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篇東西發出為止,老虛的東離劍遊紀大概已經播出了四集了,這部新番的具體評價如何相信各位看官心中自有公論,不過如果您的身邊有平時看布袋戲的朋友,那麼或許就會聽見他們向你抱怨東離劍遊紀的配樂,甚至他們會在社交軟件上給你發一些替換了BGM的剪輯并問你“是不是好多了”。
各種各樣的音樂替換
在這裡,且不論澤野弘之的水平究竟如何,畢竟無論是國内還是日本都有一些觀衆對東離劍遊紀的配樂表示了肯定。而從4chan評論到Y2B的視頻制作者,對于那些剛剛第一次看到了布袋戲的歐美觀衆來說,這種奇特的表現形式、如何用人偶表現出來這些武戲動作之類的東西都遠比配樂要更加有話題性。
當年聽獨角獸的OST驚為天人,如今才發現,長翅膀的也可能是鳥人
所以今天并不是像某高端精英問答社區一樣用某人和貝多芬做比較來進行一項名為釣魚的體育運動,也不打算某人身上踩上第一萬零一隻腳,主要還是給大家聽點那些剪輯裡面被替換上來的BGM,并聊聊相關的東西。
這裡的主要指霹靂國際多媒體在成立無非文化并與動脈音樂合作之前的時間段。這段時間聽到的都是大量的罐頭音樂與現成的名家名曲外加上部分傳統戲班樂隊自行演奏的樂曲,而部分這個時間段中的選曲在後來成為了人物的梗,比較典型的例子有:
當年的配樂封面是這樣的……
注:本段落中人物名字之前的并非綽号,而是所使用曲目的原作
東成西就素還真
那個時候的素還真是這樣的……
冥王計劃葉小钗
素還真的好碰友葉小钗是這樣的……
天空之城素續緣
素還真的兒子是這樣的……
這段時間的布袋戲配樂整體少有原創的部分,大量罐頭音樂的使用令後來人重新觀看老劇集的時候總會有奇怪的感覺,往往上一秒還是灌籃高手,下一秒就變成了機動警察,過一會兒又變成了武藏傳或者封神榜甚至奧特曼……
當然這個階段的曲子也有一部分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成為角色代表性的曲目,比較典型就有之前提到過的葉小钗,在2011年的劇集《霹靂兵燹之問鼎天下》中葉小钗的配樂《刀狂劍癡》依舊使用了冥王計劃的配樂作為主旋律。
在2000年後依舊繼續播出并進行音樂創作的布袋戲實際上也就是霹靂與金光兩家而已,而神魔布袋戲和天宇布袋戲似乎依舊是維持了使用罐頭音樂的傳統。以下,将選取部分霹靂方面的配樂,對布袋戲中的音樂類别進行簡單的介紹。
每一個有一定劇情的角色都會有角色曲在這個人物出場時、或者以這個人物為主的文戲段落中對角色的性格、行事風格或者身份背景進行一定側面描寫,例如:
笑定千秋·禦不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一聲二胡為引,帶出整體歡快的主旋律,而在主旋律與象征雨滴的叮咚聲中,象征悲情的二胡聲卻一直若隐若現。兩段以笛子為核心的主旋律演奏則使得整首曲子不至過于低沉壓抑。
弄琵琶,錦台春色茂,梅魂映月笑,嘉年華甚少,渡青春浮夢消遙;天河星高,鷦樓鼓敲,剔銀燈同日鸢帷宵。整曲以琵琶為主,輔以鼓聲,勾勒了一幅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此曲還有一個填詞翻唱版本比較出名,就是那個《盛唐夜唱》。
武戲曲即人物的專屬戰鬥BGM,在展現人物登場氣勢、烘托打鬥氣氛的同時也擔負着對角色戰鬥風格的側面描寫作用。而在劇中,交戰雙方的優勢易手往往也伴随着武戲曲的交換,這也就是戲迷圈子裡面常說的“搶BGM”。
山為萍,雲為濤,絕逸紅塵任濤濤。這首用傳統的唢呐與現代電聲樂器配合演奏的武戲曲高亢有力,由二者交替演奏的主旋律在升到最高點之後迅速作結,毫不拖泥帶水,使整首曲子顯得非常幹淨利落。
