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莊園的“牟”到底讀作“mu”還是“mou”?這個問題讓筆者困惑了很長時間,相信很多膠東當地朋友,都有同感。
長久以來,膠東人都已經習慣了“mu”這個讀音,但如果真的踏入牟氏莊園參觀,說普通話的導遊在介紹的時候,發音都是“mou氏莊園”,景區指示牌上的标注也同樣是“mou”,袁立主演的同名電視劇中,也是這麼叫的。
起初,筆者以為這就是方言和普通話的讀音區别,但後來卻發現并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在膠東地區,還有一個地名叫做牟平(原來是縣,現在是區)。而牟平的“牟”,不僅在方言中讀作“mu”,在普通話中也是如此,并沒有像牟氏莊園那樣改叫“mou平”。牟氏莊園的名字是因栖霞古鎮都牟氏家族而來,說到底,大家的困惑就在于牟作為姓氏的時候,到底是讀“mu”還是“mou”?
牟平的牟讀作“mu”,而牟氏的“牟”卻讀作“mou”,這是一個相當奇怪的現象。因為追溯曆史的話,兩者都與曆史上的牟子國有關。字的來源相同,讀音卻兩樣,令人費解。
(景區内的标注都是“mou”)
關于牟姓與牟子國的關系,古代的典籍,近代的族譜,都有相應記載。《風俗通》載:“牟,子國(爵位為子),祝融之後,後因氏焉。”現居住在栖霞鐵口的牟氏,是曆史相對悠久的一支牟姓人,他們的族譜也記載為以國得姓,原來居住在牟子國故地(原福山境内有牟子國遺址,現在煙台開發區),大約在南宋時期遷徙到栖霞。
而建立牟氏莊園的古鎮都牟氏,則屬于栖霞另一支牟姓(名宦公牟氏)。名宦公牟氏最早雖然是從李姓改來(為了避禍改從母親之姓),但這并不影響“牟”以國得姓的淵源。實際上,栖霞的牟姓人,無論是哪一支,自我介紹的時候也都說自己姓“mu”。
(青島市區以牟平縣命名的牟平路,标注為“mu”)
至于牟平這個地名,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漢書·地理志》載:“東萊郡,高帝置。屬青州。縣十七:掖、腄……牟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在膠東設置牟平縣的同時,還設有東牟縣。所謂牟平(牟地安平)、東牟(牟地之東),都是因牟子國故地而來。隻不過,起初牟平縣的治所在西,後來才向東遷徙到原東牟縣的位置。就像《讀史方輿紀要》所說:“(牟平縣)晉省,尋複置,移治廢東牟縣。劉宋仍屬東萊郡。後魏屬東牟郡。北齊移縣治于黃縣東北七十五裡馬嶺之南,屬長廣郡。隋複徙治于廢東牟縣,即今甯海州也。”
以此來看,牟姓和牟平都與牟子國有關,按說不應該有兩種讀音才對。為什麼會出現牟姓讀音困擾的問題呢?
實際上,牟的讀音問題,不僅困惑着膠東人,也讓語言學家們感到糾結。在不同版本的字典中,牟的讀音解釋并不相同。
牟這個字,按照古籍《說文解字》的解釋,原意是:“牛鳴也。從牛,象其聲氣從口出。”或許也正是因為牛的叫聲在不同人聽起來不太一樣,就逐漸形成了兩讀音的情況。有的人感覺牛是“mu mu”的叫,有的人感覺牛是“mou mou”的叫。《康熙字典》在給牟注音的時候,既說是“莫浮切”(取莫的聲母和浮的韻母就是mu),又說并音“謀”(mou),但并沒有舉例說明何種情況如何讀。
到了現代,不同版本的漢語字典,在以下方面達成共識:牟是多音字,讀作“mou”的時候,主要含義是“牟取”;讀作“mu”的時候,主要用于地名(牟平、中牟)。但在牟用于姓氏的時候,不同版本的說法就并不相同。有的版本說牟作為姓氏讀“mou”,有的版本說是“mu”。其中,前一個版本影響較大,牟姓讀“mou”也就逐漸流行開來,并随着普通話的推廣,回流影響了膠東民間,以至于出現了“牟家人自己讀mu、導遊介紹卻讀mou”的奇怪現象。
就筆者個人的觀點而言,牟姓與牟平既然同源自牟子國,就應該取相同讀音,牟氏莊園不應叫做“mou氏莊園”,而應該讀“mu氏莊園”才對。如果因為方言把牟姓讀作“mu”,就先入為主地感覺這種讀法“土”,有點想當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