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期與俞伯牙高山流水?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鐘子期與俞伯牙高山流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無題》俞伯牙
“高山流水”一詞,最早見諸于《列子》及《呂氏春秋》之中。僅從字面意思來看,很容易讓人認為是贊美山水之詞。但實際上是用來比喻作品的技藝精湛或兩人互為知音。而這兩種意思的出處都離不開兩個人。那便是俞伯牙與鐘子期。
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在春秋時期,俞伯牙為楚國樂師,因種種原因在晉國為官。伯牙自幼研習音律,在當地負有盛名。他的琴藝精湛,堪稱一絕。但追求完美的俞伯牙始終不能完全滿意。他還想追求更高的境界,期望達到人琴合一,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些都被俞伯牙的師傅成連看在眼裡,深知徒兒想法的他建議俞伯牙前往東海蓬萊山仙境求學,希望他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多多接觸一些人和事,并能夠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通過豐富自身的閱曆,來豐富自己音樂的内容。
于是,俞伯牙便受命踏上了尋訪蓬萊仙山的路途。一路上,他眼見伯飛瀑清泉,耳聽蟲鳴鳥叫。看到了四季交替,目睹了人事變遷。琴藝也變得更加高超。
終于,突破了自己瓶頸的俞伯牙回到了晉國。但随後,晉王又命他出使楚國修樂譜,因此俞伯牙又踏上了前往楚國的旅途。一次在漢陽江口乘船渡江之時,突遇驟雨,風起雲湧,江水大漲,于是俞伯牙不得不将船停在岸邊。待到雨過天晴,俞伯牙眼見風平浪靜,月色皎皎,又聽得杜鵑夜啼。伯牙大為觸動,忍不住撫琴彈奏起來。記載俞伯牙彈奏的漸入佳境之時,琴弦斷裂。此時的俞伯牙才注意到身後有一樵夫立于岸邊,已經被琴音迷醉了。
在古代,俞伯牙屬于士大夫,是當時的統治階級,在那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隔閡十分深重,此時樵夫出現再加上琴弦斷裂,讓俞伯心生不悅。但在随後的交談中,俞伯牙很快就打消了這一念頭。這位樵夫談吐不凡,頗有大家風範。于是俞伯牙便請他上船同坐。
俞伯牙繼續彈奏,待到琴音高亢之時,樵夫便道:“峨峨兮若泰山(此調仿若雄偉而莊重的高山!)” 暗指伯牙意在高山。俞伯牙彈奏曲調變得悠遠綿長時,樵夫又說:“洋洋兮若江河(如綿延不斷的長江流水般源遠流長!)”,知曉他志在流水。
一曲作罷,俞伯牙驚歎不已:“先生當真無愧為知音啊!”想到自己苦心鑽研琴技,雖然已經達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能夠掌握所有高難度的技巧。但是以往以情入琴聲,并無人知曉他的心意,也無人可以訴說。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野樵夫居然聽懂了他的琴音,并與之共鳴。經過詢問得知,這樵夫名為鐘徽,字子期。
兩人一見如故,俞伯牙邀請他對坐,舉杯暢飲,相談甚歡。在這期間,俞伯牙常即興彈奏曲子,但無論他談論的是何曲子,鐘子期都能正确地作出鑒賞。俞伯牙大感意外,為能得一知己興奮不已,說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漢陽江口,二人對坐撫琴,相見恨晚,不覺天色已經大亮。因有王命在身,俞伯牙不得不啟程繼續南下,二人含淚告别,約定來年中秋再到此地相會。
但造化弄人,僅僅一年之後,俞伯牙如約來到故地相會,卻不見鐘子期,後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鐘子期已經因病早逝了。臨終遺願便是将自己葬在漢陽江口,以等待伯牙回來。俞伯牙聞之傷感落淚,輾轉來到鐘子期墓前,為其彈奏一曲《高山流水》,琴音嗚咽,極盡哀思。伯牙歎道:“世間可以無伯牙,但不可無子期,從此時間再無懂我曲中意之人”一曲作罷,俞伯牙斷弦摔琴,發誓終生不複鼓琴。後人感其深情,還曾作詩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
因此,後世之人常用"高山流水"來比喻互為知音之人,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機緣巧遇成就了一段令世人豔羨的佳話。他們的真之情誼也令世人所感動。為紀念二人的這段情誼,人們于漢陽江口,築館紀念,即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如今已經成為了武漢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會有大量遊客來此參觀,一同感受兩千年前的這段真摯深情。
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
《列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