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師修養的根本途徑和必要途徑

教師修養的根本途徑和必要途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2:13:07

作者:謝維和(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多次提出要求,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大先生,是對教師的社會地位、學術地位、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一個新的要求,是對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一個基本坐标。這種“大先生”究竟應該有什麼樣子,我講三個認識。

教師修養的根本途徑和必要途徑(教師要做社會的尊者)1

2021年9月5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優秀教師領獎後交流感受。房德華攝/光明圖片

社會的尊者

第一,教師,作為大先生,首先應該是社會的尊者,換句話說,社會的尊者指的是一種德和智皆可為人師表者,是老百姓尊重,社會認可,大家羨慕、欽佩的人。

近年來在全國很多地方的教師領域中有幾個現象是令人欣喜的。

第一個現象,社會上報考師範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反映出師範專業受到社會的尊重,教師職業受到社會的尊重。

第二個現象,社會上報考教師資格證的熱潮越來越高,中小學教師的構成也在發生變化。一批重點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都在舉辦教師培養的專業,還有很多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前去中小學應聘當老師,反映出教師成為社會上受到人們尊重、歡迎的職業。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教師有“鐵飯碗”等,其實很多年輕人對職業的選擇不僅僅看物質方面,很大程度上還看職業的社會地位、學術地位、政治地位是否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是否可以幹大事兒、幹有意義的事兒。而發生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确實正在成為社會與國家的一個“大先生”。黨賦予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黨把教育看作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由此使教師的地位不斷提升,教師的待遇不斷改善,教育得到優先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先生首先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想要成為一個大先生,首先要得到人民的認可、社會的認可,老百姓的尊重和接受。

當然,這種大先生的地位,除了老師們個人努力之外,很重要的是要求全社會和各級政府,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門充分地尊重教師,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學術地位和政治地位。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就明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所以,使教師真正名副其實地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也是各級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要責任之一。

我母親就是一位老師,她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師是人們真正發自内心去尊重的人和職業。我從小就想當個老師,至今我仍然是一個老師,仍然要上課。這是我想說的“大先生”的第一個樣子,叫作社會的尊者。

心懷國之大者

第二個樣子叫作心懷國之大者,也就是大先生應該有對國家民族的大格局、大情懷。

在2013年給北京大學學生回信時引用了歐陽修的一句話:“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雖然是對大學生說的,但對教師同樣具有很深的意義。心懷國之大者,首先要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把教師的職責和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全局去思考教育的問題和我們自身的責任,從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以及人民群衆對高質量教育的向往和需求去思考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好一位大先生。

我們現在培養的中學生和小學生,恰恰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力軍,他們将來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嗎?他們如何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與目标靠得住的一代?我覺得這就叫心懷國之大者。其實,“雙減”最根本的意義就是希望培養學生去承擔這樣的曆史責任和國家責任,而不僅單純是一些技術上的要求。它的根本指向是要心懷國之大者,去考慮我們的教育究竟怎樣能夠為建設我們的國家,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服務。

今年5月,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通知》明确提出,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恰恰也就是國之大者的具體内容,是作為大先生必須承擔的曆史使命。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回顧一下我們的曆史,大家可以想想,所謂的“師道尊嚴”是哪兒來的?怎麼才會有“師道尊嚴”?過去教師可以跟天地君親放在一塊,立在家裡的堂屋裡,立在牌坊上,這樣的地位哪兒來的?其實,如果不能和國家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教師充其量也就是社會的自由職業者,或者說是富商官人的師爺、食客、門人等,最多也就是“上書房行走”的帝王之師,而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君親師這樣一種地位。大量曆史的事實,包括教師曆史地位的演變,充分說明教師隻有把自己的職業和國家的利益結合在一塊,才能夠獲得“師道尊嚴”這樣一種地位。因此,大先生的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培養學生忠誠于自己的國家,認同中華民族的文化,承擔起社會的責任,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種“國之大者”在教育中就是德育,德育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所有教育的靈魂與樞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禮義是治人之大法,而廉恥這樣的道德要求則是立人之大節。赫爾巴特說教育全部工作可用道德一個概念去統括之,杜威則認為道德教育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廣義的道德就是教育。王國維先生明确指出古今中外之哲人無不以道德為重于知識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無不以道德為中心點。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也是國之大者。

