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電子産品越來越發達,男孩子普遍喜歡玩遊戲。除了上學的時間,他們幾乎成天沉迷于手機遊戲當中。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不是這樣?
家裡有女兒的,節假日裡媽媽會和女兒結伴一起逛街,母親還會請女兒幫忙參謀,買什麼樣的衣服和包包等。
如果換做是男孩子,很難把他們帶出卧室。每當假期,男孩子的主要愛好,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機遊戲。
一位朋友說,暑假和幾家朋友約好了一起帶娃去附近的景點遊玩,兒子說,自己和那幾家的娃都不太熟悉,不去可以嗎?
朋友說,去了就會慢慢熟悉起來,好不容易有個假期,正好出去散散心,總比你在家裡躺着手機玩遊戲好。
孩子不太情願的跟着去了,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目的地之後,那幾個娃開心的跑向了景點。朋友家兒子居然坐在車裡不肯下來。
因為他還要打遊戲,老母親非常生氣的把孩子吼了一通,兒子應付式的下來走了一圈,馬上跳回車裡,并要求母親把空調打開,自己要在車上繼續打遊戲。朋友說,這孩子分明就是不入人群啊!
有很多孩子和朋友家的兒子一樣,身上有着非常明顯的“社交隔離”。
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可能性格天生就有點内向,但是現實生活中,他們也缺乏與人交往的機會,除了看電視就是玩手機,也不喜歡出去玩。
社交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都要走向社會。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社交隔離的情況。
有的孩子的舉動和平常人一樣,真的讓他們走向人群當中,他們就會産生抗拒的态度。尤其是男孩子,比女孩兒要嚴重好多。
沉重的學業壓力,還有手機遊戲,是主要的原因。
女孩子對遊戲多數都沒有太大的興趣,玩一會就會放棄了,而男孩子玩兒遊戲非常容易上瘾。他們多數和朋友家的兒子一樣,喜歡成天躺在家裡打遊戲,如果讓男孩去社交,他們很快就會回歸到自己的手機遊戲當中。
男孩子花在電子産品的時間比女生要多3倍,男娃在假期熬夜通宵打遊戲,這都是正常現象,遊戲的勝利讓他們感覺到很有成就。
孩子遊戲成瘾是有原因的,現在很多家庭隻有一個孩子,他們沒有身邊的小夥伴,隻能和手機為伴。我們那一代的孩子,家裡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也沒有手機和電腦,都會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
調查顯示,遊戲為孩子創造提供了創造性的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的表達自己。
作為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隔離社交狀态。尊重孩子,多和他們交流溝通。這三個“反宅大法”,效果很好。
1、為孩子創造社交的機會。
男孩子天生就不愛說話,其實也想得到小夥伴的認同。隻是沒有太多的機會去參加社交,家長應該多讓孩子和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
平日裡,可以讓他和同學一起出去看電影,去公園廣場玩耍。讓孩子們放下手機,有屬于自己的平台。去結交更多的小夥伴。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陌生的聚會,讓孩子慢慢克服社交恐懼症。放下焦慮,從小事入手,一點點讓孩子改變。
當然父母的态度不要太強硬,這樣會讓孩子更加反感,抗拒。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們創造出融洽的環境。
試想一下,我們大人,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還會感覺到緊張,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慢慢的适應。多去公共場所,孩子有了安全感,即使到了不熟悉的地方,也不會感到恐懼了。
2、不要強迫孩子。
有一次帶兒子去朋友家吃飯,因為旁邊都是陌生人,我讓兒子問候大家。孩子馬上躲到了我的身後,我并沒有責怪他。
後來仔細詢問了,兒子為什麼不想和大家打招呼,孩子說我感覺到他們不喜歡我,怕說話的時被别人笑話。
我說你有這種心理是不對的,隻有主動和大家打招呼了,才會得到贊同。兒子點點頭,慢慢改掉了緊張膽怯的心理。
Tips:家長應該給娃成長的時間,慢慢的等待孩子去改變。
3、讓男孩子擔當更多的責任。
家長平時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裡也是一個小大人了。比如說家裡有什麼事情可以和兒子商量,征求他們的意見。這時候,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了,也會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在的娃多數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應該多讓男孩子參與到日常的家務當中。
比如說,幫忙扔垃圾或者是拖拖地,讓他們真實的參與到現實的勞動中。這樣也能夠體會到父母做家務的辛苦,從而有了責任感,懂得了一家人共同承擔責任。
結語:
父母多帶孩子出去社交,用對三個“反宅大法”,讓他們慢慢學懂得,如何與别人合作,成為社交小達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