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switch 小白入坑

switch 小白入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2:55:06

說起這個月乃至今年最吸引遊戲玩家眼球的産品,無疑是任天堂新推出的遊戲終端Nintendo Switch(後文稱Switch)。其家用機與掌機一體化的設定,還有可分可合可獨立的手柄操控模式,一經公開就成為了無數人讨論的焦點。Switch即将在3月3日正式發售,而電玩巴士有幸提前一點時間接觸到了這款新産品。下面就和各位簡單聊聊關于Switch硬件細節、基本設置、遊戲體驗等廣受關注的問題。

本文并不能定義為評測,隻能算是對于Switch使用一段時間後的直接感官體驗。電玩巴士會在3月3日網絡功能開放後,做出更為詳細的評測與功能介紹内容。

包裝

由于本身體積的關系,Switch的包裝盒相對以往産品要小得多,相對應的,整套産品的重量也比較輕。我們體驗的這台機器為日版機,包裝盒正面除了醒目的Switch标識外,展示了家用形态的構成:插裝在Joy-Con握把上的Joy-Con手柄,以及接駁底座的Switch本體。包裝盒的背面,則是讓你直接了解到Switch便攜模式的拼接方法。整體設計非常簡潔。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

包裝盒背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

Switch遊戲盒正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

Switch遊戲盒背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

Switch遊戲卡帶和PSV卡帶差不多大,但要更厚一些

打開盒蓋後,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分層。上層收納了Switch本體和左右兩支Joy-Con手柄,下層則是線材、底座、Joy-Con支架等。值得一提的是,Switch的整套包裝無論是拆箱還是收納還原,都非常便利。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6

整套Switch的全部内含物為:

1. Nintendo Switch本體

2. Joy-Con左手柄

3. Joy-Con右手柄

4. Nintendo Switch底座

5. Joy-Con握把

6. 電源

7. Joy-Con手柄腕帶(兩個)

8. HDMI線

9. 安全須知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7

Switch包裝内是沒有額外說明書的,隻在包裝盒内邊上印刷了極簡的硬件連接說明。如果對于具體使用方式還有疑問,旁邊也提供了二維碼,掃描後可以轉至任天堂官網查看更為細緻的說明。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8

Switch本體

作為最核心的部件,Switch本體從正面看起來就是一整塊屏幕,背面印有碩大的LOGO,下方除了标識信息,還有兩個揚聲器出口。背面右側是可以打開的支架,當你需要将Switch以“平闆模式”立于桌面上時,就可以打開支架作支撐。之前有疑慮:隻有半邊的支架,能否保證機器在桌面上的平穩。經過實際測試後發現這完全是多餘的擔心,支架支撐的本體非常穩,不會有側翻的問題。另外,這個支架後面隐藏着Switch的microSD卡槽。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9

本體正面,基本就是屏幕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0

本體背面,下面信息中也出現了熟悉的“Made in China”

Switch本體頂部的左側是電源開關和音量調節按鈕,右側是耳機接口與遊戲卡帶槽。中間是散熱口。底部的中央,有一個USB-C接口。

不得不說,Switch所采用的6.2英寸720p屏幕,隻有實際體驗後才能感受到其強大的表現力。在試玩《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時,Switch屏幕展現出的色彩飽滿度與畫質精細度,都要遠遠超越WiiU PAD的屏幕,可視角度也比較廣。作為觸摸屏,其觸摸響應速度也優于WiiU很多。

加裝了手柄的Switch本體,整體重量接近WiiU PAD(粗略估計,前者略重一點點),但非常有質感。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1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2

Joy-Con手柄

作為重要賣點之一,Joy-Con手柄的各種情況玩家們應該已經很熟悉了,這裡就不花費篇幅再贅述一遍。Joy-Con手柄在插入Switch本體或者Joy-Con握把時,整個過程十分順滑,在完全接合後,會有一個清脆的“咔嗒”聲反饋。若是想将手柄拆卸下來,則需要先按下手柄上方的黑色小圓鈕,再将其抽出。對比安裝時的便利,這個拆卸操作就有一點點麻煩了,主要是因為圓鈕太小,所處位置也不利于手指按壓,用戶可能需要适應一段時間才能做到裝卸自如。另外,裝配完畢後的Joy-Con非常牢固,之前網絡上流傳的某外站“打散”手柄的視頻,純屬刻意為之。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3

Joy-Con右側正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4

頂部還有SL和SR兩個分離時候用的按鈕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5

Joy-Con左側正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6

頂部同樣有SL和SR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7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8

Joy-Con握把正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19

Joy-Con握把背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0

Joy-Con握把側面,金屬質地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1

Joy-Con腕帶正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2

Joy-Con腕帶背面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3

這個按鈕就是拆卸用鈕

回到操控感本身。Joy-Con無論是接駁在本體還是握把上,拿在手裡的感覺都非常舒适(接握把的情況下第一次用,部分人可能會有微妙的不适應感,但絕對是舒服的)。相對于WiiU PAD按鍵偏軟的質感,Joy-Con的按鍵都比較硬,哪一種更好,是仁者見仁的問題。

