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山海經》的作者是誰?衆說紛纭,比較主流的意見是大禹、伯益所記,但是經過查閱一些研究,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山海經》的最初作者可能是巫鹹、巫即、巫朌、巫彭等十個巫師所寫。
因為,《山海經》可能是一部巫師必備的工具書。為什麼這樣說呢?
接下來為您解惑:
在遠古時代,巫師在普通人眼裡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夠治病救人,還能預測未來。
那麼,巫師的知識從哪裡來的呢?一個是一代代巫師口傳心授,再一個是有一本像《山海經》這樣的工具書。
古代的帝王一般都相信長生不老,那麼巫師們會不會就經常給他們講一些長生不老和複活的典故呢。
這些故事的确在《山海經》中有所記載。
這讓帝王們就更加相信長生不老和複活真實存在。
比如在《海内西經》中記載:開明東有六巫,“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距之”,就是複活窫窳之屍的意思。
還有在《大荒西經》中說:“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颛顼死即複蘇。
“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海外南經》也有記載:“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
巫師一般都具備辟邪驅鬼之術,那麼在山海經中也大量記載了許多奇草異獸的名稱和形狀,經常稱“服之,可以辟邪禦害。“
《中山經》曰:正回之水“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禦兵”。
《中山經》曰:大騩之山有草名蓈,“服之不夭”。
《南山經》曰:“有木焉,其狀如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山海經》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在遠古時代,巫醫不分,所有的巫師基本上都會治病救人,所以山海經記載了很多可以治病的動物和植物。
《山海經》記載了130多種藥物,最多的是動物性藥物,其次是植物性藥物,還有幾種礦物性藥物。
《山海經》指出,這些藥物或服之、或浴之、或食之、或佩之、或塗之、或席之,可以治病防病,達到不蠱、不惑、不卧、不睡、不忘、不愚、不饑等效果,治療40多種疾病或症狀。
這些記載,恰恰說明最需要這本書的人可能就是巫師,《山海經》可能是那個時代巫師必備的“本草綱目”。
那麼,按照上邊所說的,《山海經》是不是就是一部巫師必備的工具書呢?是巫師們一代代相傳的呢?
巫師的祖先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巫鹹、巫即、巫朌、巫彭等十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是否就可以認為《山海經》的最初作者就是這十個巫師呢?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當時的部族社會裡,人們不是在生産就是在打仗,隻有十巫可以雲遊四方,走遍天涯海角,從時間上他們具備寫作考察的條件;
《山海經》記載的地理規模之大絕不可能是一兩個人能夠完成的,巫鹹、巫即、巫朌、巫彭等十個人分别記錄也比較合理。
第二,如果那個時代已經發明文字,最先掌握的也一定是這十個巫師,因為他們是社會階層中的高級知識分子;
如果當時還沒有文字,這十個巫師就很可能是邊走邊畫,然後分别傳給自己的弟子。
若幹年後,徒子徒孫有用文字給這些畫作了注解,一直傳到了漢朝,被西漢劉向父子收集整理,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海經》。
也許就是這樣吧。你們覺得呢?
下期文章預告:
《山海經》不死之藥的背後,是一個精心編織的局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