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舌戰群儒多少人

舌戰群儒多少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0:13:34

“舌戰群儒”不簡單

肖哲

舌戰群儒多少人(舌戰群儒不簡單)1

圖片選自網絡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國演義》是廣受歡迎的一部作品,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又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一個人物,因為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品德高尚,尤其是他的軍事才華被渲染得出神入化,整個三國時期無出其右者,也就是在《三國演義》中軍事才能排名第一的就是諸葛亮。當然,在真實曆史上諸葛亮沒有那般神奇,這隻是小說對人物的藝術加工。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除了軍事才能名列第一,還有一點也是排名第一,那就是他的口才,可以說,他也是《三國演義》中口才最好的人。有例為證,比如說,劉備“三顧茅廬”時他說得劉備心花怒放茅塞頓開,“卧龍吊孝”時他哭得東吳将士撕心裂肺放下屠刀,還有北伐中原時,他在兩軍陣前“罵死王朗”,更為經典的是他在江東殿上的“舌戰群儒”。

在此申明一點,曆史上可能沒有“舌戰群儒”這麼一段,因為在史書《三國志》中就沒有相關記載,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杜撰的橋段,非常的精彩,所以,本文僅就小說《三國演義》而言。

在《三國演義》的第43回,時間在“赤壁之戰”的前夕,曹操大兵壓境,對江東和劉備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在這危急關頭,劉備委派諸葛亮與前來荊州探聽消息的魯肅一起前往江東,謀求與孫權聯手共同抵抗曹操。在谒見孫權之前,諸葛亮與江東文武二十餘人會于殿前,展開了一場“主戰”和“主和”的大辯論,諸葛亮從容應對、對答如流,一人将江東“群儒”的“投降主義”駁斥得體無完膚顔面盡失,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也因此實現了赤壁之戰的偉大勝利。這段精彩的辯論會,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大格局和大智慧,讓人由衷慨歎此次“舌戰”極不尋常、很不簡單。

首先,諸葛亮向江東“群儒”展現了他胸懷天下的大格局。

當時的情況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他四方征讨,除袁術、滅呂布、平袁紹,使得各方諸侯紛紛請降,荊州也投降了曹操,如此發展下去,漢室必将被曹氏取代。江東以張昭為首的一班文臣主張降曹,他們認為不降曹就是死路一條,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至于江山姓劉還是姓曹與己無關,因為他們投降了,照樣可加官進爵,孫權投降了也照樣可以封侯,投降的成本最低,抵抗的風險太大。而諸葛亮志存高遠,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他站得高、看得遠,面對漢室衰危,他認為,身為漢臣,就應該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救社稷于危亡,決不可苟且偷生明哲保身。江東的這班文臣沒有看懂孫權的雄心,他們哪兒知道,孫權是一方英傑,豈能久居人下?孫權他要的不是封侯,而是封王,甚至是稱帝,孫權太清楚“虎狼之側豈容酣睡”的道理,諸葛亮看懂了孫權的内心。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和孫權的“主戰”是正确的,這也是其思想格局所決定的結果。所以說,江東的那班文臣跟諸葛亮的格局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而劉備是漢室宗親,匡複漢室更是責無旁貸。但他的力量薄弱,僅憑他的一己之力是無法改變漢室傾危的局面的,所以,他隻有聯合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拯救大漢的江山社稷。這也是諸葛亮此次江東之行的目的所在。

再者,諸葛亮此次“舌戰”還充分體現了他非凡的大智慧。

其實當時大家都有兩種選擇,一是投降,二是抵抗,唯有劉備隻能一個選擇,那就是頑抗到底,如果抵抗不了就隻有逃跑,因為曹操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收留過他,對劉備有恩,可劉備之後卻忘恩負義背他而去,所以曹操對他是恨之入骨,隻要抓到必殺無疑。從另一方面來說,孫權也有被動的一面,劉備本身就沒有地盤,曹操來追他就跑,反正赤腳的不怕穿鞋的,隻當是到處免費旅遊。而孫權就不一樣,他是有地盤的,曹操是來搶他的地盤的,所以,孫權肯定不願拱手相讓,非抵抗不可,這就是孫權和劉備最終能夠聯手的關鍵所在。

但我們也不要過于放大諸葛亮“智激孫權”的效果,從根本上說,江東最後決心抗曹歸根結底也是東吳的利益使然,并不是諸葛亮的“三國好舌頭”可以決定的,隻能說他的“巧舌”确實幫助了孫權一起說服了那般文臣,也就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

