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幾天有一個很大的謠言:三分之一有線電視用戶不繳費,都流失走了。
近日,衆所周知,有微博自媒體首發了這樣的文字:在全國所有的有線電視注冊用戶(2.54億人)中,目前隻有三分之二的用戶(1.67億人)在繳費,有三分之一用戶已經不再繳費,他們已經流向了寬帶電視、免費互聯網電視(APP)、直播衛星等電視收看渠道。
這些文字中,所表達的最不符合實際的而且相當明顯的意思就是:有三分之一的有線電視用戶已經不再繳費了,而且都已經流失走了。
為何說其很不符合實際情況?
原因一是其中“三分之一用戶不繳費”的這一說法。本文不去力證“三分之一用戶不繳費”中“三分之一”這個數據的不科學性,因為“三分之一”這個數據本身就是用一種很低級的、很簡單的、小學一年級學生都會的方法去做出來的。大家都知道,“用戶流失率”絕不是靠如此簡單的計算就能算出來的!所以,不值得本文花大量篇幅去力證。另外,連有線電視用戶是以家庭戶數為計數單位都不知道(被說成是“有線電視注冊用戶2.54億人”)的人,能得出什麼正确的、靠譜的、令衆人信服的行業結論?
原因二就是本文将要重點闡述的一個問題:“三分之一用戶不繳費≠三分之一用戶流失”。也就是說,本文将要重點論述的是“三分之一用戶不繳費=三分之一用戶流失”這個結論的嚴重不科學、不嚴謹。
在我們的身邊,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個“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用戶不繳費了就等同于用戶流失了。筆者認為,正是由于有了這一錯誤的思維定勢,造成了在本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所提到的那條自媒體微博發布的不實内容之後,大量網絡媒體跟進報道的現象。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主要原因,由于同本文無關,不予闡述。
所以,筆者覺得,就很有必要讓大家認識到“有線電視用戶不繳費≠有線電視用戶流失”以及其中的原因,并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有線電視網絡企業早就已經非常重視用戶流失問題,正積極采取多種手段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和市場競争力。
二、不能把“有線電視用戶不繳費率”簡單等同于“有線電視用戶流失率”!
1、有線電視不繳費用戶≠有線電視流失用戶
對于不繳費的有線電視用戶,可以按照其是否流失分為兩大類:
1)未流失用戶。其中未使用有線電視基本服務的用戶不屬流失,仍然屬于有線電視在網用戶,隻是其後期使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流失用戶。流失用戶則是由市場競品、替代品(比如IPTV)的出現導緻用戶離網,所以屬于用戶硬性流失。
所以,有線電視不繳費≠有線電視流失用戶。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未繳費用戶都是流失用戶,對此,請見下文第2部分的詳述。
2、未繳費但未流失用戶或者不能稱其為“有線電視流失用戶”的幾大典型情況
1)情況一:住房無人使用或無固定的人使用(指的是長期出租且頻繁更換租戶)
目前,“住房無人使用”是造成有線電視用戶停機不繳費的主要原因。
(1)有線電視用戶有多套房屋空置
過去的十幾年是國内房地産業火爆發展的十幾年,這十幾年裡面,很多家庭買房、炒房甚至屯房,以至于現在出現房地産“泡沫”。
在國内,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的住房剛需旺盛外,在其他許多的三四五線城市甚至部分二線城市,房屋閑置情況相當普遍(“鬼城”頻現)。這些地方對外來人員的吸納能力有限,許多近年來新建設的樓盤成為了人們的投資品。新建的樓盤中,有線電視都是配套進入的。其中分成以下幾種情況:
①“一戶多房”會産生很多有線電視“空關戶”。其中很多人對有線電視開了戶,但沒繳費。不能把這部分用戶劃分或者稱為“流失用戶”,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使用過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業務。
②在進行有線數字電視整轉時,有部分用戶對有線電視開了戶,而且也領取了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但一年過後便進入了漫漫停機期,期間也少有開通使用。
③房屋在出租、轉手出售過程中,導緻有線電視開機率不高,這也構成了如今有線電視停機不繳費用戶的主體。
(2)用戶長期不在家
現代社會非常開放,流通度很大,頻繁的經濟活動影響着人員的密集流動,許多經商或者務工人士長期在外,留下空房。
(3)用戶外流
