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青海省海東市舉辦的河湟文化藝術節。(資料圖) 海東市文體旅遊廣電局 供圖
中新網西甯9月21日電 (胡友軍 張添福)千百年來,九曲黃河哺育着中華民族,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
位于中國西北的青海省,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發源地。中新網記者21日從青海省海東市官方獲悉,目前,省級河湟文化(海東)生态保護實驗區已獲批複,這是該市繼土族文化(互助)生态保護實驗區、循化撒拉族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之後,海東市又一省級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
圖為青海省海東市文化藝術展示。(資料圖) 海東市文體旅遊廣電局 供圖
海東市文體旅遊廣電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至此,青海省級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中,海東市創建數量居全省之首,“本次省級河湟文化(海東)生态保護實驗區的批複,為海東市進一步推動青海黃河流域文化遺産整體性保護,創建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河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涵具有地域文化的獨特性、曆史文化的厚重性、民族文化的融合性、民間文化的多元性、生态文化的立體性。
黃河流經海東市,該市是河湟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和承載區,文化遺産資源豐厚,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440項,其中國家級22項、省級59項、市級222項、縣級136項;建成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生産性保護基地各1處,省級青繡工坊13家,省級非遺傳承基地9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9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136處、縣級244處。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近年來,海東市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成功舉辦青海絲路花兒藝術節暨河湟文化藝術節、黃河(河湟)文化高峰論壇、“青海年·醉海東”等品牌文化活動,頒布實施首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地方性法規《海東市河湟文化保護條例》。
圖為青海省海東市非遺展示。(資料圖) 海東市文體旅遊廣電局 供圖
此外,海東市還建設了河湟文化博物館、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喇家遺址博物館)、瞿昙文化旅遊景區、土族故土園、撒拉爾故裡民俗文化産業園、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青繡總部經濟等重點文旅項目,與沿黃城市共同發布《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海東宣言》,簽訂文旅發展合作協議,深入推動了河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海東市文體旅遊廣電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設立省級河湟文化(海東)生态保護實驗區,是海東市推動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也是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取得的重大成果,對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傳承弘揚河湟文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打造“彩陶故裡、拉面之鄉、青繡之源、醉美海東”文化旅遊品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悉,今後,海東市将按照《青海省省級文化生态保護區管理辦法》相關要求,貫徹《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海東市河湟文化保護條例》,進一步做好頂層規劃設計,加快編制《省級河湟文化(海東)生态保護區保護規劃》及實施方案,實施河湟文化遺産整體性保護,啟動文化遺産分類保護計劃,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密集、文化生态良好的村落、鄉鎮、基地建立名錄,進行小型區域性整體保護,并對标志性場地進行挂牌,加快推進省級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建設,做好創建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基礎工作。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為統籌推進創建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工作,海東市将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建設納入全市總體規劃布局和重要工作目标,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于2021年1月啟動創建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工作,并在政策、組織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