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什麼?
這個常識作為考點首次出現在初三年級的化學課本上(滬教版),答案是氮氣,占比高達百分之七十八。沒想到的是,這個有科學支撐的常識性問題前兩天居然在某平台上引起熱烈讨論。
有些網友認為,“氧氣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當然是氧氣”,這種簡單粗暴的經驗思考法有時候确實高效明快,但是這隻能作為推論,畢竟不是事實!“氮氣派”與“氧氣派”卻能就此小争一番;“氮氣派”多為學生,甩出課本來作為依據。
“氧氣派”也不甘示弱,血氣方剛,但是卻缺乏明顯的事實依據;他們最引以為傲的論據就是“那些認為氮氣多的人都是吸氮氣長大的,真是厲害”和“今天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是氧氣多”。為了更加直觀地觀察,我們将與課本上類似的餅狀圖貼在下面。
由此又聯想到另一個離譜的沖浪經曆。衆所周知,珍珠港是美國北太平洋島嶼的港口,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珍珠港,直接導緻美國加入二戰反法西斯,并加快了法西斯的滅亡。但是,當我們故意給搜索引擎設計一個圈套時,它也會掉進陷阱,如下圖。
所以,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會變成人工智障;更重要的是,大家在沖浪時也要保持自己的冷靜與思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