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的評論者,在評介胡令能時,說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這沒有錯。在評介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時,說這首詩是情景交融、形神兼備也沒有錯。然而評論者,所不懂得的,或者說所忽略的,是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但并不關注詩人作詩是有目的的,這一根本問題。因此如上的種種評介就有失客觀有失膚淺了。殊不知為寫小兒學習垂釣而寫小兒學習垂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就像為寫物而寫物,為寫景而寫景沒有任何意義一樣。實際上,《小兒垂釣》是一首借事喻事詩。所借之事,是小兒學習垂釣一事,所喻之事,是詩人學習隐居一事。所以,《小兒垂釣》明面上是寫垂釣的小兒,實際上是比喻隐居的自己。
胡令能,河南鄭州中牟縣人,生活在中唐貞元年間至寶曆年間 。年輕時家庭貧困,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中年後隐居中牟圃田。隐居之初,胡令能偶遇垂釣的小兒,觸景生情,遂以學習垂釣的蓬頭稚子自比,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七言絕句古詩,《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詩的起句“蓬頭稚子學垂綸”,字面上是寫灰頭土臉的孩子學習垂釣。實際上是寫不曾入仕的自己學做隐士。
詩的承句“側坐莓苔草映身”,字面上是寫,稚子側坐莓苔青草掩映身體,實際上是寫詩人自己住進圃田絕不出仕做官。
詩的轉句“路人借問遙招手”,字面上是寫路人借問稚子遠遠地招手,實際上是寫路人借問詩人自己遠遠地招手。
詩的合句,即詩的結句“怕得魚驚不應人”,字面上是寫稚子害怕驚擾了魚兒不敢回應路人。實際上是寫詩人自己害怕驚擾另一個自己而不敢回應路人。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小兒垂釣》是一首借事喻事詩,更是一首自嘲詩。他嘲笑自己家貧如洗還來隐居,他嘲笑自己不曾入仕還學做隐士。由此我們更加明白,線上線下的評論者,把《小兒垂釣》這首借事喻事詩說成是兒童詩,會有多麼荒謬。它的确是描寫兒童的詩但它不是兒童詩,就像描寫老妪的詩但絕對不是老妪詩一樣。
如果您覺得這條視頻有用,請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一個視頻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