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根直徑9.5毫米
管壁隻有0.57毫米、長近4米的細管
它由多種金屬元素合成
裡面裝着“神秘物體”……
别看它又細又薄
卻能傳輸巨大能量!
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揭秘來了!
它叫“N36锆合金包殼管”
是 “華龍一号” CF3燃料組件的關鍵部件
管内裝的“神秘物體”是核燃料
作為水冷反應堆的燃料包覆材料
這根細管耐高壓、耐高溫
耐腐蝕、耐強輻射
研制複雜,技術要求極高
此前一直被少數國家所壟斷
今年69歲的趙文金
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锆合金材料研發項目總設計師
1986年開始接觸锆合金的基礎研究工作
一個反應堆堆芯需要近6萬支這樣的管子
每隔一段時間還需要更換
“研制出自主知識産權的包殼管,
不僅能填補國内核電技術空白,
不再受制于人,
還将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趙文金說
1991年,新型锆合金研發工作正式啟動
光是确定合金成分
科研團隊就用了五年
1996年開始,趙文金扛起研發大旗
從幾十克重的紐扣錠開始
逐步突破公斤級鑄錠熔煉技術難點
如今已擁有5噸級鑄錠大規模生産能力
5月24日,趙文金在展示曾經制作的紐扣錠。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确定配方後,還要确定加工工藝
這又是個漫長的過程
在此期間,哪怕管壁隻是出現微米級裂縫
都會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為此,他們經常工作到深夜
不斷優化,精益求精
1998年,N36品牌誕生
2001年,趙文金帶領團隊
進行了長達9年的堆外性能實驗
獲得了物理、力學等全面性能數據
為國家立項奠定了紮實基礎
5月24日,趙文金在實驗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2010年,國家啟動重大科技專項
N36新型锆合金包殼管作為重要項目位列其中
當時國内沒有專業化锆合金生産線
科研團隊經曆了相當多的困苦和挫折
“有人建議按國外的工藝路線走,
我不同意,堅持要有我們自己的,
最後證明更為合理。”趙文金驕傲地說
2017年,經過5年4個循環的堆内輻照考驗
經曆了幾代人的努力
我們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包殼管!
圖為N36新型锆合金包殼管成品。趙文金 攝
36年
多少個日月星辰
趙文金全身心投入到研發中
曆經坎坷,矢志不渝
“在核能領域,研發成果能投入應用很不容易,
我覺得非常幸運。”他說
“更讓我欣慰的是,
一開始研發團隊隻有幾個人,
經過幾十年的錘煉,
如今已培養出了集研發、實驗、
應用于一身的過硬隊伍。”
近日,“華龍一号”CF3燃料組件
即将首次投入商用
N36锆合金包殼管作為關鍵部件
成為保障核電站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趙文金及團隊以非凡的決心和毅力
在核動力研發一線堅持自主創新
不斷勇攀高峰
終于為“華龍一号”裝上了“中國芯”!
5月24日,趙文金在展示N36新型锆合金包殼管樣品。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心懷天下,執着求索
幹驚天動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這就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從青蔥歲月到兩鬓斑白
一代代科技人
默默踐行科學報國的铮铮誓言
肩負讓中國成為科技強國的時代使命
披荊斬棘、不斷向前!
今天是第6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為他們打call!
向他們緻敬!
出品人:陳凱星 鄒聲文 惠小勇
策劃:齊慧傑 任硌
監制:康麗琳 李響
記者:劉坤
報道員:張正 劉先鑫
編輯:邱世傑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四川分社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