一種情況是:縣級城市的大學生畢業後多數選擇在外面的大城市成家立業,其父母年輕一點的,往往跟随子女幫忙照看他們的孩子,父母年紀大一點的,兒女有條件的就接到身邊一起居住生活。于是,有線電視停戶、退戶的也自然增多(但不是流失了)。
另一種情況是:農村有的地方整個村的搬遷改造,以前的平房換成現在的樓房,這使得許多家庭中,老人子女不再分開住,這樣,看有線電視電視的用戶也就大多“合二為一”了,也會導緻一部分有線電視用戶不再繳費(但不是流失了)。
2)情況二:用戶暫時不使用有線電視
(1)經濟條件突然變得不好
在大多數的山區農村,尚處于小農經濟時代,一旦遇上旱情、洪澇等天災,或者遇上農作物價格行情突然變差,基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也會導緻有線電視停戶、退戶(但不是流失)。比如山東安丘市的柘山鎮,多數人靠種花生創收,2015年出現天旱,花生價格下跌幅度較大,一畝地收入僅五百元左右,除日常開支外,還得用于交各種硬性保險,剩不了多少錢,不再為有線電視繳費。
(2)家裡既不看有線電視也不上網
部分有線電視停機用戶的家中有人長期居住,但是子在某段特殊時期不使用有線數字電視。具體情況包括:短期租住戶或無電視需求的住戶、家中有孩子上學怕影響他們學習而停機的用戶、因工作繁忙暫未繳費的用戶等。
上述這些類型的有線電視用戶均為短期臨時停機,一般會根據自身需求的變化很可能會選擇不定期開通。
3)情況三:有線數字電視CAS(條件接收系統)技術管理缺陷造成的用戶管控漏洞
(1)由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智能卡CAS加密授權機制缺陷造成的用戶“僞停機”
這種“僞停機”指的是,雖然有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的觀看授權已經到期,但是卻仍然可以正常觀看。
這是由于,有線數字電視的授權管理中,用戶授權信令與反授權(關斷)指令的發放均是通過廣播網絡單向傳輸到用戶機頂盒智能卡上,而指令傳輸過程易受接入網絡頻帶質量和用戶機頂盒所處狀态的共同影響:
①在用戶欠費之後,如果CAS系統發出的反授權指令的傳輸頻點與網絡特定頻率斷點相同,則有可能造成指令傳輸不成功;
②如果網絡完好,但是用戶家的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剛好處于斷電關機狀态,就錯過了反授權指令的接收。
上述的兩種情況均可造成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欠費(CAS系統已經統計為用戶處于欠費且已停機狀态)但是仍可正常收看的現象。
(2)用戶把有線數字電視的副機卡當做主機卡來使用
有線數字電視CAS系統的管理漏洞,還表現在對于用戶副機卡的管理和控制方面,這也是業内普遍存在的一個情況。
由于大部分地方的有線數字電視副機收費相比主機的價格要低廉得多,于是很多有線電視用戶就采用“副機替代主機繳費(把副機當成主機用)”來收看。
盡管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以前在部署BOSS系統時設計了主機停機或欠費時也進行副機關聯停機的底層策略,但是仍然有用戶竄卡使用的情況出現。對于這種情況,目前最好的方式為人工管控。
4)情況五:存在有線電視費用減免用戶的情況
這部分用戶包括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中發展的一批家庭條件較差/很差的困難戶/五保戶、老年用戶等。這部分用戶不繳費,但顯然不是流失,而是在網的且正常收看有線電視的用戶
5)情況六:當地政府購買有線電視公共服務
與之相關的模式為:廣電有線電視網絡企業投資建網、政府購買服務、群衆減免收視費。相關實踐中又分為兩種情況:
(1)部分有線電視用戶還是要繳費,但是比正常價格要低很多(政府補一點、廣電有線電視網絡企業貼一點、老百姓出一點)。而另一部分用戶(比如五保戶等)看有線數字電視則不需要繳費而是由政府全額“買單”。
(2)政府向有線電視網絡企業支付收視費,農村群衆免費收看有線數字電視。典型代表比如由陝西廣電網絡首創的“潼關模式”。截至目前,陝西全省已有 26 個縣實施政府購買有線電視(農村用戶政府購買、特殊群體政府購買、鄉鎮購買等),累計惠及家庭 26 萬多戶。另外,陝西商洛市政府近期發文,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為 26.2 萬戶邊遠貧困山區群衆等特殊群體提供有線電視免費服務或低收費服務。寶雞市政府近期發文,采取各縣區政府出資購買有線電視公共服務方式對33 萬貧困群衆有線電視使用費進行補貼。
6)情況四:用戶忙或忘記續費有線電視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有時由于各種原因,業務辦理不方便。
7)其他情況
住房拆遷、城鎮化、用戶離世等均有可能造成有線電視用戶停止繳費但沒有流失的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