朋友所熟知,都是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由于後人的取舍,很多寓言雖然起到了教育作用,但是卻偏離了作者實際想表達的深意。

當然,如果有人願意考究原文,并且熟悉曆史也是可以讀出其中的深層意義的,隻是願意這樣做的人太少,也導緻寓言的低齡化,這就是春秋戰國的寓言演化方向之一,從治理國家,傳道授業的深刻理論變成了淺顯易懂的兒童讀物。

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意義

雖然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寓言故事已經越來越傾向兒童讀物,但是他的意義卻是有深遠影響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6

(國外的寓言故事)

首先寓言是一種新誕生的文學體裁,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着深隽的哲理,憑着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的文學發展起到了深刻的促進作用。比起直白客觀的記叙,寓言顯得更加生動,更加吸引人去了解後續的内容,這一點在少兒教育中尤其突出,寓教于樂,通過故事的傳播像孩子們傳遞了對與錯,善與惡,美與醜的基礎觀點,讓孩子對多彩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認識。

其次,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會經常會見王室貴族,以及和别的流派辯論,他們必須要以簡明并合理的話語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并得到别人的認同,如果第一時間抛出觀點,由于立場不同很容易被别人攻讦,但是如果第一時間部提出觀點,而是講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很容易讓人認可,繼而按部就班推出自己的觀點,結合之前的寓言故事讓人無可辯駁。

春秋五霸中的一鳴驚人故事(從守株待兔到)7

(愛講寓言的莊子)

最後,雖然那些寓言故事中總是出現一些愚蠢的讓人發笑的人,但其實仔細想想,中國幾千年曆史長河中,諸如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之人從未滅絕,雖然所做的事不盡相同,但是和寓言中描寫的蠢人蠢事何其相像,比如很多人遇到困難,不思進取,不考慮自身不足之處,反而一味的怨天尤人,希望老天垂青解脫困局,這不就是守株待兔嗎?

隻不過一個希冀的是兔子一個另一個希望求得運氣罷了,還有許多人,遇到是非取舍時,不敢堅持大義,做出了不合理的選擇,事後為了求得心理安慰,用各種客觀借口為自己開脫,和掩耳盜鈴何其相似?這充分說明雖然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雖然多為編纂,但是符合人性,傳播了深刻的道理,小小的故事蘊含了大大的深意,千百年來閃爍着講述者智慧的光芒。

結語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如果我們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中隻讀出了蠢人蠢事,那麼說明我們的思想深度其實和他們差不多,隻是被淺薄的表面現象逗樂。當我們覺得古人那些行為既愚蠢你搞笑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成了寓言故事裡的主角。

相反,當我們讀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中的深刻意義的時候,你非但不會覺得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愚蠢,反而會覺得他們的形象時那麼生動可愛,一舉手一投足,隻言片語之間就向你傳遞了深刻的道理,讓人深思催人奮進,就說明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不枉費戰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們借物喻人,使身在兩千多年後的我們身臨其境,聆聽到了他們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文心雕龍》、《韓非》、《呂氏春秋》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