七指掀濤·禦清絕
指掀濤瀾天下驚,撫筝百載,清絕無命。何必挑弦與誰聽,昂首萬裡,江山無人。比之日出峨眉的古今結合以示其高,伏羲神天響則是以一貫之而現其廣,整首曲子以古筝為核心,用笛聲點綴,展現了一幅海納百川的磅礴遼闊畫面。
撥弦道曲·墨塵音
乾坤輕挹墨塵埃,铮铮魔音江流東。樂曲以高胡開篇,續以笛聲,在用琵琶進行過渡又加入高亢的唢呐重奏主旋律。整曲顯得急迫而不失潇灑,在衆多展示人物登場氣勢的武戲曲中也也屬佼佼者之列。
即場景專屬配樂,由于布袋戲拍攝方式的限制,在無法使用大量CG虛拟布景或者搭設複雜的等比微縮實景的情況下,場景曲也是對口白描述的一種變相的補充,恰當的編曲與旋律可以有效地襯托場景環境氣氛或場景主人的性格。
此曲也可算作疏樓龍宿與劍子仙迹的對談曲
左起,疏樓龍宿、劍子仙迹、佛劍分說
細雨蒙蒙籠罩着十裡宮燈和茂盛竹林,宮商角徵羽流淌之間描繪了一幅山高水遠的寫意。煙霧袅袅中,雨打竹葉聲聲,竹舍亭内紫華燦爛,油紙傘遮天下無雙。紫金箫,白玉琴,宮燈夜明昙華再盛,共飲逍遙一世悠然。
大部分時候,布袋戲中的悲曲要麼是人物踉踉跄跄地在小樹林中一邊吐血一邊急急而奔,或者在于敵人交戰時身負數十處創傷後用出玉石俱焚的大招最後同歸于盡/功敗垂成後伴随着跪倒/躺倒在地的屍體的特寫出現,也就是說,基本等同于人物退場曲,不過也有部分情況是表現劇中人物在心态消沉、心情悲痛段落的配樂。
墨塵音悲曲
夕陽斜挂,朔風陣陣,笛音主奏蕭然,吉他單音撥彈出凄楚憂傷,中低音編制的弦樂讓樂曲更添沉重肅穆。道削魔長間的無力回天總是讓人怆然不已。此曲據說還在一個叫中國詩詞大會的電視節目上經常出現。
佛門梵音曲實際上并不屬于上文的布袋戲配樂分類,在布袋戲中能與其并列的大概是西洋樂器曲以及人聲演唱曲。之所以在此單列一類,主要還是因為非常有特色,樂曲中直接使用梵音佛唱配以現代樂器及編曲,聽來别有一番特色。
曲中所唱佛經亦即此曲原名《往生咒》,為武戲曲。
左:一步蓮華 右:吞佛童子
曲中所唱佛經為七佛滅罪真言,本曲為劇情配樂,在戲迷中一般被稱為洗腦曲。同時一步蓮華的武戲曲也使用了七佛滅罪真言。
除上述幾種之外,布袋戲中還有諸如對決曲、氣勢曲、收幕曲等若幹種曲目類别。在此就不做一一介紹。
這篇東西最開始是打算和各位聊聊布袋戲的配樂,然而等落到文字上時,作為從小就五音不全對着簡譜都唱不出調的選手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用文字描述這些自己平時聽了不知道多少遍的配樂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思前想後之下,标題改成了聽點,在參考了霹靂官方出的樂曲介紹後給上面的每首曲子後跟了兩三行類似意境描述的東西,希望上面的内容不那麼生硬。
然而不管怎麼說,布袋戲依舊是一個比較難以安利出去的東西,從表現形式到口白語音,從故事題材到具體情節,幾乎每一項都可能觸發被安利對象的雷點。這時就不得不佩服老虛,雖然早先對這位并不感冒,但從為了向朋友安利布袋戲這點來說,老虛的努力不可謂不大。
當然,這裡也無從猜測東離劍遊紀的制作方選擇了西川貴教演唱OP、某人擔任作曲究竟出于何種考慮。更沒法猜測這部片子最後的碟片銷量或者會不會有續集之類的。作為一個普通的愛好者,還是安心的賣好自己的安利比較好。
當然早就做好了多半賣不出去的心理建設
最後,如果各位看官感覺上面的音樂聽着還算有趣,可以嘗試聽聽下面的歌單做進一步的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