因這次成功的外交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這一戰略構想的實現,為之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這次諸葛亮出使江東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外交,也是諸葛亮自出山以來為劉備立下的第一大功,即他在“隆中對”中所提到的“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無不體現了諸葛亮超塵拔俗的大智慧。

最重要的是,“舌戰群儒”這一段故事還給天下所有的文人也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好好地上了一課。先看其中的一段原文: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孔明視之,乃嚴畯也。孔明曰:“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平生治何經典;豈亦效書生區區于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這段的大緻意思是,江東的這幫大儒認為諸葛亮徒有虛名,對他很不服氣,所以都想借此機會試試諸葛亮的才學,順便也刁難和羞臊一下諸葛亮,其中有一位叫嚴畯的名士,為了表現自己的博學,就問諸葛亮平常都讀了些什麼書?哪知諸葛亮卻不以為然,表示自己沒有看多少經典,引得群儒一陣哄笑,随後,諸葛亮話鋒一轉,來了個欲揚先抑,開始了他的高談闊論,他表示,現在國家有難,作為文人高士,大家沒有想想如何報效國家,将自己的才華用于匡複漢室的大業之上,而是成天拘泥于尋章摘句舞文弄墨,在文字裡兜圈子,這樣不覺得愚蠢可笑嗎?曆史上的那些先賢大儒,人家取得的成就那麼大,也沒聽說過他們成天在看什麼書?在寫什麼文章?總是癡迷于筆硯之間那是迂腐的知識分子的表現,等等一番言論說得對方啞口無言。

也必須承認,那些誇誇其談自命不凡的“群儒”,之後也确實沒有看出有什麼作為,他們一個個都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而“不治經典”的諸葛亮卻名垂青史彪炳千秋,他的那篇《出師表》流傳千年,成為了絕世佳作千古名篇。其實諸葛亮知道那些儒生個個都是滿腹經綸,并沒有瞧不起他們,隻是面對國家危難他們不能勇敢地站出來,用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來改變這一現狀,也就是他們的才華沒有用到正點上,這點讓諸葛亮有些鄙視。

直到今天,這一段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就說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吧,他們搞寫作,有多少能夠服務于時代、貢獻于社會?有多少能夠應用于工作、作用于生活?他們有的喜歡無病呻呤,有的喜歡憂國憂民,這是兩種極端,目的無非是孤芳自賞,或是娛人娛己,再就是沽名釣譽。

任何時期,文人總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精英階層,因為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思想、抒發情感、記錄生活、傳播知識,小則對讀者有所增益,大則通過文字傳播的方式改變生活,甚至于改變世界,這是寫作者的價值所在。真正的文人應該懷有博大的社會情懷,将自己的才華用于事業與生活中,寫出貼近生活、有溫度、有思想的文字作品,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現在各種文學作品層出不窮,但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可以說,看上去是一派繁榮,其實像夜宵桌上的龍蝦,個兒雖大能吃的肉卻很少。在我看來,一個好的寫作者,一要有好的文筆,二要有好的思想,這是最基本的。如果沒有好的文筆,作者不僅不能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而且文字混亂邏輯不清,讓讀者不知所雲,更得不到清逸婉麗行雲流水的閱讀享受,讀者就沒法看下去;如果沒有好的思想,那你所寫的東西就達不到文章要達到的“有所增益”的目的,那就失去了文章的價值。

我們曾嘲笑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笑他滿口的“之乎者也”,笑他是唯一一個“站着喝酒穿長衫”的人,更笑他“竊書不能算偷”的那般迂腐,還有就是他不懂裝懂、死要面子、不倒架子的秉性。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文人,我們既不能學江東“群儒”的那種“大才小用”,更不能學“孔乙己”的那種“可憐酸腐”,我們應該深入生活、加強學習,像諸葛亮那樣,做一個有格局、有智慧、有作為的文人,為時代和生活書寫出更多華美的篇章。

舌戰群儒多少人(舌戰群儒不簡單)2

作者肖哲

作者肖哲

湖北孝感安陸人,非職業曲藝作家、安陸市作家協會會員、草根藝人(相聲、小品、演唱)、主持人(綜藝主持、婚禮主持)、節目編導、活動策劃、活動撰稿、業餘寫手、共産黨員、愛心人士。著有《肖哲相聲作品集》、創作有多個小品,以及多篇網絡博文,也曾染指過多類獎項。現就職于孝感華農夢酒業有限公司,擔任公司藝術團團長兼藝術總監。

“痛并快樂着”是他藝術人生的真實寫照,“在藝術的追求上,甯做獨行俠,甘為苦行僧,因愛堅守,不忘初心”則是他的藝術情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