立德樹人的能者

大先生的第三個樣子是立德樹人的能者。

所謂能者也就是能幹的人,有能力的人。大先生是對教師職業發展的根本性要求,而立德樹人的能者則是指,大先生不僅要得到社會的尊重,有心懷國之大者的理念,還要有精湛的本領和功夫,真正能夠把教育規律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到每一次課堂教育教學中去,貫穿到每一個學生生命中去,否則不能成為大先生。這種真功夫至少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大先生必須能夠具有高超的本領和功夫去克服立德樹人中的難點,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中,非常關鍵的是不僅要講好思政課程,而且能夠去建設與講授高水平的課程思政,将德育與智育統一起來。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段話,“訓育上還有一個最不幸的事體,這事就是教育與訓育分家:把教育看作知識範圍以内的事,訓育看作品行範圍以内的事,以為學習知識與修養品行是受不同的原理支配的……殊不知學習知識與修養品行是受同一學習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們如果強為分家,必緻自相矛盾,必緻教知識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學無術。所以,我們希望擔任修養的人,要打破知識、品行分家的二元論,而在知識品行合一上研究些辦法出來”。所以,大先生必須在這個方面有辦法,有作為,有成效。

其次,大先生必須能夠通過合理的方法把德育和智育,還有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形成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整體。第一個是自律。德育最重要的方法和路徑就是自律,是自覺性與自制力的培養。我們會教書,可是我們會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自制力嗎?黃炎培先生将自覺性與自制力作為教育最基本的規律。如果不會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制力,那還算得上是合格的教師嗎?所謂自律者得,就是在德育中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與自制力,讓學生的言行舉止能夠得體,并由此出發,從修身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外化到社會的行動上去,這就是自律。

第二個是自知。智育的方法就是自知,最好的智育不僅僅要去教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認識自己。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師每天對自己要有四問。我們今天同樣需要不斷地自我反思。這就是自知。所謂自知者明,就是指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夠幫助和指導學生對自己清楚明白,能夠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短闆,以及努力的方向,學生認知水平與學習成績的提高則指日可待。

第三叫自勝,這是體育的方法,它與德育的自律及智育的自知是同一的。這種方法的價值恰恰表明體育的本質是在于用意志駕馭和控制自己的身體,正如中國古話所說的那樣: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梁漱溟先生曾說,體育并不是為軍事或其他特殊目的的訓練,亦不是單單為了鍛煉人身的體力和敏捷。體育的目的,是全人格的發展。它要聯合教育和鍛煉以發展人類……用他的意志來駕馭他的身體。就像我們跑步時體力達到了極點,你能克服嗎?當你學習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坐不住的時候,你能夠控制自己坐下來嗎?并且不玩手機嗎?所謂自勝者強,就是能夠管住自己、戰勝自己内心的沖動和各種欲望。這就是體育真正的價值。

第四叫自信,美育的方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信與美感,中國古話講的“見心見性”,就是說人們觀察世界的方式與角度與他的内心境界是一緻的。内心是美好的、善良的,心中就會有一種很高尚的境界和情懷,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這就是審美。所謂“自信者悅”,則是告訴人們,積極的自我觀念往往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

第五叫自力,強調勞動教育培養的就是學生的自力精神與能力。所謂“自力者立”,即隻有自力的人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對此,恩格斯曾經指出,“勞動創造了人”。而“教小兒先教其自力”則是宋明理學家陸象山的名言。因為,對于所有人來說,鋤頭和鐵鍬裡也是藏有美德的。

自律者得、自知者明、自勝者強、自信者悅、自力者立,德智體美勞五育是一個整體。由此,德育内在地體現于其中,貫穿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

這就是大先生的樣子,他是社會的尊者,心懷國之大者,也是立德樹人的能者。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4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