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裡講的什麼為道之用

道德經裡講的什麼為道之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3:19:51

作者:楊本樞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系列文章之八十六

道德經裡講的什麼為道之用(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1

《道德經》裡有關“善”字的經文很多,如“古之善為道者”“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善貸且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等等。

老子提出了一個“工匠”精神的準則,即是“善”。當然,這個“工匠”是外延相當廣泛的“工匠”,并不僅僅局限于技能,大到治國理政,小到居家過日子,都可以達到“善”的程度。老子提出聖人要善于修道,要善于修身,要善于治國理政,要善于在言行舉止方面出類拔萃,同時,老子還提出聖人要善于救人,實現人無棄人的目标。

老子在第68章又提出了四個“善”,這四個“善”分别是什麼意思呢?表達了老子的什麼主張呢?

“士”是理解此句話的關鍵,本義指古代男子的美稱,先秦時期“士”是貴族的最低等級。

先秦的“士”是什麼?在先秦時代,人分三個階級,第一個階級叫貴族,第二個階級叫平民,第三階級叫奴隸。貴族又分四等,第一等是天子,第二等是諸侯,第三等是大夫,第四等是士。天子、諸侯是一國之君,大夫是輔佐君王的大臣,唯有“士”可以是有官職的,也可以是無官職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更多的是守邊衛國的将領。

所以,王弼解釋“士”為“卒之帥也。”,“為士”即善于做将帥,引申為優秀的将帥。

“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大意是,上述這些人格、品行,稱得上不争之德,是上古時代就已經具有的最高行為準則,這些準則合乎天道,順乎民心。

“配天”字面意思就是和天相配,引申為合乎天道、循道而為。

這句話的表述有些啰嗦,“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和上句的四個“善”表達的含義是一緻的,用人為下,“不武、不怒、不與”本質就是“配天”的表現,直接删減為“是謂不争之德,古之極也。”既簡潔、明白又言簡意赅。

有人認為,此章老子在論述軍事思想,“不武”“善戰”“勝敵”看起來是與軍隊、戰争有關聯的字眼,其實質涵蓋的範圍應該更廣泛一些。這些格言,可以運用在軍隊方面,也可以運用在治國理政方面,還可以運用在低層級的管理方面,更可以運用在為人處世和修身方面。

道德經裡講的什麼為道之用(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2

68章通行本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老子《帛書》甲本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謂)不靜(爭)之德,是胃(謂)用人,是胃(謂)天,古之極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