不過,即使接上了有輔助功能的腕帶部件,以橫向狀态操作單個Joy-Con,體驗就沒那麼好了,畢竟按鍵布局擺在那裡,手大一些的玩家會非常辛苦。這隻能看成是為了滿足以最少硬件成本提供更多人數遊玩需求,所做出的妥協(不包括《1-2-Switch》這樣拆分手柄異質玩法的情況)。

Switch底座

Switch底座出人意料地輕,外表采用了磨砂面處理,後方的蓋可以打開,裡面是電源接口,USB接口和HDMI接口。其外側還有兩個USB接口。相比Switch精巧的本體與Joy-Con,底座略微透出一種塑料廉價感。由于标配裡的手柄握把是沒有充電功能的,所以插接底座的本體是大部分人為Joy-Con充電的唯一途徑。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4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5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6

底座後方蓋子打開才可以接線

我們在試玩《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時,對于便攜模式和家用模式的切換功能做了試驗。将本體插上連接好顯示設備的底座時,大約需要3秒時間,顯示設備上的畫面才會出現。而從底座上拔下本體的幾乎瞬間,畫面就會回到本體屏幕上。總體來說,兩種模式的切換都有極高的效率,不會産生冗餘的等待時間。

但是,測試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問題。《荒野之息》在便攜模式中的體驗是非常流暢的,幀數表現一直穩定。而當模式切換為HDMI顯示後,在轉動遊戲視角,或者場景要素變多的情況下,遊戲就會出現掉幀等不穩定的狀況。同樣場景下的便攜模式就完全沒有類似問題。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7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8

家用模式畫面輸出可提升至1080p,但幀數會出現問題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29

補一個電源的特寫,100-240V寬電壓

Switch開機設置

初次打開Switch,會進入系統設定環節。

第一步,設定系統語言。可選語言為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荷蘭語、葡萄牙語、俄語和日語。暫無中文支持。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0

第二步,設定區域。可選區域為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1

第三步,閱讀與确認用戶協議。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2

第四步,設置網絡連接。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3

第五步,設置時區。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4

第六步,不同連接模式的簡單教程。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5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6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7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8

第七步,設定昵稱和用戶頭像。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39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0

系統提供了很多任天堂經典人物形象的頭像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1

還可以選擇背景色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2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3

最後輸入昵稱就完成了

第八步,确認家長保護功能。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4

全部設定完畢後,就進入了主UI界面。Switch系統界面最大的特色無疑是簡潔明了,純粹直接。

Switch系統界面簡介

中間最醒目的部分就是遊戲。在未裝入任何卡帶或下載數字版遊戲的情況下,區域會顯示空白,稍顯突兀。在裝入卡帶的幾乎瞬間,遊戲就會出現在菜單中,選擇就可以玩。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5

剛開始遊戲區域是空的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6

在插入卡帶的幾乎瞬間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7

就出現了相關遊戲選項

下方的六個快捷按鈕是六個重要功能的入口,分别是新聞、eShop、相冊、控制器選項、系統和電源選項。

新聞功能從目前的體驗結果來看,會在兩個位置出現,一是新聞界面本身,二是待機恢複界面左側的推薦位置。官方直接推送新聞内容至對應用戶終端的做法,是現在的主流模式。目前此頁面裡的内容還都是有關NS基礎使用問題的一些教程。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8

由于網絡服務未開放,eShop功能暫時無法體驗,我們會在正式發售日解鎖後更新相關内容。

相冊功能承載了用戶通過“截屏”鍵保存的截圖文件。玩家可以在這裡查閱所有圖片,并進行複制、删除等基礎管理操作。說起來,這次Switch的截圖功能很是不錯,無論是系統菜單還是遊戲内,隻要按下左手柄最下方的截圖鍵,就能把當前畫面立刻保存為圖片,非常方便。系統還提供了文字編輯功能,可以在圖片上添加簡單的藝術字效果。從菜單選項上看,截圖是可以直接上傳到社交平台上。至于能否通過USB設備做本地保存,待首日補丁開放下載後我們會進行測試。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49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0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1

可以對自己的截圖做簡單文字添加

隻要按下本體左上方電源鍵,或者長按5秒,在跳出的菜單中選擇“睡眠模式”,都能讓Switch進入待機狀态。此狀态下,按下HOME鍵就能喚醒機器,解鎖待機的機器需要重複按下同一按鍵三次才可以,防止了誤觸喚醒。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2

待機喚醒後按鈕

而在系統設置裡,有很多項目供玩家按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3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4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5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6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7

各種設置内容,包括Mii形象制作等功能

switch 小白入坑(電玩巴士Switch上手體驗報告與相關設置介紹)58

右類比搖杆還有amiibo讀取的NFC功能

最後,還有很多利用到網絡的功能,現在由于服務器未開,無法測試。這些内容都會在發售日後快速更新,包括《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等Switch遊戲的詳細評測,都會為大家一一呈現。我們還會在3月3日當日派出專人在日本秋葉原直播首發現場,有興趣的玩家也不要錯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