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青少年安全事故高發期。為做好暑期安全宣傳教育,提高青少年和家長們的安全防範意識,“學習強國”微信公衆号推出“暑期安全小課堂”,對廣大用戶特别是青少年進行安全知識普及,期望青少年們度過一個平安、健康、快樂的暑假。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如何預防兒童和青少年燙傷。
據統計,燒燙傷高居兒童意外傷害住院緻傷原因的第二位。兒童在室内發生燒燙傷的概率明顯高于室外環境,家庭裡的餐廳、廚房、洗漱間、客廳是高危區域。約75%的燒燙傷發生在0至3歲的嬰幼兒,15%的發生在3至7歲的學齡前兒童。兒童監護人應格外注意家庭熱源的管理,對學齡前兒童要做好相關知識教育,學會正确處理兒童燒燙傷意外,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避免燙傷,重在預防
避免燙傷,最重要的是預防高危行為。
除了熱水、熱湯、熱粥之外,微波爐裡剛拿出的餐具、剛出箱的烤盤、開了很久的電器和燈泡等,都可能會引起燙傷。
所以切記——
廚房裡燒好的熱菜、盛熱水的杯子不可放在桌子、竈台邊緣;
盡可能選用溫度不高的節能燈;
不購買不合規的家用電器。定期維護家電,以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局部過熱。
不幸燙傷,如何應對?
首先觀察傷勢,判斷是否需要立即去醫院。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燒傷燙傷處理好,五字口訣要記牢:
沖:以流動的涼水沖洗傷口15至30分鐘,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
脫: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剪開衣服,千萬不要硬性撕脫衣物;
泡:在5至20度的清水中浸泡燙傷處30分鐘;
蓋:如有條件,可用幹淨濕布或者消毒凡士林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
送:如果受傷程度深或面積大,及時送醫。
需要注意的是,沖涼水的時間一定要長,至少15至30分鐘,讓溫度下降,以減少熱量進一步損傷。一般沖涼水即可,不需要用冰塊,主要怕造成孩子低體溫甚至休克。
不要做這些事——
不要塗抹鹽水或醬油。俗話說,“别在傷口上撒鹽”。受傷的細胞碰到醬油、鹽水等,那得多疼!
不要塗紫藥水、紅藥水。含色素的藥水會影響醫務人員判斷傷情。
不要塗豬油、牙膏。牙膏、豬油等有可能造成繼發感染,影響傷口愈合。
注意保持水泡泡皮完整,盡量别撕掉,大的水泡可以用無菌剪剪開或注射器抽出疱液。
警惕低溫燙傷
100℃的東西,一秒鐘就能燙傷人,50℃的東西,半小時後會傷你很深!這說的就是所謂的“低溫燙傷”——暖水袋、暖寶寶燙傷就屬于這種。
一般情況下,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泡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面積也不大。正因為這樣,很多人都不重視,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感染。遭遇低溫燙傷不可以大意,因為燙傷引發的感染如果不控制好,可能會是緻命的。
04:34
日常生活中
孩子們如果不小心
很容易引起燙傷
希望家長多多注意
防患于未然!
來源:學習強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