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處發現
2021年6月2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了會議,主題是重慶市秀山發現的新屬種有颌魚類——袖珍邊城魚。
這個化石除了代表志留紀魚化石的調查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會填補上包括人類在内的現代有颌類動物的颌骨和牙齒的起源和演化的空白。
更進一步的信息還待調查,畢竟昨天剛開發布會。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颌骨是如何進化的,也就是脊椎動物的下巴這部分。
盾皮魚綱颌骨對于許多動物的進化成功至關重要,但它們的起源長期以來一直籠罩在神秘之中。
盾皮魚綱,是第一批長有颌骨的魚類。它們在大約 4.4 億年前的志留紀時期出現,成為當時數量最多、種類最多的魚類。
盾皮魚綱在大約 3.59 億年前突然滅絕的。在這之前,它們在各大水系中遨遊了大約 8000 萬年。科學家推測它們的滅絕可能是由于海洋中微量元素的枯竭。
它們的颌骨與任何活體動物的颌骨都沒有相似之處。所以問題是,它們是如何進化的,它們與現代有颌動物的關系是什麼?
我們的下巴是如何進化的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揭示了古代魚類的下颚與我們自己的下颚之間的關系。
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及其同事對下颌骨是如何演化并迅速變化的,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突破口是一種新發現的魚,名叫長吻麒麟魚,它生活在大約 4.25 億年前,是在中國曲靖發現的。
它有一組不尋常的颌骨,與傳統的盾皮類動物和現代硬骨魚的颌骨相似。
長吻麒麟魚最顯着的特征是它的下颚,它被一個小的真皮骨外表面巧妙地加強,這種趨勢在初始全颌魚中得到了更廣泛的發展。
與初始全颌魚不同,長吻麒麟魚的下颌沒有一套複雜的外皮骨。它有一個簡單的彎曲刀片狀下巴,一小部分參與上颚,一大部分參與面部。
在這方面,它更類似于其他典型的盾皮動物,下颌主要沿着腭面發育,用于咬合。
典型的盾皮動物上颚是完全在嘴裡,在前部與上颚相連,沒有外露的真皮骨。
長吻麒麟魚向我們展示了大多數盾皮動物的典型上颌骨必須獲得一個外部真皮骨闆,以便在後來的動物中融入顴骨。
長吻麒麟魚的發現證實了盾皮動物的上颌骨确實是其他動物的前上颌骨和上颌骨的進化等價物。這兩個骨頭在進化中持續存在并且仍然存在于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頭骨中。不過人類例外,因為我們的前上颌骨并入上颌骨。
長吻麒麟魚還提供了第一個确鑿的證據,證明最早的盾皮動物是具有成對的腹鳍的。
盾皮動物是第一個擁有成對後肢和成對外生殖器的脊椎動物,稱為形象地稱為“骨鉗”,其形成過程與典型的脊椎動物四肢相同。
早期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的下一個大問題是:牙齒最早是何時出現的,并且是如何進化的。
後記這些發現具有深遠的哲學意義,因為它們最終将包括我們在内的脊椎動物和盾皮動物聯系起來。
需要研究的不僅是颌骨和牙齒,還包括成對的後肢、具有三個半規管的複雜内耳、保護大腦的成對闆模式以及使用外生殖器進行繁殖等有趣的方式。
我們人類隻是脊椎動物無數條進化線之中的一個産物,而所有這些進化線都是由這些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身體塑造而成。
所以此次袖珍邊城魚的發現,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這些在3.9億年前就滅絕的動物,現在正慢慢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