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年間,有位名叫韓翃年輕人,為了博取科舉功名,從家鄉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來到京城長安拜師求學,做起了“京漂”。
韓翃是個成名較早的詩人,風度翩翩,談吐不凡。他的詩多為寫景贈别之作,風格輕靈精巧,在當時很受追捧,為人們争相傳頌,“朝野珍之”。比如這首《寒食》,就是一首上佳之作:“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此詩雖然用白描手法寫成,但是生動傳神,令人陶醉。尤其是“春城無處不飛花”,傳神地描繪出了春意的爛漫,更是成為傳世名句。
在京求學備考期間,韓翃自然也會有一些社交活動。一個姓李的社會知名人士,慕于韓翃的詩名,經常請他到府上一聚。這位李先生的家裡,有個姓柳的歌姬,貌若天仙,能歌善舞。一來二去的,豆蔻年華的柳氏,就被韓翃這位帥哥的風度和才氣所吸引,不可遏止地深深愛上了他。妾既有意,郎怎會不生情。韓翃不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也就來了個順水推舟。
那位李先生倒不是個小肚雞腸之人。他看到韓柳二人你情我願、難舍難分,不但沒有吃醋發火,反而大度割愛,玉成了他們的好事。不但如此,李先生還慷慨地資助了一筆經費,幫助韓柳二人辦了一個像樣的婚禮。李先生大氣豪爽的舉動,一時之間傳為美談。
韓翃娶了柳氏的第二年,也就是天寶十三載(754年),便順利通過科舉考試,得以進士及第。“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人心目中的人生兩大喜事,韓翃在短時間内集于一身,其春風得意之情,可以想見。
進士及第之後,韓翃沒有被立即封官。在回鄉省親期間,韓翃将柳氏暫時留在了長安。就在這期間,“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占了長安。為避兵亂,保住自己的清白之身,柳氏剪掉了一頭青絲、弄醜了如花面容,躲進一座寺廟,以尼姑身份掩人耳目。
朝廷克複長安之後,韓翃派人四處探訪柳氏下落。此時的柳氏,已被一個少數民族部族将領沙咤利擄去做了小妾。可憐的柳氏,費盡心機地東躲西藏,到頭來還是沒能躲過兵亂。思念柳氏心切又無力救助的韓翃,就寫了一首題為《章台柳》的小令,托人暗中轉交給了柳氏。
《章台柳》這首小令,是這樣寫的:“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章台柳”一語雙關,把心上人柳氏,比作婀娜多姿的垂柳。這等嬌嫩柔弱的尤物,被不懂憐香惜玉的粗人胡亂攀折、肆意摧殘,豈不令人心痛如絞!
柳氏讀了這首小令之後,淚如雨下,百感交集。聰慧有才的她,按《章台柳》的調式,回贈韓翃一首《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别。一葉随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這兩首小令,寫的真是情意綿綿、怨思無限,怎一個凄美了得。
後來,唐肅宗李亨知道了這件事情。被韓翃柳氏愛情故事所感,他親自出面說和,讓沙咤利放人,使韓柳二人破鏡重圓。韓翃柳氏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被唐代作家、貞元年間進士許堯佐演繹成一篇傳奇,這就是載于《太平廣記》的《柳氏傳》。正是由于這篇傳奇,韓翃柳氏的故事才得以流傳久遠。由于許堯佐與韓翃生活的年代相距不是太久,《柳氏傳》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韓翃有個同榜進士同學比較有名,此人名叫元結,乃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氏。天寶六載(747年),元結曾進京趕考。有史料稱,當時由于李林甫玩弄權術,搞了暗箱操作,導緻元結名落孫山。時隔六年之後,屢試不第的元結終于得遂所願,金榜題名。
元結從少年時代就長期跟着自己的堂兄、唐代名臣元德秀讀書學習。在為人治學方面,元結受元德秀的影響很大。跟韓翃一樣,元結還沒等到被封個一官半職,就發生了“安史之亂”。為避兵禍,元結率親屬舉家南遷,在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一帶居住了一段時間。
乾元二年(759年),受國子監司業蘇源明推薦,元結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翙幕府參謀。是人才,隻要有機會,就會展現出自己的才幹,比如元結。作為一介書生,元結竟然招募組織起一支義軍,奮起抵抗史思明叛軍南犯,力保十五座城池不失。這說明,元結不僅有“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還無師自通,具有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
由于軍功卓著,元結被提升為水部員外郎兼殿中侍禦史。水部,其實是工部的一個司,負責碼頭渡口、船舶橋梁、漁業漕運等事務。後來,元結又擔任過荊南節度判官、道州刺史、容州刺史等職務。
元結是個廉潔奉公、心系民衆的好官。比如在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任職期間,元結就為當地民衆做了不少好事實事。元結到任之時,由于兵荒馬亂,當地十室九空。原有四萬多戶居民,隻剩下十分之一左右。地方凋敝至此,官府卻依然橫征暴斂,百姓負擔非常沉重,民生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元結冒着巨大的政治風險,毅然出面為民請命,說服朝廷為當地百姓免除了數額較大的稅賦和租糧,使民衆得以休養生息。
遇事先考慮民衆的需求還是自己的官帽,是評判一個官員官德的基本标準。對元結的善政,道州百姓深為感念,專門為他立碑頌德。因為家鄉來了這樣一位好官,流落在外的道州百姓,聞風而歸者達萬餘家。元結到道州任職之前,少數民族部落“西原夷”多次發起暴動,攻城掠地,地方很不安甯。元結到任之後,“夷軍”也被他的善舉所感動,從此不再騷擾道州轄區。
作為詩人,元結的作品貼近現實生活,關注民間疾苦,具有較強的思想性。這首《樊上漫作》,充分表現出元結淡泊名利、坦蕩無私的胸襟,頗有陶淵明遺風:“漫家郎亭下,複在樊水邊。去郭五六裡,扁舟到門前。山竹繞茅舍,庭中有寒泉。西邊雙石峰,引望堪忘年。四鄰皆漁父,近渚多閑田。且欲學耕釣,于斯求老焉。”元結還是個散文作家,有人将其視為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性人物。
壹點号谷荻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